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ane晨讀筆記——《人體的故事》- 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

《人體的故事》這本書從進化的角度研究了人類的健康與疾病。

昨天我們分享了本書的第一篇筆記《從進化的視角看待健康與疾病》,知道了什麼事适應進化和文化進化。今天将分享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1.直立猿:開始直立行走;

2.南方古猿:飲食的改變;

3.直立人:最早的狩獵采集者;

4. 冰河時期的古人類:更大的腦容;

5. 智人:擁有文化創造力

可夢晨讀筆記

一、直立猿:開始直立行走

人類從何進化而來?你心中可能有個模糊的答案:人類是從猩猩進化來的,并不準确。

黑猩猩是人類的近親,而大猩猩是人類的遠親。

和我們往常的想象不同,區分出最早的古人類和猿類的特征,不是制造工具,不是更大的腦容量,也不是我們特有的語言能力,而是直立行走。

我們知道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行走奔跑方式是指背行走,就是用手指的中部來支撐它們的前肢,有研究表明,行走同樣的距離,用指背行走消耗的能量是直立行走的四倍。

在距今1000萬~500萬年前,地球正好發生了劇烈的氣候變化,開始急劇變冷。對于猿類而言,森林的面積縮小了,它們不得不走更多的路去采摘到足夠的果實。這時候,能直立行走的猿類顯示出了生存優勢。第一個優勢,就是直立行走比指背行走消耗的能量更少;第二個優勢,是直立行走更方便采摘樹上的果實、在行走時攜帶果實。

二、南方古猿:飲食的改變

不管是直立猿還是其他猿類,主要都是靠采摘野果作為食物,地球的氣候一直在變冷,樹林面積縮小,果實越來越少,哪怕直立猿走很遠的路,也很難找到足夠的果實來填飽肚子。一部分直立猿找不到野果,就開始吃其他食物,比如植物的葉子、莖和種子,還有埋在地下的根、塊莖。

人類進化史上的第二大重要轉變,就是飲食的變化。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大約在距今300多萬年前,直立猿的後代——南方古猿登上了曆史舞台。

和黑猩猩吃的東西相比,南方古猿吃的地下塊莖澱粉含量更高,但是和現代人吃的這些糧食相比,這些食物的纖維含量還是太高了,這些塊莖嚼不爛也咽不下去。為了填飽肚子,南方古猿隻能連續幾小時咀嚼塊莖,吮吸汁液,獲取營養。

進化學家研究古人類化石發現,南方古猿相比于 一開始的直立猿,他們的門齒變小了,而臼齒變大,咀嚼肌也變大了。門齒是用來咬野果的,而臼齒和咀嚼肌是用來咀嚼多纖維的地下塊莖的。這一證據支持了以上的進化學觀點,在面對食物危機時,南方古猿的牙齒和面部随着飲食習慣發生了進化。

三、直立人:最早的狩獵采集者

在距今兩三百萬年前的冰河時代,地球開始不斷變冷,劇烈的地質運動導緻非洲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東部原本的雨林地區變得非常幹燥。古人類就生活在這片草原和林地夾雜的地帶。他們不再滿足于長途跋涉、去尋找挖掘地下塊莖,花大量時間咀嚼塊莖獲取能量,而是轉向了另一種更高效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狩獵和采集。

狩獵采集者學會了分工合作和分享食物,由女性負責采集植物和養育孩子,男性則集體出動合作捕獵。為了切開難咬的肉類,他們也發明了一些簡單的石器工具,進行切割。

進化學家發現,最初的狩獵采集者和現代人最相似的地方不是大腦,而是身體。這一階段的古人類,被稱作直立人。

從直立人以後,古人類的身體不再像猿,而更像現代人了。直立人的狩獵,靠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他們的狩獵方式,是在炎熱天氣下追逐大型獵物,獵物跑一段時間就要找一個陰涼地方,通過喘息來散熱,狩獵者會偷偷追蹤到獵物休息的地方,讓獵物沒有時間散熱,反複多次追逐之後,使獵物中暑倒下。

為了長途行走,直立人進化出了足弓,腿變得更細長,骨骼關節變得更粗壯。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鼻子。南方古猿的鼻子是扁平的,吸入的氣流呈一條直線,進入内鼻,這與猿和狗的鼻子構造差不多。但是直立人的鼻子是隆起的,吸入的氣流經過鼻孔,上升,旋轉九十度才進入内鼻,這樣鼻腔黏膜會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濕潤,避免肺部過于幹燥。在炎熱幹燥環境下,這對需要長距離行走和狩獵的直立人特别重要。

四、冰河時期的古人類:更大的腦容

對于動物而言,一般是體型越大,大腦也就越大。我們用大腦重量除以身體的重量,就能算出一個物種相對于體重的腦容量。研究表明,人類的這個相對腦容量是體型相似的哺乳動物的五倍,是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三倍。

大腦特别消耗能量,如果不能夠獲取足夠的能量滿足日常消耗,巨大的腦容量對于生存而言,反而是劣勢。

古人類會分工合作、制作工具、使用火,他們需要和更多的人溝通協作,對腦容量的需求就增大了;反過來,分工合作幫助他們獲取了更多的能量、使後代更好地生存了下來,這些多出來的能量又滿足了大腦的能量消耗。

伴随着腦容量的增大,人體發生的另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脂肪的增多。也就是說,在同一時期,進化使得人類更胖了。

人體會把多餘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存儲在體内,一旦能量攝入不足,就會消耗脂肪供能。

五、智人:擁有文化創造力

走過了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我們終于迎來了人類進化史的最終篇章——智人階段。

最早的智人,來自于20萬年前的非洲。智人和尼安德特人腦容量都很大,都以狩獵采集為生活方式,而且也都會制作工具。這個工具制作傳統,被統稱為舊石器中期文化。智人與尼安德特人真正的不同發生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在這個時期,智人發生了技術大爆炸,他們開始用石頭制作薄刀片,用骨刺制作針和錐子,搭建營地和房屋,能捕獲的食物也大大增多,魚類、貝類、鳥類都成為新的食物來源。更大的變化在于文化與藝術,壁畫、雕刻、随葬品等藝術品大量出現,每個地區都有着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

最後,智人存活了下來,而尼安德特人滅絕了,為什麼呢?

進化學家在研究智人和古人類的大腦發現,雖然智人的大腦和古人類一樣大,但是大腦不同分區有細微的差異。比如,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域,智人比古人類大了約20%,大腦中負責決策的前額葉,智人比猿類大了6%。這說明,智人比古人類有着更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和決策能力。

除了大腦,智人的聲道也和古人類不同。一般的哺乳動物面部較長,聲道的水平通道長,垂直通道短,包括猿類也是這樣。而智人則是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都比較長,這樣的優勢是,能發出的聲音更多樣、更清晰。缺點是,垂直通道太長,導緻喉部在頸部的位置很低,舌頭後方形成了一個共有腔隙,食物和空氣都要通過這裡,分别進入食管和氣管,所以吞咽太大的東西可能會堵塞氣道,容易噎着。古人類的聲道介于智人和猿類之間,發出的聲音不如智人說話這麼清晰。人類學家認為,聲道的進化,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可能也是智人在進化中最終取勝的原因之一。

盡管智人與古人類在身體上的差異很小,但智人憑借文化創造力在人類進化史中取得了最後階段的勝利。文化能力的出現,是人類進化史中最具變革意義的轉變。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