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三星堆的蜀王蠶叢、魚凫,或與太皞颛顼有關系?

在三星堆文明未發現之前,《山海經》中很多記載尚且籠罩于迷霧之中,但青銅神樹和面具讓所有人,都再次将目光投到上古奇書中,試圖去尋找二者之間的秘密。

...

(一)蠶叢魚凫、魚鳥之興

李白在《蜀道難》中有“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這句,指明蜀人有蠶叢和魚凫兩位先祖。

關于蠶叢,最典型的就是它突出的雙目,史籍中記載為: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蜀侯蠶叢,其目縱(突出),始稱王。 ”

...

至于魚凫,是第三代蜀王,其實在他前面還有一個叫做柏灌的蜀王。

揚雄《蜀王本紀》 :(蠶叢的)後代名曰柏灌(樹和鳥),後者名魚凫。

而從文物考古資料來看,人們注意到了廣漢三星堆自第二期文化開始,就出現了與鳥有關的器物,這或許正與柏灌氏取代蠶叢氏有關。

...

而到了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僅有鳥圖案而且同時還有魚紋飾。這一變化則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與鳥族和魚族密切相關。或者說,它可能反映出魚凫氏取代柏灌氏的曆史事實。的确,蜀人和魚、鳥崇拜都有着極為密切的聯系。

(二)大暤鹹鳥、颛顼魚婦

1.大暤鹹鳥

實際上,關于蜀人的祖先曆史在《山海經》中也有明确記載,比如《海内經》:

西南有巴國。大皞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從這個世系中看,大暤也就是伏羲氏,這麼說來,巴人和華夏的人文始祖,都是太昊伏羲氏了。而大暤之後,則有鹹鳥、乘厘、後照,後照開始就是巴人了。

...

從這個起源來看,其始祖大暤之後的“鹹鳥”就很獨特,為什麼要以鳥為名呢?這可能就與三星堆盛行的鳥圖騰文化有關系。

...

不僅有很多青銅鳥、還有幾位典型的青銅人首鳥身像。而這樣的記載在《山海經》中也比比皆是,比如青銅鳥就和五彩鳥的形象很類似,而在《中山經》則記載了一整條山系,都崇拜這種人面鳥身神靈。

凡濟山經之首,自輝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裡,其神皆人面而鳥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2.颛顼魚婦

三星堆蜀王魚凫的“凫”字有好幾種通假字,其中有一種就可以寫作為“魚婦”,這就讓人不禁與《山海經》中著名的神話故事“颛顼化魚婦”聯系起來。

...

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颛顼死,即複蘇。……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

有人可能會說,魚凫和魚婦,可能隻是名字上的碰巧相近罷了,但是衆所周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向來被世人解讀為“扶桑”或“建木”。

...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而《山海經》中所提到的“在建木西”的氐人國,其國人形态被描述得與魚有極大關聯,與魚凫氏的姓名諧音且隻有一字之差的“魚婦”,其形态也與魚相關。當然,這隻是從一個角度對于山海經和三星堆文明的推測,未必準确但值得深思。

關注公衆号【Muscle書生】發送“山海經”,即可獲取15本山海經研讀書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