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讀書

      我文化程度不高,讀書也是近十年的事,而卻想寫一篇關于如何讀書的小文,實在不是想“嘩衆取寵”,而是讀書後自我變化後的“有感而發”。

    讀書的感受:

    書讀得越多,越惶恐。主要原因是知不足。了解了世界之大,自己之小。文化之深邃,自身之懵懂;他人之偉大,自身之卑微。

    書讀得越多,越渴望。還是世界那麼大、人文那麼豐富、先人(包括活着的)那麼有識,都是我想知道了、了解的、得到的。

    書讀得越多,越明己。透過曆史,看清現在;通過别人,看清自己。也在漸漸的學習當中,伴随着自身年歲的增長,懂了一些道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看什麼,便也清楚了今後的人生路。

      書讀得越多,越豁然。明己而知後生。這全過程中,需要一個豁然的心态,即:知曉什麼是自己的,什麼不是自己的。也越發能控制好自身的情緒,不随怒、不随喜。

      書讀得越多,越堅定。曆來往日,知識份子中多出硬骨頭,我把“知識份子”的概念泛化成所有“讀書人”。因為知道的多,真理也就掌握的多,也因此更能知曉最後的結局如何。所以,其過程如何曲折,甚至是恐怖,一般都不能動搖,“硬骨頭”也就這麼産生了。

      綜上而言:讀書增加了我人生的寬度和深度,讓我更知曉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不想讀書之四階段:

      第一階段:小時候該讀書的時候,沒好好讀,亦或是沒時間讀,一天到晚被作業給占滿了。

      第二階段:畢業以後,不想讀。剛剛脫離管束,不得放松自我、随風翺翔、談個戀愛,好好享受自由生活的無限歡樂。

      第三階段:成家以後,沒時間讀。家庭、事業讓人應接不暇,這裡孩子嗷嗷待哺,那邊父母住院需要照顧,永遠是一副焦頭爛額的模樣,哪裡還有時間?

      第四階段:老了以後,讀書來幹什麼?看病都來不及呢。一切無語,一生了已。而後一副空軀殼,哪裡來,回哪裡去。

      讀書進階四段位:

      就我而言,我是大約30歲餘開始讀書,大概算是第三階段吧,說來你也不信,起因竟是想給兩個娃作個榜樣,手中,由手機換成書本。

      初級讀書:剛開始看的時候,真不知道要看什麼,随便拿起一本書,坐在娃面前,看就是。這時候的看書,是假看,但好歹是真做。而且我是一定是一個合格的“演員”。裝得還真是像,你決看不出我是在假看。而思緒在哪?内容如何?全不知雲霧了。

      中級讀書:所謂“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再所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且在孩子而“裝”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時間一長,一定被看穿。鑒于上述情況,我開始選書看。這裡,也對剛開始想看書的朋友真心說一句:書要選,不是什麼書都要看。初級階段,選擇自己想看的書、喜歡的書,認為有意思,能讀下去的書。這一看之後,興趣始然,趨動力便有了。

      高級讀書:有所讀,便有所思;有所思,便有所寫。書中内容,其實是一副副鏡相,可能是你的前生,亦可能是你的來世;可能是你的向往、期待、夢想;可能是你的愛慕、憎恨……第二個建議,把它寫下來,多少字都行。可以寫給别人看,亦或給自己看,再或是僅作留存,待而後翻及,回憶起來,頗為有趣。

      專家讀書:專讀、深加工。看着看着,便有了性格,看書的“性格”。所謂看書的“性格”,是指十分清楚自己所看書目的類别、方向、愛好。在這時,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專化、深加工這一類别(亦或喜好)的書目。一來這是自己喜歡看的書,看有所樂。二來系統地、有計劃的讀,有助于在這一專長也好、領域也罷,能有進一步的深造,有時候甚至是突破。至于成就大小,根本無需關心。讀着快樂,研究地有意思就行。

      讀書的時間:

      “時間是海綿,擠一擠總是有的。”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個誤區的,每個人的時間的總量是有限的。如果完善一些,應該加一個前提量,即“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我們要合理安排好每一秒的時間,多看一些書。”舉個不雅的實例,我在如廁的有限時間裡,也已經讀了好幾本書了。另一讀友在開車等紅燈、堵車之餘,看完了唐詩、宋詞(個人不建議,隻講其用心程度)。在此我建議:每天需要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例如睡前、陪護孩子作業期間等。每月需要有一定的閱讀量;每年要回顧一下自己所看的書目,更可為來年的興趣書目定一個計劃。

      推薦的閱讀方式:

      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紙質書。缺點是比較貴,且有笨重不易攜帶。因此,我會買的紙質書是:專業類書(經典心理學類、哲學類、名人名作收藏類);小說類我會選擇電子書,或是圖書館借閱。同時,電子書在旅行時,也方便攜帶,晚上也易于閱讀。

     

...


想寫即寫、想說便說,有用即用、無用且過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