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左傳》之卅一

        十四年春,會于曹。曹人緻饩,禮也。

  夏,鄭子人來尋盟,且修曹之會。

  秋八月壬申,禦廪災。乙亥,嘗。書不害也。

  冬,宋人以諸侯伐鄭,報宋之戰也。焚渠門,入及大逵。伐東郊,取牛首。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


譯文

        十四年春季,魯桓公和鄭厲公在曹國會見。曹國人送來食物,這是合于禮的。

  夏季,鄭國的子人前來重溫過去盟會的友好,并且也是重溫在曹國的會見。

  秋季,八月十五日,儲藏祭祀谷物的倉庫發生火災。十八日,舉行嘗祭。《春秋》所以記載這件事,是表示火災尚不足為害。

  冬季,宋國人聯合諸侯進攻鄭國,這是為了報複在宋國的那次戰争。諸侯聯軍焚燒了鄭國都城的渠門,進了城到了大街上,攻打東郊,占取牛首,把鄭國太廟的椽子拿回去做宋國盧門的椽子。


桓公十四年春,魯桓公和鄭厲公在曹國會盟,曹國人依據國際慣例送了食物。杜預注說,熟曰饔,生曰饩。《儀禮》中鄭玄·注:「牲殺曰饔,生曰饩。」我更願意采用鄭說,就是曹國人趕了一群活的牛羊來。夏,鄭厲公又派了他弟弟公子語來魯國,估計是近期的國際關系比較緊張,盟國之間加強聯系。

秋天谷倉發生了一點小火災被及時撲滅了,嘗祭照常舉行。我們順便回顧一下,在桓公五年提及的四時祭祀,“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

去年鄭國打了宋國,今年宋國又來報複了,這兩國的恩怨也算源遠流長了。從《左傳》的記載看應始于隐公四年(前719年)衛州籲發起的東門之役,至今二十多年了,桓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98年,兩國之間糾集盟國打打停停,這就是孔子說的“禮樂征伐自諸候出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