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百二十一|巨嬰國【1】

...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他試圖從精神分析心理學視角來破譯中國人的心理結構,并試圖解構中國傳統固有的孝道文化,那在他看來,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無非就是本書标題所表示的巨嬰,所謂巨嬰,其實指的就是一個個體,在身體上已經發育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還保留着嬰兒般的思想、情緒和行為。

具體而言這些巨嬰特點包括:自我意識狹窄,無法預知自己的言行對他人可能造成什麼影響;人身依附,使自己成為他人或機構的一部分,喪失或出賣個人良知底線;在人際和社會層面,為了操控而操控,無法施與愛或享受愛。

雖然個人知道前文兩個問題非常宏大,恐怕不單單隻是這一個概念就能通解,但是這個概念至少提供了一條可能性的途徑,幫助個人去洞察與探究前面兩個問題的答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作者武志紅受孫隆基先生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影響很深,因此,在讀完這本書後,也可以去看看那本書,再有關于這本書的導讀,個人還是選擇采用前面的要點分析法。

第一個要點,心理學者曾奇峰先生認為,所謂精神分析,它是一門關于心靈自由的學問,它告訴你是什麼和為什麼,從不告訴你該怎麼做。

第二個要點,心理學者曾奇峰先生認為從心理發展階段來說,孝順表示固着在4歲前的人際控制和反控制期,人格還沒有發展到更高的愛的級别。用愛替代孝順,是全文明級别的巨大進步。

...

第三個要點,“中國式好人”,所謂“中國式好人”即:他們看起來對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熱情,并且總伴随着孤獨,就像是活在一個孤島上。

第四個要點,巨嬰的具體表現,全能自戀性的本我、絕對禁止性的超我和軟塌塌的自我,所謂全能自戀性本我即,我是神,世界應完全按照我的意願運轉。絕對禁止性超我,即,你的一切自發行為,都是不對的。兩者沖突太強,以至于作為協調者的自我沒法協調,所以變得軟塌塌了。

第五個思想要點,國内的精神分析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吃是快感,而且1歲前嬰兒還有一個重要特點是,嬰兒必須和媽媽在一起,并且嬰兒的生活是不能自理的,這也是中國成年人最經典的特征。

第六個思想要點,從年齡上來講,精神分析師們私下裡會認為,所有人的心理年齡都停留在5歲前,所有民族也如是,而且5歲前分這樣三個階段,0—6個月,作者稱之為一個人的階段,即,雖然看起來嬰兒是和媽媽或其他撫養者在一起,但嬰兒會覺得,整個世界隻有他一個人存在,且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接受不了不同。

在6個月—3歲,作者稱之為兩個人的階段,即,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人,他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由此,親密和獨立構成了一對矛盾,兩個人的意志同時存在,也構成了一個矛盾。這時,嬰幼兒能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了,但還需要媽媽在自己身邊,還接受不了長時間的分離。所以對忠誠的要求比較高不同即是敵對世界。

...

并且,兩個人的階段的主題,是搶奪控制權。一個人的階段,會絕對地追求控制權,必須是,隻能一個人說了算,另一個人的意志得被消滅。兩個人的階段,雖然也争奪控制權,但不再是有你沒我的控制權,而是可以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但希望自己的控制權多一些,同時要求兩個人的身心都忠于彼此。或者說,你要忠于我,而我可以自由。

而3—5歲,俄狄浦斯期。我稱之為三個人的階段。發展到俄期這個階段,就意味着,一個人能接受關系的複雜性了,我愛你,但我也愛别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别人。這個别人,譬如是孩子,譬如是工作,也可以是伴侶的異性朋友,你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對方絕對屬于你。

第七個思想要點,共生,在作者看來嬰兒在六個月前的狀态就是共生的狀态,即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不分彼此,這本來是正常狀态,可是六個月後還保持這種狀态,那就是病态共生,而且嚴重到可能演變為共生絞殺了。在該書作者看來,所謂大家庭、集體主義、沒有界限、拒絕AA制、以己度人、統一思想等,都是共生絞殺的思想,因為獨立個體并沒有孕育出來。

第八個思想要點,全能自戀。所謂全能自戀,就是世界應該按自己的意志運轉,如果不按,那就會憤怒,恨不得毀了世界和自我。那在作者看來,這個皇帝夢以及皇太後夢,都是如此,更進一步所謂孝順也是基于此。而且這種心理還會跟共生心理結合在一起,因為要共生,無法獨立,需要依附他人,但又因為全能自戀,所以又要展開争鬥獲取話語權,當最有權力的出現時,其它人出于弱勢就選擇依附于強者,裝孫子或者奴才。

第九個思想要點,偏執分裂。這個是三個月大嬰兒的心理,所謂偏執即我的判斷、我的意願必須堅持下去。所謂分裂,即,事情一分為二,且兩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壞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善惡不能并存,不同意見不能并存……偏執分裂加一起,則成了,我是好的、沒有一點缺點,壞蛋們則沒有一點優點。

...

那如果世界不按其意志轉移時,其就會陷入無助,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會暴怒,會有一股破壞性的力量指向外界,因為他會覺得失控,不是我自己的問題,而是外界的問題,而且這股力量一定是主觀惡意的。

第十個思想要點,中國式家庭的普遍現象:首先,中國人普遍的意識中,親子關系才是第一位的;其次,中國家庭中,夫妻之間的情感質量,普遍不怎麼樣。一個超焦慮的母親,一個嚴重缺席的父親,和有問題的孩子。

父親的缺席有兩種:一種是,他們很少在家中;一種是,他們雖然常常在家裡,但他們對家庭是回避的,既回避和妻子親密,也回避和孩子的高質量溝通。這還衍生出一系列問題。

這個問題,被作者總結為中國式家庭的輪回鍊條:第一環,結婚,結婚時,做選擇的标準,不是情欲與激情,更非愛與戀,而多是安全感,不僅結果是,婚姻相對穩定,但缺乏情感。第二環,婚姻生活,因為因沒有感情的滋養,也因為重男輕女令女性嚴重缺乏安全感,導緻妻子一方怕孤獨,于是去抓丈夫,控制丈夫,而丈夫覺得,本來就缺感情基礎,更不願被妻子緊緊抓住,那會讓他重溫幼時被媽媽吞沒噩夢,所以丈夫要選擇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愛好,或者其他女人。

第三環,生子,因為丈夫控制不住,所以就控制兒子,彌補内心的空洞。其次,丈夫逃離妻子時,會愧疚與不安,也擔心後院起火,當發現兒女可以填補妻子内心的空洞時,他們也會将兒女推向妻子身邊。所謂的戀母情結,在中國出現了變異,爸爸甚至不與兒子競争,而是迫不及待地将兒子推給妻子,這樣他就自由了。

...

其次,主要因男人想逃離媽媽的潛意識的動力,導緻做父親的男人不僅逃離妻子,也逃離女兒,與女兒的關系也很疏遠,這導緻女兒即便在母愛一環上有所改善,但在父愛一環上仍相當欠。

第四環,這樣的男孩女孩長大了,男孩抗拒情欲表達,抗拒親密,同時被動;女孩則不知情欲是何滋味,并因被抛棄的創傷,而對親密有強烈渴求,但又覺得得不到,所以會找容易掌控的男人,也即被動的男人。于是,又重複了輪回的第一個鍊條——夫妻之間缺乏情愛。

第五環,母子共生。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這還不夠,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兒子,兒子對于媽媽,兒子意識上還不能逃離。由此,催生了一個獨特的中國式現象:兒子必須和媽媽黏得緊一些,不能逃離;兒子和兒媳疏遠,卻成了可以被接受的現象,唯獨妻子不能接受,但隻能獨自品味。

其次,中國的媽媽們與自己的丈夫關系質量差,而與孩子特别是兒子構建起了共生關系,這會導緻,她們難以脫離這個關系。共生關系具有強烈的排外性,對于共生關系的雙方來說,其他第三方都是入侵者,兒子會将父親視為入侵者,而婆婆會将兒媳視為入侵。

第六環,公公的隐身,就是他在家庭處在一個隐身的狀态,第七環,小三,小三通常是原生家庭缺愛的孩子,她的出現可能彌補了這個家庭在沖突中丈夫的某方面需求,第八環, 老男人,他們需要的權力控制,隻需要他人的服從。

...

第十一個思想要點,中國式家庭關系偏向的是權力與控制,而非愛與自由,那麼所謂集體主義,所謂孝順屆是由前者生發而來。在作者看來,一個個個體,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要按照我要為别人來活的思維邏輯,那麼一方面會變得很挑剔,比如: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而你呢?另外一方面,自我本身價值感低,并使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選擇中指向終極的虛空。

第十二個思想要點,在作者看來美國的個人主義的解藥,絕非集體主義,相反,恰恰是他們的個主義還不夠。所謂還不夠的意思是,還沒有達到“完善的個人”的目标,還沒有自我實現,也未成為他自己。并且,個人主義有超越界的精神在,個人是對上帝負責的,直接與上帝對話,而非自我中心的無邊膨脹。而所謂集體主義的真相在作者看來是,個體的心理發展水平太低,導緻大多數人的裡子是破碎的,必須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

第十三個思想要點,在作者看來,所謂的媽寶男,有可能這隻是他們的一個表象,表象呈現為聽媽媽的話,但内心深處,他們可能有不為人知的陰影。

他們可能會有一個嚴重的分裂——将媽媽的形象分裂成“好媽媽”與“壞媽媽”,将好媽媽投射給真實的媽媽,而容易将壞媽媽投射給妻子,這種心理機制,使得他們不能對真實的媽媽表達壞的情緒,但可以将壞的情緒投射給妻子。他們絕對不能疏遠媽媽,但卻可以看似毫無理由地疏遠妻子。

所以在作者看來,找戀人時千萬不能使用僵硬的邏輯——一個人對媽媽好,對妻子也會好。如果這種好是流動而自由的,就是真的,但如果這種好,像是一種教條,帶着僵硬味,那就要警惕了。

...

第十四思想要點,在作者看來全能自戀分為意志自戀和完美自戀。所謂意志自戀,即我的意願必須付諸實施,不能被阻攔,特别是,作為伴侶或親人的你不能阻攔。

所謂完美自戀,即,明确覺得或隐約覺得,自己是完美的。明确完美自戀的,通常是對個人形象的自戀,隐約完美自戀的,則常是對道德和能力的自戀。完美自戀常意味着,因為我是完美,所以關系的所有問題都是對方的,而意志自戀對關系有很直接的殺傷力,因對方必須遵從我的意志并幫我實現願望,若沒有,則會暴怒。

所以,意志自戀會導緻強控制和暴烈情緒。全能自戀受損引出的暴烈情緒,有人直接将它付諸行動,這會變成現實的強攻擊性,它經常達到恨不得對方去死的地步,所以會壓抑它,但轉而變成對自己的強烈攻擊。

歸結到底,全能自戀的邏輯是,要麼你和我想象的是一樣的,這時你和我是一體的,你是我的人,你是好的;要麼你違背我意願,就和我分裂成兩個世界,變成了非我。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