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讓孩子愛上讀書,便是留給他最大的财富

...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01

還記得前段時間,去看一個朋友的時候,彼此之間聊到教育,朋友說:“現在農村的教育是個很大的問題。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小孩子上學不用繳學費,本應該是讓更多的人有上學的機會的。如今,農村的學校雖然上學率升上來的,可是他們卻少了一種讀書的氛圍。曾經的放學後,一群孩子會約在一起去打球,現在一群孩子約着坐在某一個門口,彼此之間也不交流,就各自在那裡玩着各自的手機。孩子的父母也是無暇顧及。”

是啊,一直在農村學校從教的這些年,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天資聰穎,奈何卻始終缺乏一個茁壯成長的土壤。就像前幾天收了學生作業上來檢查,身為一個初中生,在她的練習裡我看到了上課啥都沒聽懂的結果。

我便把她找來,問了她,上課聽得懂我在講什麼知識嗎?

她說,聽不懂。

我說,為啥不來問問題呢?她笑了笑。

我也就多問了一句,這些年來一直都這樣子嗎?她說,是的。

我說,明年就初中畢業了,有想過自己未來的人生安排嗎?

她說,沒有。

我說,有沒有想過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事情嗎?她說,不知道……

一番的對話下來,我突然之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那一刻我能做的便是跟她說,如果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幹什麼,該幹什麼,此時此刻,我覺得你應該學會積累自己,等到選擇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才知道怎麼選。

我不知道她能否理解我的意思,隻是覺得,如果她不做任何的改變的話,将來我很替他操心。而這種操心,不僅是關于她的未來,甚至操心她以後的孩子。


...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02

曾經有段時間,“讀書無用論”很流行,很多家長甚至會用“讀了那麼多書,畢業了照樣找不到工作”來告誡子女不用多讀書,早早出來工作賺錢才是王道。很多年過去了,那些當初很早放棄學業的人,今天是否實現了他自己當初的想法呢?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呢?在井上靖的《敦煌》這本書裡說到:宋朝的真宗皇帝曾親撰一首《勸學篇》,昭告天下,學而優則仕乃是獲取功名富貴的途徑:當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顔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随,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在古代,推行科舉制度之後,科舉考試是很多人進入官場的門徑,也真的是他們逆天改命的方法。多少古人,終其一生都是求取功名,太多的文人士子都把自己畢生的抱負都放在讀書這件事上。一如書中講到的主人公趙興德,他原本一生也是這樣子的,進京趕考,謀一份前程。可是卻陰差陽錯地錯過了殿試。又在某在際遇之下遇見了一名回鹘女子,女子身上的氣質引起了他對這個民族的好奇。之後,他來到了邊塞從軍。其實,讀書的第一個好處,便是開闊你的眼界,心中有所追求。

十年的軍旅生涯,生死之間,居然激起了他對佛教的興趣。對于他來說,他在尋一份信仰,或者是一份救贖。他來到邊塞,見到了當年逐漸強大起來的西夏,了解了當地的民風,學習了邊塞各民族的語言。曾經是因為好奇,後來便是成了他的一種使命。

書中更是記載,當趙行德第一次來到的西夏的的第一根據地——興慶時,最讓他驚訝的便是那以漢字為基礎的西夏文,從中可以看到的便是一個民族日漸強大的自尊和意圖。因而,文字其實是一種象征,文字也帶給一個民族生存的自信。而趙行德也提到,這個時候的西夏正處于蒙昧進化時期,若是大宋朝廷想要攻打西夏,此時便是最佳時機。而等到他們民族的文化紮根在民衆的心中之後,那時的他們,心中信仰堅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而,讀書識字的第二個好處便是,讓我們擁有自己的文化,同時建立我們的民族自信。

...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03

我們也知道,曆史上的那些文明古國中,他們的文化曾經是多麼璀璨,可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逐漸消亡了,甚至在今天,我們仍然無法破譯。文明的斷層,更是整個人類的可惜。就如,那些曾經毀于戰火的文物。

在我們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日寇侵華,那個時代的故宮人為了守護我們的國家文物,也是舉行過文物大遷移。文物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如果任其被破壞,後來的人便失去了對我們祖先的認識,而我們也遺失了一代人的傳承。

就如《敦煌》這本書中講到,打戰達到了沙洲,沙洲有可能會失守,城中之人四處逃命去了。人們所能攜帶的便是那些金銀細軟。在古代,戰勝方有可能會對戰敗方實行屠城。那樣的時刻,消失的不僅是生靈,還有城中所有的文化瑰寶。

趙行德在那個時候來到一處寺院,院中之人早已逃離,後來在一處藏經庫遇見了三名二十歲上下的僧侶,他們在挑選經書。當被問到:“為何不能撇下經卷逃難?”其中一名僧侶說:“我們讀過的經卷很有限,沒讀過的卻太多,多得數不過來。我們很想讀這些經卷。”或許因為這一席話,才有了後來莫高窟的藏書。

原本曆史的安排,我們或許可以守住那些多年前,很多個民族的譯者聯手翻譯下來的文化瑰寶。隻是世人太膚淺,認為寶藏就隻能是金銀财寶。後來的戰事如何我們無從知曉,隻知道那些經書曾經很安全地留在莫高窟裡過。

後來,來了很多尋寶的人,在我們自己人還沒引起重視時,用有限的金錢偷偷地把那些寶藏運到了國外。等我們發現的時候,基本被運光了。更生氣的便是,當我們發現的時候,就連牆上的壁畫都被挖走了。

在這本書的最後寫道:“藏寶洞裡的寶物遠比王道士想象的有價值得多,經卷種類繁多,總共四萬件,包括公元三世紀時的貝葉梵文佛經,以及用古土耳其文、藏文、西夏文和現代土耳其文撰寫的佛典。有世界最古老的的經文謄本,也有《大藏經》未收的佛典和禅定傳燈史等極珍貴的資料,及至價值連城的地志典籍,以及摩尼教、景教的史書和梵文、藏文經典等等,足以為古代語言研究帶來新的曙光。此外,還包括各種可能為東方學、漢學研究帶來巨大改變的史料。又過了許多年,人們才開始明白,不僅止于東方學,這些經卷竟是足以使世界文化史的每個研究領域都發生改變的珍寶。”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多少有人會因此覺得可惜,甚至覺得若是時間倒流,我們是否可以守護下來呢?可是,這世上,哪來那麼多的時光倒流呢?就像書中的王道士,在賣掉寶藏換錢的時候,他也是有過負罪感的。隻是,他的負罪感來自于他害怕被追究,而不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是守護的使命。

對于使命感的認識,其實便是來自于我們文化自豪感的傳承。我們的傳承來自于學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社會的教育。個人認為,每一個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愛上讀書,便是留給他一生最大的财富。畢竟人與人之間的陪伴都隻是一段時間而已,每個父母的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他們又會有屬于自己的人生。什麼是陪伴着他們一生的東西呢?那些深藏在骨髓裡的文化,教養和使命。這些,便是決定自己孩子以後人生寬度的維數,甚至有時候,書中教會我們的精神更是我們面對逆境時需要的精神力量。

齊帆齊商學院書評變現私教課第5篇2725字,累計11234字,主題文章。

齊帆齊2021年9月年度寫作品牌IP特訓營第8篇,2725字,共累計15827字,主題文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