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本書和這個電影即為答案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作家路遙從1975年開始創作到1988年完稿,共曆經13年,經曆了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創作新思潮,在傳統現實主義文學将被被遺忘的年代,路遙憑借《平凡的世界》這篇巨著将現實注意文學再次展現到文學舞台上面。路遙借小說題材為我們刻畫了一個豐富的現實世界,小說中充斥着理想、愛情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但他用一種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讴歌普通勞動者的生活,處處表現着他對普通勞動者生活的尊重與認同。

...

《平凡的世界》小說

小說開篇裡孫少平被刻畫成一個因貧困而自卑的農民子弟,高中畢業後在自己的家鄉做了一名教師,有了自己的愛情,在另一半的幫助下開始看向家鄉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孫少安天資聰穎,卻因貧窮辍學回家當上生産隊長,至此兩兄弟的生活态度、人生方向就發生了轉變。

少安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自己的尊嚴,但是做為家中的長子,身上背着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在責任與理想兩個選擇中,經曆痛苦的煎熬後選擇了責任,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善良的性格使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甚至為了責任放棄自己心愛的女孩,這樣的選擇多發生在善良、樸實的農民中間。自孫少安選則責任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猶豫、不再痛苦,他的人生序幕就此拉開。孫少安帶領生産隊率先實行生産責任制,其領導能力逐漸展現,之後頭腦靈活的他的少安在事業上同樣嶄露頭角,靠拉磚和貸款賺的錢建造了磚廠。幾年後,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通過幾番努力,終于成了當地社會主義建設的領頭人,靠着一己之力扛下了所有責任,撐起了原本貧困的家。

...

《平凡的世界》電視劇

少平同樣也有着理想、有着自己的尊嚴,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面對貧困的生活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讀書時是自己的唯一出路,當然他的選擇是建立在少安哥哥放棄自己理想的基礎上的,他深知這一點。他憑借着自己的激情,帶着自己的夢想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從搬磚工到建築工人,最後成為人人羨慕的煤礦工人。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面容盡毀他們并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面對了現實,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迎接他新的生活與挑戰。這就是他的選擇,從學生到一名工人,他和哥哥一樣靠着自己撐起了理想。

《平凡的世界》并沒有寫完少平、少安的一生,我們不知道他們之後的日子,我們知道的是今後的他們還會像之前一樣有着自己的理想、守護着自己的尊嚴,他們的日子也必定是有苦有樂,有笑有淚,即使是被擊垮了他們也不會放棄,就像歐亨利說的那樣:“人生就是含淚的微笑。”

整部小說中,路遙為我們傳達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勞動者都是最可愛的,他們有的選擇追求自己的理想、有的選擇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他們有着共同的特點—有着一顆熾熱的奮鬥的心,這才是人生的真谛,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

雖說小說的結局沒有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少安妻子因病去世、少平妻子逝于洪水,也許這也正是路遙所理解的現實主義,人生在大喜大悲之間來回漲落,他們愛情的不美滿成就的是人生理想,當然并不是說兩者不能同時實現,有得有失方位人生真谛,這就是現實。小說大部分展現的都是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樣的,在《平凡的世界》裡也蘊含着路遙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即使是最為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平凡的世界裡,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在平凡的世界裡,最為平凡的人,他們的故事卻是最不平凡的。千千萬萬的我們就像少安、少平一樣,努力的尋找着屬于自己的那個世界,縱使生于平凡,那又如何。

人們都說這時一個最好的時代,是屬于我們國家,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最好的時代。在小說中的那個年代,農民信仰着土地,工人信仰着工廠,青年信仰者知識,即使是食不果腹的日子裡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我曾經聽到過許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完全是荒謬之論,抗日戰争中我們相信我們反抗必定迎來勝利,新中國成立我們相信我們雙手必定創建自己的國家,改革開放後我們相信我們的領路人必定帶我們走向世界。

現在的我們相信任然相信着國家、相信着自己,我們的人生的夢想必将實現,國家的夢、民族的夢終将到來。我們不是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的信仰就是中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