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平常

        用時5小時55分讀完甯遠寫的《愛與平常》,前天用6小時讀完她的《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經典版》。

...


        2015年,讀《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第一版,後不時翻閱。遠遠說,新版做了大的調整,與原版相比,其實差不多是另一本書了,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做了更新,但編輯們還是決定沿用過去的名字。

...


        美藏在具體而又微小的事物中,美通過細節呈現宏大,從而讓某種感情或精神走向永恒。美是有意義的,美也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


        今天是本周家庭日,先生下班後接我去少年學校一起等孩子放學。我的傷還沒痊愈,躺在車後座一邊整理甯遠寫的《愛與平常》讀書筆記,一邊等少年,放學後全家一起出去晚餐。

...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有很多東西,隻有你翻越了千山萬水才能夠感知到它。對于孩子何嘗不是如此,時間和路程會慢慢給一個生命以成長,讓他豐富、深邃和澄明。

...

世間萬物,花是花,草是草,  你是你,我是我。  隻有擁有了這樣的自由,才是美。


        在大量閱讀之前,一直以為,做媽媽就應該要盡全力做到100分,即使做不到,但100分是心裡的努力标準。這樣,就容易出現強烈的自我焦慮和對孩子不可控部分的自責。也容易把愛當作籌碼從而占領情感或道德的高點,以此來入侵他人的生活。

        甯遠說,“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要心安理得地接受“我是一個不完美的媽媽”的事實。除此之外,還要心安理得地休息,安排獨處的時間,熱愛這個“熱愛自己”的自己。

...

作為媽媽,我隻是媽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任何時候可以無條件給出愛的媽媽。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成就,孩子的出現,促使作為父母的我們保持成長,變得更好。做90分的自己,做60分的媽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不是為了做個好媽媽,而是,做個好媽媽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完整。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是放手與成全。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隻能從自我出發去考慮問題。媽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在靜默和沉思裡獲得滋養,也才能給孩子、給世界以從容的微笑。

...

教育是無形的,  教育不是你要教給孩子什麼,  教育首先必須是:  施教者,  你在成為什麼。


        當我們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同時以一個母親的眼光看世界,一切都不一樣了。我們養育孩子,也培養自己。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無望、焦慮、困頓,還有興緻勃勃,才構成了我們有濃度、深度和飽滿度的愛與平常。

...

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我選擇放過自己,放過孩子,也始終相信成長是一個美妙同時又充滿自我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

很多時候,我用一個媽媽的天性去面對孩子,我能給孩子的隻有兩樣東西:愛與平常。尋常裡,作為父母是怎樣過日子的,每天吃什麼,家裡是怎麼裝修的,怎麼面對友情、關系等。其他東西需要孩子自己去找。

...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