《人生》:書名很大,故事很小,卻包攬人生百味

第一次拿到《人生》這本書,是在高中一個平常不過的晚自習,看厭了教室裡反複傳閱的讀者和故事會後,我不經意間瞥到了這本書。

老實說,這個書名對我毫無吸引力,我的認知中,人生也不是薄薄的一本書能夠囊括進去的。

這又是哪個自诩高深的文人,在這裡高談闊論,我有些不屑。随手拿起書轉身回座位,兩百來頁的它手感是如此單薄。

...

雖然它勾不起我閱讀的欲望,可總好過和殚精竭慮的數學題打交道。

翻到正文的第一頁,我就知道下早了結論,這是一個故事,就像故事會裡的那樣,不同的是,它更長,且拿起,就不想放下。

我沉下心思,漸入佳境,不自覺将精神投進了書中世界,來到高加林家中。氣氛壓抑得讓我喘不上氣來,如同屋外陰沉的天氣。

我看到下崗後的高加林,用被角遮住頭抽搐着,加林媽在一旁啜泣,父親高玉德哀嚎着叫罵無良的村支書,也忍不住老淚縱橫,打濕了胡須。

我的情緒被故事中的情節所牽引,眼神不斷切換,失落,絕望,欣慰,惋惜,憤怒,我像一個演員,向觀衆展示我卓越的演技。

...

多年以後,我對這本書沒了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再度翻開,似曾相識的情節瞬間将我的記憶拉回。

它是那麼的有辨識度,隻一個開頭就讓我想起了當初那個晚自習,有個差等生看書入了迷,連第三節課課間都沒去撒尿,那可是他習慣性的一泡。

重讀《人生》,我不再像當年喜怒形于色,可内心也不免動容,細細品讀,别有收獲。

跌宕起伏才是人生常态

如果硬要把人生做一個比喻,比作一場遠行比較貼切,不是自駕遊的那一種,而是類似于西天取經的過程,既有一望無際的康莊大道,也有狹窄多棘的林間小道,也少不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自尋道。

不過人生的終點卻沒有普渡衆生的經書,而自我救贖的經書,在路上。

也可比作一艘遠洋的帆船,海面上,一望無垠的風平浪靜,背後也許暗流湧動,積攢着摧毀桅杆的力量。

...

書中的高加林,高考落榜的失意,民辦教師的欣慰,平白下崗的悲憤,不甘為農的倔強,懵懂愛情的甜蜜,重回城市的振奮,良心和前途的掙紮,身敗名裂後的絕望。

短短二十三章的故事,帶讀者嘗遍人生百味,跌宕起伏,才是人生原本的模樣。

承擔選擇的後果,人生沒有那麼多失而複得

書中最讓人惋惜不已的,莫過于高加林為了向往的大城市生活,親手終結了和巧珍的愛情,用書中的話說:巧珍那顆心,跟金子一般。高加林失去的一切,都比不過這個金子般的女人。

人生時刻在做選擇,對身邊的人和物做着取舍,然後等待時間來驗證結果,因正确而慶幸,因錯誤而懊悔。

選擇的結果必定是得到與失去,揉捏着每個人的七情六欲,無論是非對錯,喜怒哀樂,都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後果。

...

失而複得是人生大幸,難得幾回,命途多舛才是人生大勢。過去無法挽回,未來可以改變,深思熟慮的選擇可以避免很多不以為然後的追悔莫及,才有獨當一面的勇氣去面對或好或壞的結局。

“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并勇敢承擔一切後果。”——《人生》

人生寄語:看淡人生起伏,珍惜眼前,大膽向前

很多半生已過的人,回首匆匆歲月,竟發現曾經自以為不可或缺的,變得可有可無,過去以為無足輕重的,漸漸有了分量,而當時的态度,锱铢必較,還是輕描淡寫,變得有幾分可笑。

...

首先收起遠眺的目光,找尋自身值得保留的品性,再環顧四周,留下重要的人,修身以自醒,識人以相助。

書中說:“對待社會,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見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大步向前,人生的精彩,需要切身去體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