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又淳樸的年代

我的爺爺是一名裝飾工人,他們經曆了中國從貧窮到富強的過程,他們年輕時的那個時代非常艱苦,人們生活十分勤勞節儉,但每個人都有着勤勞淳樸的品質,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經常聽爺爺說,他們小時時候經常連一頓飯都吃不飽,衣服穿得也很破爛,有時把幾粒米放進鍋裡,用大量水煮成一碗稀爛的粥,用來填滿肚子。(由此可見,爺爺奶奶小時候,飯吃不好,衣服穿不好,哪像今天的我們,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穿着整潔暖和的衣服。)

其中爺爺最為深刻的一段回憶,大約在1994年,他們在老家修房子,主要的材料是紅磚,那時的紅磚是将濕泥土壓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框中制作而成,然後堆放在一個窯裡燒上10天半個月。但那年偏偏有大半年都是雨季,所以常常電閃雷鳴,傾盆大雨而導緻窯差點熄滅,最終磚頭燒得不均勻僅有一半可以使用,辛苦積攢的積蓄就這樣損失了。幸好善良鄉親們及時給予幫助,村委還組織村民從遠處幫運新買的磚頭,他們像接龍一樣搭起了一條臨時馬路傳遞磚頭,在村民的幫忙下,總算建房子的損失降到最低。在有困難的時候人們總是相互幫忙,團結有愛,使社會的氣氛一片祥和。   

後來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發展的非常迅速。因此爺爺他們那些有着不錯手藝的裝飾工人開始南下來到深圳,他們通過施展自己的技能,為深圳的建設添磚加瓦,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他們通過幾年的努力和付出使自己不再感到饑餓,又積攢了一些積蓄。後來在縣城建一座房子實現他的夢想。他們那個年代的人能夠從貧窮到酒足飯飽都是因為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人民能吃上香噴噴的飯來填飽肚子,能有個溫暖的大家庭,使經濟得到了提升,人民奔上了小康太平的生活。

如今,年過花甲的爺爺目标已經完成了,本來可以衣食無憂了,但他依然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的勤奮、敬業、堅持、奮鬥、勤儉節約,這不正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