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交加,隻為生活——《許三觀賣血記》

心酸,沉重,難過,無言。

讀完《許三觀賣血記》,心裡五味雜陳。

第一次賣血,是因為無知和好奇。

第二次賣血,是因為無奈和不舍。

第三次賣血,是因為感激和愚蠢。

第四次賣血 ,是因為貧窮和饑荒。

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為了孩子的前途與健康,甯願舍棄自己的性命也求着血準許他賣血。

母親改嫁,父親去世,13歲的許三觀被四叔和爺爺收留,認識了根龍和阿方,也在他們的解說下了解到了賣血的“價值和意義”。

在四叔的村子裡,每個男子漢都賣血,不買點血都讨不到媳婦。于是,他跟着阿方和根龍一起去賣了血,然後用這錢娶了許玉蘭。

婚後的日子和和美美,許玉蘭生下了一樂、二樂、三樂。這三個兒子一天天長大,日子卻在平平淡淡中泛起波瀾。

原來一樂不是許三觀的親兒子,原來自己竟替别人養了13年的兒子,恰逢此時,一樂又把方鐵匠的兒子頭打破,付不起醫藥費的鐵匠無奈下搬走了許三觀家中的桌椅等家當。

舍不得自己半輩子打拼下的物什,他找到李血頭,賣了四百毫升的血。為了别人的兒子和自己的家庭,這個善良的男人第二次賣了自己身上的血。

悶悶不樂的她想起來了年輕時認識的李芬芳,後來在看她的時候與她發生了關系,他為了給她買些東西,和又再一次跟着根龍、阿方賣了血。

後來,人民公社,大躍進,大煉鋼鐵,災荒……饑餓充斥在每一個家庭,連着喝了幾個月的稀粥後,許三觀又去醫院賣了一次血,帶着一家人去勝利飯店吃了面條。

因為貧窮,因為饑餓,因為家庭,他再一次選擇賣血。

饑荒過去了,文革過去了,知青下鄉開始了,一樂,二樂緊接着下了鄉,留下來的三樂進了機械廠。

一樂第一次從鄉下回家便十分羸弱,送他再次離開時,許三觀去醫院賣了四百毫升的血,臨别時交代大兒子如果吃不下飯就給自己買點好的,再給二樂給一些,錢要用在刀刃上。

不到一個月,二樂隊長來家裡吃飯,為了讨好這個隊長,以便兒子早點回城,他又去賣了血。這次賣血的他聽根龍說,阿方賣血敗了身體,又親眼見證根龍賣血後突發腦溢血死亡。回到家的他昏昏沉沉,睡了會不得不起來招待隊長,陪着一起喝了有一瓶多白酒。暈眩、惡心、乏力……可是一想想二樂的前途,他便也顧不得那麼多。就這樣,從黃昏喝到夜半,隊長離開後,他昏昏沉沉地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日子并沒有平靜,一樂得了肺炎,二樂也生了病為了大兒子,他一路賣血賣到了上海,從前一個醫院到後一個醫院,從後一個醫院再到下一個醫院……賣血買到手腳冰涼,全身顫栗;賣到意識模糊,虛弱無力;最嚴重的一次賣到休克輸血。

但最令人心酸的,是他在意識模糊時仍然堅持不去醫院的抵抗,是他休克輸了血醒來之後求着醫生把血抽走的絕望……這是這本書中最催人淚下了情節。

餘華筆下的許三觀,是一個女人的丈夫,是一個兒子的父親,更是一個平凡普通的男人,沒有撼天動地的能力,卻有着頂天立地的擔當…

讀完全書,被許三觀的善良感動, 也被許三觀的責任心感動,但更被他的幽默和大度打動。

即使知道兒子不是親生的,最終在内心的掙紮下,舍得把賣血得來的錢給他買面條,願意在陸小勇進醫院時讓一樂爬上陸小勇家的煙囪為這個不認親兒子的人叫魂 ,會為了這個兒子賣血幫他看病……

當他六十歲路過那家勝利飯店時,突然想起自己半輩子賣血都是為了家庭,為了别人,忽然想去為自己賣一次血,想再吃一次豬肝,再喝二兩黃酒。

六十歲的他,興緻勃勃地走進醫院,當年的李血頭換成了年輕的沈血頭,說話難聽,說他的血隻有油漆匠才會要,許三觀在街上來來回回地走,哭成了淚人,左鄰右舍傳話叫來了一樂二樂三樂,叫來了許玉蘭,卻沒有叫走許三觀的悲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半生的苦難,讓他變得杞人憂天。

許玉蘭帶他走進原來的那個勝利飯店,帶他吃了賣血要去吃的豬肝,給他點了賣血要喝的黃酒。

許三觀說:“我這輩子就是今天吃的最好。”

從前賣血,是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現在賣血,隻是想為自己……這不是一頓飯,而是走過半生苦難的一次圓滿。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