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且戒在慌張——讀錢理群的《“好玩”是一切讀書和研究的真谛》

讀書且戒在慌張——讀錢理群的《“好玩”是一切讀書和研究的真谛》

讀完錢老《緻青年朋友》一書中的一篇長文《“好玩”是一切讀書和研究的真谛》,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就該文寫作的源起和讀者對象看,是錢理群先生在煙台大學給廣大師生所做的演講稿;而從文章探讨的話題看,談論的核心議題是大學生如何讀書。洋洋灑灑的“萬言書”分為“大學時代:人生的盛夏、“立人”之本:打好兩個底子、 沉潛十年:最誠懇的希望、讀書之樂:以嬰兒的眼睛去發現、兩層理想:永遠活出生命的詩意與尊嚴”五個部分。五個話題,有讀書的态度與方法,有豐盈人生的态度與方式。淺顯的文字,飽含殷殷期盼之情。

關于讀書問題的讨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關于讀什麼書,怎麼讀書,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閱讀需求。不過,就是這種常識性的問題放置到生活中往往會被很多人忽視。就為什麼讀書的問題而言,古人的說法是“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很顯然,這是從功利性的角度談論讀書的意義。而從自我修為的層面審視,古人讀書是“古之學者為己”,現代人讀書則是“今之學者為人”。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讀書方式,從書中獲得的東西就不一樣。但是,作為人類區别于一般動物最主要的精神活動方式之一,“讀書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好事”。之所以如此定性,源于在書的世界裡“精骛八極,心遊萬仞”,不僅能夠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感知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打開了認識和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子。就一個人而言,肉體的局限限制我們認識和感知世界的視野,而在書的世界中思接千載,視通八級可以彌補很多缺憾。

從錢先生個人切身體驗的角度看,他正是從讀書中受益匪淺,所以才以殷切的期盼之情告誡年輕人應該在該讀書的年齡要博覽群書,不斷地豐盈自己的人生。人生有四季,不同的季節做不同的事情。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個階段做事應遵循各自的規律。如果亂了順序,打破了界限,有可能會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誠如錢先生在文章引用的周作人的話:“一個人的成長一切都順其自然。人的生命就像自然的四季:小學和中學是人生的春天;大學是人生的夏天,即盛夏季節;畢業後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人生的季節跟自然的季節是一樣的,春天該做春天的事,夏天該做夏天的事。”也就是說,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生活需求,不同的信息汲取,不同的人生需求,隻有明确了這些,才不至于亂了方寸。

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和認識自己目之所及、耳之所聞意外的世界,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人生打好底色。錢先生說一個人需要打的底子很多,其中“專業知識的底子”和“人文情懷的底子”是最主要的。仔細思之,先生之言可謂切中肯綮。就一個人而言,他是社會性的生物。在殘酷的叢林法則作用下,要很好的在世間行走,在有限的範圍内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沒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做工具支撐是很難的。作為一個職業人,本職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保障。即使做不到術業有專攻,起碼對本專業的知識盡可能做到稔熟的程度,這樣在職業園囿中行走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當然,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技術性的工作運用現代的機器就可以完成,而且其效率要遠遠高于人的操作。這就涉及人與一般性生物的區别之處。人富有思想和情感決定了這個世界的溫度和色彩。如果世界完全被機器充斥,人之為人的生存空間就變得冰冷。這就觸及現實所說的“人文情懷”的問題。“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将變成美好的人間”,一首歌其實唱出人與人同一般生物界的不同之處。愛的付出與享受,在生物界可能普遍存在,但是真正具有普世性的除了人類似乎找不到第二種生物。不論處于什麼樣的人生階段,弄清楚“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怎樣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兩個問題是至關重要。隻有搞明白“為什麼活着、怎樣活着”,短暫的人生之旅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行走時才不會有負重之感。

在被物質包裹的世界,人很容易被裹挾,患上戀物癖。再者,光怪陸離的世界很容易造成“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頓與迷惑。“關鍵時候方顯英雄本色”,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考驗一個人的心智的時候。面對選擇,如何做出抉擇,除了取決于興趣愛好,更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心性情懷和心智。這些不是先天就具備的,而是在後天慢慢積累的,而這同樣離不開書籍的幫助。文字的認識隻是淺層的,能夠讀出文字背後的精神東西才是真正的“開卷有益”。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活動範圍有限,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事必躬親,窮盡所有的需要感知的世界。而要真正認知更為豐富和廣闊的世界,必須沉下身子,在書籍的世界裡沉潛下來。“讀書且戒在慌張”,讀書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精神勞作的過程。既然是“慢慢走,欣賞”的過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很難達成預期。再說,書籍對人的思想情感的浸潤并非能夠收到立竿見影效果,而是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所以,以十年樹木的短視之思讀書很難達到心理的預設。隻有以百年樹人的思想在書的海洋在遨遊,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任何一本書都有自己獨特的意蘊,“老眼光很難看新世界”。因此,讀書時不應該帶着固有的經驗。固有的思維隻會把自己始終置于井底之蛙的境地。讀書的過程,應該戒除套闆反應的固化思維,以“嬰兒看世界的眼光”去審視和品讀,才會從書中汲取新的有營養的東西,也才會慢慢的成長。書籍的世界不是物質的儲存室,而是精神的聚合體。讀書的過程是浸潤思想、陶冶情性、提升品格的過程。人生是物質和精神的複合體,物質的需求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豐盈思想和精神的問題。“人生充滿勞績,也應詩意的生活。”對每個人來說,生活與人生中都應該有詩與遠方。至于怎麼把這種況味在生活與人生中真正體現出來,書籍當是最好的“儲藏室”。

讀什麼書、怎麼讀書,這是需要認真運思的話題。但是,就讀書的本義而言,“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告誡和“讀書且戒再慌張”的勸誡,當是應該牢記于心的。而戒除急功近利之思,把讀書視作生活和人生中“好玩”的事情,可能會更為惬意。(安徽省霍邱縣一中城南 陳士同)

原文鍊接:https://culture.ifeng.com/c/7zPLSwWC08m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