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愛的錢包掉進了廁所,怎麼辦?來看看這個一年級的小女生

...

《窗邊的小豆豆》

小女孩在上廁所的時候,把自己心愛的錢包一不小心掉進了廁所裡,她還來不及反應,一陣水流把錢包沖進了黑乎乎的黑洞裡,看不見了。

從前,她還因為不小心往廁所裡掉過了兩次帽子,因為沒有被水沖走,都被她及時地撿起來洗幹淨了。今天又掉了一個錢包,還被水沖走了。

小女孩站在廁所邊上沉默了一會兒,她沒有哭泣,也沒有放棄,而是跑到放工具的工具房,扛出了灑水用的那種長把子的舀子。

她繞着廁所的外牆轉了一圈,終于在離外牆一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圓形的混凝土的蓋子,她想,這應該就是廁所的掏口了吧?

然後,她費力地挪開了蓋子,把舀子伸進去,開始一瓢一瓢地把便池裡面的東西往外面舀,舀一瓢,就撥弄一下,看有沒有她那心愛的錢包。

不一會兒,便池裡面的東西差不多都被這個小姑娘舀出來了,堆在掏口的旁邊,高高的像一座小山一樣。小姑娘也幹的大汗淋漓,但她還是沒有找到她心愛的錢包。

這時,一個成年人經過這裡,看見她在忙活,就問她在幹什麼?

她說她的錢包掉到池子裡面去了。

成年人“哦”了一聲,沒說什麼,走了。

過了一會兒,那個成年人又來了,親切地問小女孩錢包找到了沒有?

小女孩累得滿臉通紅,抹了抹汗,說:“沒有。”

“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成年人交待她一聲,又走了。

小女孩“嗯”了一聲,繼續幹活。

最後,小姑娘幾乎把便池裡面的東西全都掏出來了,但還是沒有找到她心愛的錢包。

也許是貼在池子的邊上了吧?也許是沉到池子的底部了吧?小姑娘暗自揣摩着。

雖然累了半天,還是沒有找到錢包,但小姑娘已經不難過了,因為她“幹了一件隻有大人才能幹的事”,她被人信任、被人尊重,她已經很滿足了。

按照事先說好的,她又把那座小山完全的放回了便池中,然後把地面弄平整,再把混凝土的蓋子蓋上,最後,把長把子的舀子放進工具房。

經過了這件事,她上廁所再也沒有往廁所裡掉過東西了。

這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窗邊的小豆豆》裡面的一個小故事。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一個小孩在掏便池,并且掏的臭氣沖天,我們會怎麼辦?

也許,你會很生氣:“你這幹的是什麼蠢事呢?”

也許,你會說:“別掏了!太臭了!”

也許,你心疼孩子,說:“讓開,我來幫你掏吧。”

不會有人像故事中的成年人(校長先生)那樣,隻說一句:“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和孩子相處要堅持兩個原則:

第一、因為孩子自己的疏忽做錯的事情,應該由孩子自己承擔其後果。

比如說故事中的小女孩(小豆豆)不小心把錢包掉進了廁所裡,因為是她的心愛之物,她舍不得,所以她就想盡辦法找回它,而不是找家長哭鬧,或是發脾氣,要家長再買一個。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愛惜東西?因為弄丢東西的事是孩子幹的,但弄丢東西後的代價(重買一個)是由家長承擔的。

得來太輕松,孩子永遠記不住,永遠不愛惜。

第二、哪怕知道孩子這樣做是徒勞的,但在可以控制失敗成本的情況下,還是要讓孩子去嘗試。

當小豆豆把便池裡面的東西一瓢一瓢地舀出來,弄得臭氣熏天時,校長先生并沒有表現出這樣做是徒勞的,而是讓她親自體驗整個過程後,自己明白,這樣做是行不通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有效防止了孩子的很多錯誤,可是,隻要我們眼皮眨一下,就會又有一個新的錯誤誕生了,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沒有親自體驗過這是一個錯誤,所以,他們老是記不住。

在能夠有效控制錯誤成本的時候,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錯誤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不是說要孩子們都去掏糞坑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