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自我驅動的人是不會焦慮的》讀後感

《覺醒:自我驅動的人是不會焦慮的》是李栩然的新書《成為極少數》第一章自我與動力的第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分為4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車洪才用34年編寫了《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故事,講述自己決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這就是自我驅動的力量。第二部分則是通過描寫讀書時有老師、有考試,工作中有領導、有KPI,業餘時間沒有人管、沒有人監督,能不能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靠自我驅動,說明自我驅動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則舉了高中同學受到刺激奮發圖強的例子、皮格馬利翁效應。論證你内心相信和堅持的東西,終會引領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第四部分引用羅振宇跨年演講,告訴我們現在的時代充滿了不确定性,最佳策略就是保持自己的确定性。

讀完這篇文章,記憶最深刻的是車洪才的故事以及皮格馬利翁效應,詳見文末的附錄。業餘時間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想看劇、想逛街、想減肥等等,如何才能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是需要強大的自驅力的。

附錄1:精美語句摘抄

1、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的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了;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泰戈爾

2、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  ——龔自珍

3、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外在和他人,而是頭頂有天,腳下有路,心中有度。

附錄2:車洪才的故事

2012年。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務印書館。

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拎着一個厚重的包找到了商務印書館外語辭書編輯室。接待他的是一位小編輯,問他:“您要出什麼書?”老人說:“我想出一本詞典。”“什麼名字?”小編輯問。“《普什圖語漢語詞典》。”老人回答。

“沒聽說過啊。”小編輯搖搖頭。“大概有多少字呢?”她又問。“200多萬。”老人仍然淡淡地回答道。小編輯這下有點震驚了,趕忙去找編輯室主任。

當商務印書館外語辭書編輯室主任張文英趕到時,老人從包裡拿出了厚厚一摞打印的文稿。後來他們才知道,這部體量巨大的“詞典”,居然是在路邊打印店裡打印出來的。在認真翻看完“詞典”後,張文英震驚了,應該說,整個商務印書館都震驚了。

因為,這部詞典根本不是什麼打印的“路邊貨”,而是由國家層面決定、商務印書館正式立項的“國家工程”。在商務印書館的檔案室裡,他們找到了關于這部詞典的記錄:按照全國辭書工作會議的指示,組織編寫《普什圖語漢語詞典》,時間是1978年。

這意味着,到2012年為止,這部詞典編了整整34年。

編這部詞典的老人叫車洪才,他當年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才42歲,在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工作,正當盛年。要編的這部詞典,是阿富汗的官方語言,非常冷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學習這種語言的不到100人,目前長期使用的也就30多人。但車洪才不隻是要為這不到100人編詞典,更重要的,是要為國家編寫這部詞典。

當時和車洪才一起工作的還有一個從河北文化館抽調來的他的學生宋強民。他們樂觀預計這部詞典大概需要編個兩三年。沒想到,中間因為工作調動、人員調整等各種原因,編纂工作不斷擱淺。其間,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換了一批又一批,商務印書館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沒有人記得當年曾有這麼一個編纂詞典的計劃。

唯一沒有忘的,就是車洪才。

已經退休的他,選擇繼續編纂詞典。等到詞典真正編完,車洪才已年近八旬,而他的助手和學生宋強民則在2000年就去世了。

2012年4月,去商務印書館的那天,是車洪才30多年來頭一次去。他洗好了頭,穿上一件棕色的皮夾克,就像是去交一份昨天才布置、今天就完成的工作一樣。但沒有人知道,這一天,他已經等了30多年。

附錄3:皮格馬利翁效應

相傳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并深深愛上了這位“少女”,取名為蓋拉蒂。皮格馬利翁帶着祭品找到了阿弗洛狄忒,祈求女神能賜給他一位如蓋拉蒂一樣優雅、美麗的妻子。

他的真誠期望感動了阿弗洛狄忒女神。

當皮格馬利翁回到家後,徑直走到雕像旁,凝視着它。這時候,雕像發生了變化,她的臉頰慢慢呈現出血色,她的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她的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從雕像變成了有血有肉的活人,向皮格馬利翁走來。

這種心理效應,用大白話來講,就是:你内心相信和堅持的東西,終會引領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