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與騎象人》02-02我們如何相處?

這個部分有兩個章節,分别講述了如何與他人相處以及如何自處。

在如何與他人相處的部分,提到了人的本能-互惠;在自處的部分,提到了人的另一個本能-虛僞。

第四章 自以為是

人天生就是“道德虛僞”。你隻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

主張高尚道德标準的人一旦在道德上犯了自己指責的錯誤,就總會顯得格外具有諷刺意味。

我們喜歡把醜事當作娛樂-因為醜聞會産生輕視别人之感-這種道德情緒會産生道德優越感。

最棒的是,大家可以一起輕視别人。如果你告訴友人一個挖苦人的可笑時間,說完兩人都搖頭不以為然地嬉笑一番,當下,兩人的默契就産生了。


...

虛僞的假面
一 是什麼讓我們虛僞(現象-是什麼)

人性。古今中最普世的真理:我們每個人都很虛僞,當我們蔑視别人虛僞之時,更顯得自己加倍虛僞。

1.重視道德表象勝過道德真相-外在很重要

1)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是依據自己心中認為的别人的行為來做出反應,而真實行為及個人認知兩者間的落差就要靠“印象管理”的技巧來彌補了。

(印象落差:指一個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影響别人形成的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

所以,我們有必要花費時間來打理自己的外表,讓别人相信自己有德行且值得信任。

2)權謀大師馬基雅維利在500年前寫到:“大部分人都非常滿足于外表建構的假象,樂于把假象當成真實,事物的表象比事物的真相更具影響力。”隻求外在,不求真實。

所以不管真相如何,人們喜歡竭盡全力為自己博的美名。

3) 當我們向外看時,很容易就能發現騙子,但自我内省時,去很難發現自己期滿的行為。

人性本自私,隻要知道自己不會被發現,人有時候就是會騙人,在所有研究中比較隐蔽的是,我們并不認為自己做錯事了,在真實的人也是如此。

羅伯特.賴特在其傑作《道德的動物》一書中所言:“人類這種動物一講道德就頭頭是道,但可悲的是人們自己總是誤用道德,最慘的是,誤用道德後還渾然不知。”

4)所以單靠意志力,我們根本無法改變“心裡過濾器”,關鍵是人往往自己看不見自己的虛僞,我們必須借助冥想或認知療法重新訓練我們心中的大象。

2.先做判斷,在編造說辭-我就是喜歡這個,因為這個理由

人是感覺在先,理性在後的動物。一般人都會采取先決定自己的立場,再來找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

騎象人就是大家找來幫自己在輿論法庭為自己辯護的律師。

比如:你認為政府是否應調升最低工資,人們通常會做出贊成或反對的決定,然後再來思考可支持自己立場的理由。

通常情況下,人會先設定自己的認知,再去找支持自己偏好的想法以及行為的理由。這種思考模式無往不利,就我産生“自己是一個客觀公正的人”的假象。我們總以為自己的立場理性客觀,絕對沒有問題。

富蘭克林說:“要當個講理的人其實很容易,不管你想做什麼事情,你都可以幫自己找到或者編出一個理由。”

3無意識的自我膨脹-我比你強

人際交往本來就是大家互比手腕。

要想在人生人際交往中打勝仗,就必須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而且要表現的有美德,不管自己有沒有資格,都要得倒合作的好處,同時還得有一番對自己有利的說辭,這樣就會沉浸在“高人一等”的幻想中。

我們拿自己與别人相比時,通常是這樣的思考過程:

1)先把議題定出來(無意識的,自發的)

2)如此我們所定議題中的特質,就會跟自己認為的優點聯結起來

3)之後我們就有了該優點的證據

4)一旦找到證據,我們就會覺得“果然如此”

5)之後嘎然而止,這時我們不再思考,開始自我陶醉。

例:總覺得自己做的多,更關注自己做的部分,隻看到别人做的一小部分-自以為是。比如工作,婚姻家庭,同宿舍室友之間。經研究發現。夫妻雙方在估算個字承擔家務事,雙方相加總數高達120%

隻要和别人合作時,自己的偏見往往就會把護理變成互相憎恨。

因為自私和偏見,大部分的自我評價都是自我膨脹。

4.天真實在論-我說的都對,非常客觀公正

1)自我膨脹,拒絕面對真實的自我的态度,認為自己最客觀實事求是,别人如果意見不同,是被利益蒙蔽,這種現象成為”天真實在論”。

人類自私的偏見會激起人們心中的僞善憤慨。

研究發現,人們對于有助于自己預測他人行為的信息持較開放的态度,但不願意調整自我評價。

2)其實是有方法可以調整的,當我們讀過有關“自私與偏見”等文章後,我們就會對自己的認知公平公正很多。

聖人之語:“善與惡存在于我們的想法中,我們認為善就是善,我們認為惡就是惡。”

二 為何會有邪惡與殘暴(本質-為什麼)

佛陀有言:“我們人生時心理創造出的産物。”

邪惡最大的成因時自尊心太強和道德理想主義。

自尊心過強時,自己會脫離現實或者過度自戀,容易覺得受現實所迫。于是面對威脅時,特别是年輕人,往往會抨擊社會。

道德理想主義,是造成大規模殺戮的原因,人們認為自己的暴行是追求到的目标的一種手段,淩駕于法律之上。

三 如何尋得圓滿(怎麼辦)

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曾寫道:“人類是一種懸浮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

為我們内心的律師透過玫瑰色的鏡子看自己,“天真實在論”和“邪惡的念頭”都在我們潛意識中,天使和魔鬼在腦中打得你死我活。我們内心一直不斷地贊成或者反對,确信自己站在天使一邊。因此我們永遠無法達到平靜以及和諧的境界,怎麼辦?

1接受古印度給人類帶來的啟示:人生是場遊戲,不要看的太認真。

我們體驗的人生是一場名叫:“生老病死輪回”的遊戲。在遊戲中,碰到好事就快樂;碰到壞事就生氣悲傷,如此交替,直至死亡。”

2不做評價佛陀主張,不必在意人生的高低起伏,我們要完全離開這張遊戲。

“不做判斷”是追求“完美之道”的先決條件。大象一直在評估喜歡或者不喜歡,這會使自己陷入憤怒和沖突當中。

3 靠下決心不評價别人或者當僞君子很難達到,需要慢慢馴服心中的大象。方法同樣是第一部分提到的冥想和認知療法。

冥想可以使人冷靜下來,清空自己的意識,隻專注自己的呼吸或者一幅畫,放下執念。

而通過認知療法,我們寫出自己的想法,找出扭曲之處,再做合情合理的思考,之後不斷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放下“應該”的想法,而且當自己忍下錯誤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時候,會感到快樂,這就是榮譽感。

當我們找出自己眼中的梁,就不會再受自身偏見所累,不會那麼愛說教,不會再那麼容易與人争論,與人沖突。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