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與騎象人》第八章 道德的成長

人隻要活得快樂,就一定有明智、高貴、公正的人生。

同理,人隻要活得明智、高貴、公正,就一定有快樂的人生。-伊壁鸠魯

...

人心裡的稱

一 道德從何而來

當我們聽到賢人或者長者苦口婆心要求年輕人要道德高尚時,就覺得他們說空話。很多文化,一談到智慧就覺得很扯。

年輕人的興趣和希望大都與長輩大相徑庭。他們找到目标,然後去追求,最後搞得一團糟,但這就是每個人建立自己人格的過程。曆經艱辛長大成人,過程中學到了自己原本沒有的美德。這樣的勵志故事也總是讓人向往的,比如年輕的佛陀甯可離開父親的皇宮,要跑到樹林裡修行。

二 什麼是道德

「兩種觀點」

1義務論者

有道德的人必須遵守道德規範,即使行為會導緻不好的結果。

比如,我們絕對不可以殺人,就算這麼做會拯救100人,也不能殺掉一個人。

道德規範如欲成為定律,必須是放逐四海而皆準。如果萬有引力對男人和對女人産生不同的作用,或對意大利人和對埃及人産生不同作用,那麼我們就不能稱“萬有引力”定律。

2.結果論者

利益最大化,即便有時會違背其他道德原則。

比如,殺一個無辜的人可以救100條命,那就做吧,除非這樣做會立下一個壞榜樣,從而導緻其他問題。

所以,對于當下的我們就要考慮能有效追逐大多數人利益的同時,亦能兼顧個人權利。

「人的執拗」

我看到正确的道路,也知道該走這條路,但我卻走錯路,直到内心感覺湧現,推了我一把,才讓我走向正途。

「六種美德」

1998年,塞利格曼創建了”積極心理學“,他認為過去把注意力過度放在異常疾病以及人性陰暗面上,對于人類的善良高貴反而視而不見。把注意力放在優勢上,而非劣勢上。

塞利格曼提出了24項原則,每項原則能夠培養出人類的六種美德中的某一項:

1.智慧:

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熱愛學習/判斷性思維、思想開放/創造性/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商/洞察力

2.勇氣:

勇敢與勇氣/毅力、勤奮/正直、真誠、誠實

3.仁愛:

仁慈與慷慨/愛與被愛

4.正義:

公民精神、責任、團隊精神、忠誠/公正和公正/領導力

5.節制

自我控制/謹慎、小心/謙虛

6.精神卓越

對美和卓越的欣賞/感恩/希望、樂觀、展望未來/靈性、目标感、信仰、宗教/寬恕與慈悲/幽默/熱忱、熱情、熱衷

當然作者提到了,以上内容列出來并不意味着就是最終版本,他是希望刺激大家不斷讨論不斷完善,每過幾年就修訂一次。

「施比受更有福」

佛教中,告訴我們“利他”。

研究發現:助人确實對自己有益,但有益的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當一個人将義工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投入的時間多了,在一段時間後,個人身心快樂安康的程度會變高。尤其老人做義工,或者給予配偶以及親友幫助,可以改善健康,延年益壽。

利他行為對助人者的影響會因為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人際關許越孤獨,利他行為的收益會越大。

三 如何培養道德?

「持續關注+專注」

富蘭克林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學家。

1)他列了13項美德,每一項都是他認為自己該做或者不該做的事情。比如“節制”:食不過飽。

2)畫一張表,分成7列,每一列代表一星期或者一周;13行,每行代表一種美德。

3)每次某天沒有遵守哪一項,就在格子裡畫一個黑點。

4)每星期隻專注一項美德,整個星期的重點就專注一項。

慢慢他發現,黑點越來越少。

「重視實踐及習慣」

亞裡士多德說:“想成為蓋房的工匠,就要多蓋房子;想要成為鋼琴家,就要多練鋼琴;同理,隻有多自制,才能學會自制;隻有行事勇敢,才能成為勇敢。”

佛陀寫了“八正道”,微信圖修行指南,也需要反複練習,不斷重複,方可奏效。

潛移默化形成習慣就是這個道理了。

「優勢改進法」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優勢,而非劣勢上。

你的新年願望裡希望改掉自己的那個缺點?這類願望持續了多少年了?

單靠意志力很難改善自己的缺點,這種事情本身就不會使人領在集中,何不揚長避短。

作者有一個學生,一直哀歎自己常會記恨,她心裡總想着自己最親的人如何傷害她,後來她運用自己“關愛别人”的優勢。

每當她發現自己又墜入“被迫害情結”時,就會回想自己跟這個人的美好記憶,這樣心裡就會湧現一陣感動,逐漸減少心中怨恨,慢慢學會原諒别人。

當然,每個人的優勢不一樣,首先要做的是,發現你的優勢,然後好好運用它,就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面對當下社會,确實會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越來越多的事情,對我們以往認知發生沖擊,導緻我們會産生一些質疑。

我們可以聽可以看,可以表示理解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接受,但不要失了底線,否則最後落入深淵的是自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