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百一十一|忽悠的原理與技巧

...

個人最近而特别關心這種洗腦和忽悠的這種相關的問題,那麼為了進一步去了解這兩個問題,就選擇了兩本著作,其中一本《洗腦的曆史》個人前面已經導讀過了,那麼另外一本呢,就是破破橋的作品《忽悠的原理和技巧》。

在具體展開對這本書的一些看法之前,個人想簡單聊一下這個作者,這個作者原名叫段煉,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專業畢業的,現在在矽谷開創了自己的一家公司,那麼我當時最初在看到作者的這個履曆的時候,會讓我不自覺的想起一些人,這些人的名字我具體就不指出來了,那麼這些人跟本書作者的專業背景很相似,跟計算機專業相關,而寫的書籍的類型也比較的相似,就是寫的書不是他專業領域内的内容,而是可能他比較感興趣關注的内容。

那麼那些人的作品,我個人也都拜讀過一些,并不能說那些人的作品寫的不好,但是也沒有好到一些讀者吹捧到的那種程度,因此,對于這一類的書籍,我個人一般而言是不怎麼會去讀的,因為你有更好的選擇,并不代表你隻能選擇這樣的一本書籍,不過我還是選擇讀完了這本書,因為他這個标題實在是太吸引我了,就沖這個标題的内容,我還是非常樂意去讀完這本書的,那麼,我個人覺得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并沒有辜負我對這本書的期待,而且還引起了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因此,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

不過,我還是需要指出來的是這本書,我覺得他的理論根基在邏輯學,這跟我之前導讀過的兩本書《思辨與立場》以及《學會提問》的理論根基是一樣的,因此我還是推薦大家去讀,我到現在還沒有去讀,但是馬上就要去讀的一本書籍,就是陳波教授的《邏輯學是什麼?》。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因為這本書是比較專業系統但卻是深入淺出的表述了邏輯學的一些理論基礎。那為什麼要去了解邏輯學的一些理論基礎呢?

一方面是前面講過的這個原因,就是這本書籍以及其他的兩本書籍,我個人認為的理論根基在邏輯學,其次,就是讀完這本書,讓我再一次認識到了邏輯學對于一個人去理性思考以及縱深探究一個問題的重要性。

...

那麼關于這本書的導讀,我個人會主要抓出他在這本書裡面講到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進行一番闡釋,至于他所采用的這個文本背景,就是方舟子與韓寒大戰,以及方肖大戰的這個言論背景,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去了解,我不會怎麼涉及。不過提到這個方韓大戰,我也想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之前個人一直隻是聽說過這件事情,并沒有具體的了解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在這本書當中,作者比較完整的表述了他們兩個人之間以及跟他們兩個人有關聯的人之間的對話内容,那麼我個人在閱讀這些内容的過程當中,我很大的一番感受,就是實在是太無聊了,這得多無聊才會去鬧出這樣的一番事情,尤其是這其中提到的那個證明韓寒身高的那個事情,真的讓我實在無力吐槽,我也不想多說,不過他們的這個事件,會讓我想到一件事,就是打碎一切偶像崇拜。

我所謂的打碎一切偶像崇拜,就是不是那種狂熱的,甚至以信仰的這種姿态去對待自己的偶像,好像認為自己所一直堅信的這個偶像說的話都是對的,從來都不會有問題,即便有問題,那也是自己理解有問題,而不是他本身言論或者文章的問題,可以尊重自己的偶像,也可以向偶像去學習,但是并不代表我要向維護上帝一樣,去維護我所尊重和學習的對象。

關于這個話題,我個人暫時表述到這兒,那麼接下來我就對這本書當中的一些重要的思維觀念和概念,以要點分析的方式與大家簡單的交流一下。

第1個思想要點,話語權。所謂的話語權,我們具體的來理解,就是在一個情景之下,你跟某個人面對一群特定的觀衆,宣講自己的思想内容,但是那個人他有本事讓這群觀衆隻聽他的,不聽你的,又或者說他讓你講,但是觀衆永遠都隻相信他的,這就是這個人在這個群體當中所占據的話語權。

...

其實這個生活當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方說某個家庭的母親信佛,然後呢,進了某個大法師的佛學傳播群,然後每天按時按點的聆聽這位大法師說法,那麼假設這個時候,這個母親的兒子,發現了這個大法師講的佛學内容有問題,然後呢,就進了這個群,跟那個大法師辯論,但是可想而知的結果是那個兒子輸了。

其次,操縱話語權的技術手法,兩個方法,第一重複信息,第二整理信息。所謂的重複信息,就是天天講那一套觀念,所謂的整理信息,就是在網上廣泛收集自己宣講的那一套觀念有力的證據,然後進行有意識的裁剪,以符合和更直接的證明自己講的那一套觀念的正确性。

第2個思想要點, 模糊标準。所謂的模糊标準,指的就是說為了得到自己确證的那個結論,那麼自己編制出來的這套标準呢,不具備普遍性,也不具備規範與可驗證性,相反是可以自己随意的主觀解釋的。比方說,一些母親在對待媳婦和女兒時的區别,在其他的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之下,媳婦白天睡到中午,這個母親就認為她懶。那麼這個自己女兒白天睡到中午,就認為她是要好好休息。

第3個思想要點,證實偏見與逆否命題。所謂的證實偏見,就是說我自己心裡已經有了一個确定的答案,然後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一切對于我證明這個結論正确的證據。所謂的逆否命題實際上是為了糾正這個證實偏見,關于逆否命題,我們中學就學過,可以自行去回憶和追溯一下。

第4個思想要點,經驗與知識盲點。這個實際上指的就是說一個人所經曆,所看見所學習的經驗也好,或者說知識是有限的,那麼對于超出個人經驗範圍之外,或者說知識範圍之外的那些領域,不要武斷式的認為就是自己看到的那樣,或者說理解的那樣?就好比異性戀和同性戀這種問題,比如:有的人就認為,自古以來,就是隻有異性戀,傳宗接代。

...

第5個思想要點,營造情境。這個裡面确實提到了這個傳銷奏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構建起的這樣的一個封閉式的情境,在這個情境裡面會設定各種各樣的遊戲規則以及制定相關的獎懲措施,再利用人們的從衆心理等等,從而會将一個人成功的洗腦。

第6個思想要點,整體思維。這個所謂的整體思維指的是什麼呢?就是你要站在一個信息全面性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理性思考與判斷。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信息的全面性。為什麼要特别提到這一點,那是因為在網上很多時候很容易去把一些事件信息當中所謂的一些可疑的地方,以聳人聽聞的方式不斷的提出來,然後對你進行這種信息的轟炸和灌輸,然後慢慢的一件可能不是那麼可疑的事情,你也會覺得很可疑了,但是你自己本身必須對這個事件全面的信息綜合式的浏覽和判斷,才能夠得出一個相對而言,比較精準的判斷。

第7個思想要點,信息控制。所謂的信息控制,就是說有些人把那個原始的信息,全面的信息控制起來不告訴你,那麼他告訴你的信息是經過他有意識的裁剪以及為了證明自己心中預設的那個結論正确性所提供出來的信息,而且這個信息往往超出你的知識和經驗範圍之外,那麼你自己想要去查閱這個完整的信息是需要花時間,精力,甚至金錢這個成本的,所以說它就能夠對你實現信息控制。

如果這個信息控制被發現之後,還會有兩種常用的就是補救措施一方面是這個轉移議題,就是從這個信息轉移到另外一個信息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轉移話題,另外一個補救的措施就是制造區别,什麼意思呢?比方說有人賣這個美白牙齒的牙膏,說所有的人用這個牙膏牙齒都會變白,結果這時,有相當一部分人反應這個用了都沒有變白,但單個賣牙膏的說那是他們自己牙齒的問題,不是我牙膏的問題。

第8個思想要點,訴諸專業壁壘。這個其實特别常見,也很容易被利用,就像這本書裡面講到的,就是有的人他有可能沒有這個專業背景,但是呢,他自己用網上去搜索一些所謂的專業知識,然後進行自己的一番修改和裁剪,然後呢,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去質疑那些所謂的專家權威,又或者說自我标榜自己是這方面的專家權威。

...

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得逞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普通人不會花那個時間精力心思去了解和研究他講的這個所謂的專業知識領域,是不是靠譜的?反正我們對于不知道的内容,首先很容易就是盲信。

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作者破破橋如是說,涉及專業問題的讨論,要牢記檢查中立性(避免過多的利益糾葛)、權威性(以履曆保證其專業水準)、公開性(便于其他專業人士核查)、署名(以個人名譽擔保其專業信譽)這四個标準。其次,不要輕信非專業人士的專業發言,培養查閱原始材料的能力,信任權威中立的專業機構、團體或個人,是最好的判斷方法。

第9個思想要點,訴諸生活差異。這個怎麼來理解呢,就是你由自己的生活經驗所認定的那個所謂的結論和别人由他的生活經驗所認定的那個結論,如果不一樣的時候,那麼有些時候你得尊重别人的生活經驗,跟你的生活經驗的這種差異性和不同,而不是認為自己生活經驗的那個所得出的結論就是絕對正确的,這個如果舉例的話,其實跟前面講的那個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問題一樣。

第10個思想要點,被話語權。所謂的被話語權是你自己認為自己掌握的那套證據信息以及在這個證據信息之上所得出來的結論,是經過自己獨立自主理性思考出來的,但實際上可能你忘記了這一套證據信息是已經被别人才剪裁過的,其次,就是你所處的那個環境裡面所構建出來的那套環境,很多人為你加油鼓勁,很多人給你贊揚,很多人給你拍馬屁,就是讓你不斷的相信這套被裁剪過的證據信息所得出的這個結論是正确的。

第11個思想要點,無限質疑。比方說有人質疑這篇文章不是我寫的,那麼我如果證明自己這是我寫的,然後我給出一套證據,但是他馬上就開始質疑其他的方面,總而言之,他不斷的向你質疑,就希望你不斷的拿出證據自我證明,但是他永遠不會相信,反而會不斷的質疑,質疑不需要太大的成本,你不斷的自我證明是需要很大成本的,所以他可能像耍猴一樣看着你。

...

第12個思想要點,群衆韻冬與污名化。這個其實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就是在網上很多人就是煽動群衆的這種情緒,然後對于自己所反對的那些對象進行這種人身攻擊,或者說給他貼上各種各樣惡毒的标簽等等。

第13個思想要點,攻擊信任鍊條。比方說有人質疑某某學校的學生做了什麼違法的事兒,但是這個學校出來證明并沒有這回事,那麼這個時候有人就會認為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在這個學校是有背景的,那麼這個時候又請了這個執法部門來證明,但是呢,這個時候又有人質疑說這個學生在執法部門又有背景等等,其實這學生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貧二代,但是有些人他為了達成自己心中的那個結論和目的,就選擇這種不斷的質疑和攻擊這個所謂的信任鍊條。

第14個思想要點,擺脫語言陷阱的方法。第一就是理清定義,其實這個問題我很多時候也講過,就很多人在讨論問題的時候,沒有對這個概念有一個專門的定義,以至于大家随便談。第二,界定标準和規則。這個标準其實前面已經講過了。第三,收集有效材料,承認自己知識和經驗的有限性。在這裡簡單的提一下所謂的有效材料,有效材料最好是自己去閱讀最原始最公開的材料,而不是看某個立場上的人,他給你剪裁出來的材料和給你闡釋的材料。

第15個思想要點信息污染。所謂的信息污染,實際上就是對一個事件的信息進行鋪天蓋地的質疑,挑刺兒,以及綜合一些所謂的子虛烏有的事情或者說自己編造的事情去得出許多完全不符合事實證據的結論。這個我覺得國外的那些研究中國的很多一些著作或者文章就是這麼搞的。

那怎麼辦呢?首先那就是得去抓住關鍵問題,對那些無關緊要的瑣碎的問題不用去關注,其次,就是重點考察證據證人證言以及專業調查者的論據是否真實可信。

...

第16個思想要點,陰謀論的要素和手法。首先這個要素,有這麼2點,第1點就是聳人聽聞的指控,第2點,就是荒謬性,比方說我那天看到有一個所謂的民間科學家說,自己曾經在10年之前被外星人捉去到了月球,然後生活了一個月,然後又把它放回來了,然後他掌握了什麼外星科技的那些什麼做法。

他認為這個外星人會攻擊地球,他自己仿佛是救世主,可以用它學來的那些科學思想來就拯救地球,可是他自己現在呢,還在一個自行車修理廠修自行車。那麼這個手法有這麼三點,第一制造反差,第二無限質疑,第三培養圈子,關于這3點我想也比較好容易理解,就在這裡不多加贅述了。

第十七個思想要點,訴諸公衆謬誤。這個怎麼理解呢,就是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網上一些信息呀,如果有那麼好幾個所謂的專家學者一緻得出的結論,你覺得這個結論就是真實可信的。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這幾個專家學者他們審閱的是不是那個原始的文本材料,什麼意思呢?就是這有可能這些專家學者也是像我們一樣,透過所謂的這個網絡信息渠道去看待這個事件的,那如果說他們看的網上披露的事件信息材料就是有問題的,那他們所謂的結論也是有問題的。

第十八個思想要點,推理是要有品質的,咱們不是那個什麼神探,所以咱們就以一般的推理方法,就是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那麼你根據現在所有的證據以及所謂的證人,證言所能夠推理出來的結論,就能夠作為你當下可以相信的結論,如果說出現了新的證據,證人,那麼你根據新的信息量進行調整和修改,逐步逼近真相。

但是有些人呢,他就不會這麼去對待,他會去有意識的去做選擇符合自己結論的材料就用,不符合這個材料就認為那是假的,或者說認為那是虛構出來的等等之類的,歸根結底就是他認為的那個結論永遠不會錯,或者說你永遠證明不了他的結論是錯的。

...

第19個思想要點, 肯定性指控和否定性指控。所謂的肯定性的指控指的是什麼呢?假設我們從一個超市出來,别人質疑我們偷東西,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在面對一個肯定性的時空,那麼面對這個肯定性的指控的時候,我們自己是不需要自我證明的,是需要對方來舉證,就是你得拿出證據證人以及相關的信息來證明我确實偷了東西,而我自己不需要來證明我沒有偷東西。

所謂的否定性的指控,假設我去求職,這個老闆質疑我沒上過大學,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我拿出證據來證明我自個兒确實上過大學了,但是這個需要有一個邊界和規則,什麼意思呢?就是比方說我們敲定,隻要拿出這個相關的學曆證書以及學信網的證明就足以證明我确實上大學,但是如果沒有這個邊界和規則,我拿出來你也會說這個又是造假的,或者說我不看我不看,那麼這就是稀裡糊塗了。

第20個思想要點,學術式的忽悠。所謂學術式的忽悠,這個其實就是前面講的那一點,就有些人自己扮演專家學者,實際上就是說自己在網上搜了一些資料,随便改改,然後就說這是某某學科的專家在研究某一方面的成果,就我們普通公衆可能不會花這個時間具體的去探究考究這個結論原始文本他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但這恰恰就中了他們的陷阱。

那怎麼破解這個問題呢?如果有條件最好自己獨立的去閱讀這個原始文本材料,其次呢,就是你發現對方這種所謂專業性的指控,拿出那個可正僞的條件還不夠,他還得去證明,而且是嚴格的因果關系證明,證明那個結論是正确的。再次,就是得注意他提供的那個材料文本當中的邊界範圍和适用條件。再次,就是認真的審視對方的這個專業背景,以及他們的這個利益關系等等相關的事宜。歸結到一句句話,就是自己能夠把網上所能夠公開的盡可能原始的關鍵材料拿來反複的質證,恢複信息的完整性。

第21個思想要點,對于網上的那種論戰,似乎中國的輿論環境裡面并沒有一個相關的程序,規則,方法,第三方具備公信力的裁定平台等相關的條件要素以進行最終的評判與認定,最後作者在這本書當中也提到了,就是在讨論一個問題或者說辯論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相對應的規範标準與規則,而并非潑婦罵街似的辯論。

行文至此,已近尾聲。在我看來,個人加入的很多群裡面所謂的觀點的争論,并不是能夠達到那種所謂的真理越辯越明的境地,反倒會成為大家相互看不順眼和相互攻擊的一種工具,因此,個人幾乎從不參與這種所謂的争論,如果你也遇到這種情況,個人建議不必要陷入到這種無謂的争論當中去,不僅浪費時間精力,還浪費心情,還不如趁這個時間,多讀幾本好書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