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悔!悔!不該好為萬古師,看孔子的黑鍋是怎麼一步步背起來的

點擊上方“俊齋說書”,關注後重溫經典名著小故事,記得分享噢!

導讀:孔子在世的時候,開了孔家店,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大家就開起了連鎖分店......

《左傳》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春秋時期的孔子作為我國第一個創辦私學教育的先行者,他門下的學生多達3000人,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有70人之多。

...

照理說,憑借着強大的學生資源,他随便在哪個國家都能謀得一份好工作,但《楚辭》上記載他的真實生活卻是:颠簸流離,遊說列國,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可終日。

...

為什麼呢?

怪就怪他錯發了願心,他要重塑禮樂,要立德,要做萬古師。用現在時髦的說法來講,就是要重塑社會主義榮辱觀,卻又生在了資本主義國家。

...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立德是通過一言一行來實現的。2500年過去,他的那些行為随着他本人,早已風化在了時光裡,渣渣都不剩了。唯一剩下的,隻有靜靜躺在書本裡的那些言語,那些言語裡閃現出來的思想。

那麼我們要到哪裡去尋找孔子的思想呢?

有人說《論語》,有人說《大學》,也有人說《中庸》和《孟子》,這樣說不錯也不對。

...

不錯是因為這些著作都同屬于儒家思想體系,是孔子思想的一脈相承。不對是因為它們要麼是孔子的學生所作,要麼是學生的學生所作,要麼就是他的崇拜者所作,說到底與祖師爺、偶像還是有區别的。

人要無過,除非不做事,不說話。

群經之首的《易經》也說一件事情隻有四個維度:吉兇悔吝。兇是大兇,悔跟吝也是兇,準确地說是小兇。所以你還敢不敢亂動,一動隻有四分之一的幾率是吉,剩下的都是兇。

...

孔子作《春秋》,春秋中最重要的兩句話是“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他說得很明白,我要做事,我有我做事的原則,我做事的原則就在《春秋》裡。理解我的人是因為看了《春秋》,不理解我的人也是因為看了《春秋》。

...

通常我們看一個人對一件事的态度,就能看出他對這件事的原則。

《春秋》的态度是什麼呢?

我們談到《春秋》的時候,通常會想起四個字:微言大義。

在說微言大義之前,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鄭莊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個霸主。他出生的時候,使他的母親姜氏受到了驚吓,于是姜氏就不喜歡他,對他有偏見。後來姜氏又生了共叔段,就是莊公的弟弟。姜氏對莊公的父親說希望将來由次子繼承王位,後來姜氏跟共叔段準備造反,莊公知道這件事,這時左右大臣也勸他趕快攻打已有反叛迹象的共叔段,莊公卻說再等一等,等他們真正付諸行動時再說,于是後來出兵滅了自己的親弟弟共叔段。

...

記錄這個小故事的文章叫《鄭伯克段于鄢》,是《左傳》的第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标題用了一個“克”字,何為克?克敵制勝才用克,也就是說“克”字一般是用于對敵的,莊公打自己的親弟弟,左丘明用了一個“克”字,定了莊公的千秋罪狀,這就是微言大義。

...

孔子寫《春秋》用的就是這種微言大義的寫法,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誤解了,所以他一開始就說了“知我罪我“的話。

孔子是一個行動派,他知道吉兇悔吝的道理,但他還是出來做事了。這就叫明知不可為而為,隻是因為他要立德,要塑禮樂,要為人師。

為什麼說他知道吉兇悔吝呢?這就涉及到孔子的另一部著作《易傳》,後人也稱其為《孔子十翼》,這是一部孔子研究《易經》的讀書心得。

...

在這部讀書心得裡面,孔子提出了幾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第一個是對《易經》這部書的看法,他說:潔淨精微,易之教也。

第二個是談用什麼态度來學習《易經》,他認為應該:玩索而有得。

第三個是講自己為什麼學習《易經》,他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

講了這麼多,大家發現沒有,我并沒有摻雜自己的觀點。

孔子寫了一本微言大義的《春秋》,寫了一本讀書心得《易傳》,他的思想都在這兩本書裡,我們要了解他的思想,就應該本着“以經解經”的方法去研究。就是說在讀他所寫的兩本書的基礎上,去理解他。

後來的實際情況卻并不是這樣的,盡管孔子早就給自己留了“知我罪我”的退路,但到了“五四運動”的時候,還是沒有逃脫“打倒孔家店”的命運。

...

說了一大堆,隻是說了一個意思,正确理解孔子思想的方法是“以經解經”。

好了,現在來看一看,脫離了正确解讀方法的孔子思想,是怎麼一步一步被帶偏的。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論語》是理解孔子思想最好的途徑,因為它詳細記載了孔子的言行,但不要忘了,《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及學生的學生共同編撰的。

...

一方面,學生崇拜老師,一方面學生的學生相隔年代久遠,都有可能使孔子本人的思想在傳遞過程中産生偏差。好在《論語》大多是師生對話,學生獨白,老師獨白這樣一些言論的記載,所以即使有偏差也偏差不到哪裡去。

《論語》的問題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對其的解讀。想象一下,《論語》就像錄音機一樣,把那些走遠了的人的話錄了下來,但沒有錄下說話人背後的語氣和神情,不像《春秋》,不像《易傳》有老師父明确的态度。就像上面我所說的左丘明的那一個“克”字,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莊公是在縱容弟弟去犯罪,然後又以一個執法者的身份去滅了自己的親弟弟。

從古至今對《論語》的解讀有多少?用浩如煙海來說都不為過。至于解讀的怎麼樣?這讓孫少想起了湖南近代名儒王闿運寫過的一幅對聯: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

你說孔子冤不冤?今天這樣說,明天那樣說,不管對與錯,反正最後都是這句話,那是孔子在《論語》上說的。

《論語》的話題,我們也暫時聊到這,再來看一看《孟子》、《大學》和《中庸》。

《三字經》上關于這三本儒家經典是這樣說的: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

孟子是孔子的小迷弟,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所以後世稱他為“亞聖”,把他和孔子連在一起就叫孔孟。

...

繼承發揚的再好,也隻能接近孔子本來的思想,就算是無限接近,也還是孟子的思想。更何況自古以來又有哪一個繼承者會亦步亦趨地跟在前人後面而不想有所創新呢?做個不恰當的類比,都是從馬克思那裡傳下來的東西,我們不就有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胡錦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習近平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一系列理論。

...

另外關于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你會發現他們之間很有意思的關系。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孫子,曾子教子思學習孔子,子思的弟子又教孟子學習孔子。這個繞口令一般的關系,站在子思的角度,甚至可以做一首打油詩了。

天下儒學尊孔子,孔子是我家老爺子,爺爺弟子叫曾子,曾子教我學儒家,孟子跟我弟子學爺爺。

搞清楚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就知道無論《大學》還是《中庸》,也跟《孟子》一樣,都是在繼承和發揚孔子思想。

最後,我們再說一說把人徹底帶偏的一個人,朱熹。

...

《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宋朝的朱熹出了本著作叫《四書章句集注》,他一家包圓了,俨然成為了新時代的孔子。更要命的是,明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以後科舉以朱熹的“傳注為宗”,什麼意思?就是說科舉考試中關于四書的問題,标準答案以朱熹的注解為準。

...

不得不感慨,跟皇帝同一個姓,真是好,一不留神,天下讀書人都成了自己的信徒,幸福來得太突然!

到這裡,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說清楚,孔子的黑鍋是怎麼一步一步背起來的。

...

再簡單的回顧一下,孔子在世的時候,開了孔家店,經營秘籍都記在《春秋》和《易傳》裡面,主要是在《春秋》裡面。後來店裡人來人往的,大家看到孔家店生意越做越大,也就開起了連鎖分店,其中開得比較成功的有“論語一字号分店”,“大學二字号分店”,“中庸三字号分店”,“孟子四字号分店”和朱熹的新時代總分店。所有的分店也都出了自己的經營秘籍,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但都沒有忘記在最後加上一句,關于本店的經營糾紛事宜,最終解釋權歸孔家店。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