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感|《那些說不出的慌張》:教育之于你我為何如此重要?

前言:此篇文章首發于今日頭條的專欄。當時因為看了李宗陶所著《那些說不出的慌張》關于寫幹露露的那篇文章,加之寫時正好是臨近高考,于是有了創作它的想法,也算是讀後感。剛寫下時覺得這是新發現,後來再讀發現可能在别人眼裡早已陳舊,并且後期讀時有些地方我想再添加,但覺得就讓它如此呈現吧。因為就我自己本身而言,這些想法是新鮮的,并且認為應該記錄下來,所以希望你們看後如果覺得寫得不好就忘掉好了,如果覺得好的記住就行了。

馬上就要高考了,這對于許多孩子來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無論結果如何,總歸是跨入另一個階段的檢驗和通過之門。雖然看似是擺脫了一種生活的方式,但實際上卻是另一種個體開始思考自我人生的重要初始階段。

回想起我當時高考時的情況,那時對自己的實力已經有了充足的了解,是一個不喜愛學習但卻需要被迫去完成這項任務的人,并且并未意識到高考這件事對于自己有多麼重要。但是當時我母親特别看重,因為她經常跟我說若不是因為吃了學曆的虧,她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孩子總是會認為大人誇大其詞,至少對那時的我來講是這樣。但真正讓我感到厭倦的是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并未讓我的生活有絲毫變化,但卻因成績的高低成為了家長表現臉色的晴雨表。所以對于一個沒有将學習看作為快樂的事的我來講,這是痛苦的。

但是在我的記憶裡,我曾有過一段喜歡學習的時間段,分别是小學和初一。雖然依然是以成績作為評定,但是因所接觸的老師的有趣和耐心,極大地調動了我的積極性。當然,并不能說是因為老師就造成了我學習的問題,隻能說外界的影響和指導可以促使人的變化,但真正核心因素還是來自于自己。

今天的主題不是高考,也不是回想過往,而是想借由這些内容結合我自己的淺薄人生經驗,講一講教育對于孩子或者父母的重要性這個問題。這些内容一是因為此時正好是高考這個重要時期,然後是我在近段時間裡閱讀到某些内容後突然産生的思考,僅作為我個人思維的自我辯論,如果看後你有所獲,我很高興,如果您有不同見解,也請您寫下以便給予更多人看到。

在進入正題時首先要提及李宗陶所著《那些說不出的慌張》這本書裡關于寫幹露露的這篇文章,它是使得我寫下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大家可以去買來看一看。


...

圖片選自網絡

下面,進入正題。

在考完高考後我曾不想讀書,想直接進入社會開始工作,因為一方面覺得不必受到學校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獲得金錢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我的母親認為太早進入社會不好,還有學曆太低以後不好找工作。盡管心裡不願意,但潛意識裡覺得她說的是對的,于是選擇了繼續讀書(很慶幸當時聽了母親的話)。

我現在才開始思考學校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對于學生來講可以用被管束、灌輸、控制來形容。但是你要知道一個學校需要容納那麼多人,每個人性格迥異,它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又必須讓跳脫的人被限制(因為乖順的人會自主遵循),所以它必須建立規則和秩序。

而且它本身存在的重要作用是傳授知識,是使得我們去學習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的東西,而再去創造是少部分人以後的路,但大部分人需要通過這部分的學習使得自己可以在将來立足于這個社會,也就是生存。

不可否認,學校的某些制度或者教育确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包括其中的學生和老師都可能是引起變化的重要因素。比如校園欺淩,打人老師等等。但是不能因為這些機率性存在的因素而否定了學校存在的意義。

是在看《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劇中我才知道鄧小平決定恢複高考,決定重視科學和文化這段時期所遇到的問題,他依然選擇迎難而上,是因為知道一個國家如果不重視人才,不重視知識,這個國家是不會有長遠發展的。所以他選擇恢複高考,一方面是吸取各方人才,一方面是打基礎。

而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它所存在的意義既是一種打基礎,也是一種挑選。打基礎是認知、識理,簡單來講就是識字、會思考,再遠一點就是擁有正确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而挑選既是建立在這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也是建立在一個人的個人命運層面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可以說已經幫助社會剔除了某些人。

所以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父母能夠創造條件使得你有機會去讀書時,首先你是幸運的,并且應該感激,但是你并不需要将學校看作牢籠,反而應該看作是幫你解開枷鎖的那把鑰匙或者說将來抵禦外界的盾牌。

動物世界裡老虎會教幼虎如何捕殺獵物,它看似自由,但實際上它的父母就是它的老師,而學不會就會成為别人的食物。并且它們從一出生就需要自己去争取生存。而人類世界裡,父母會主動去照顧“幼崽”,卻忘記告訴TA們将來會面對一場“厮殺”。

這大概是人類的劣性,換個好聽一點的詞,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并且将這部分的希冀全部寄托到了學校身上,或者孩子自己身上。許多父母并未明說這部分,但是心裡是存在的,可是他們忘記了孩子并不懂。

不懂這個社會的生存結構,不懂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則。以為離開了學校便是得到了自由,以為獲得了金錢便擁有了能力。信息會因為科技的發達被許多人所看見,但是社會的發展從來就是“弱肉強食”,你的能力才能決定你将來走多遠。

所以在報道裡說這是一個有尺度,也有限度的社會。這樣的一個正确認知當時沒有人告訴我,如今終于明白了,所以寫下來,希望将來我有孩子後能夠用來教育他知分寸,不骛高。

另外,在這篇人物特稿裡你會看見一個通過網絡突然大紅起來的真實的“紙醉金迷”的幹露露們的生活。如何大紅這是個人的選擇,無從評判。但是以小見大,你會發現這代表着一類人的想法,也側面扒開了這個社會的一部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是作者對于幹露露的描述(因為版權不直接引用原文),其中講到她雖然在鏡頭前會哭會笑,但是所表演的角色缺乏内在東西支撐。所以我們看見她因為某個原因紅起來了,但實際上這個紅的持久度是因為此時的社會風向、人們的關注點或者社會的寬容度等等因素來維持,一旦她們失去了這些,那麼就跟微博上的熱點一樣随之被遺忘。

但是重要的不是TA們的存在,而是TA們為何存在的。

在這篇人物特稿裡描述了幹露露的家庭背景,我所得到的信息,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父母在外拼搏讓孩子衣食無憂時,孩子因未受到正确引導對人生有過高要求,而父母的個體認知程度不夠,于是被時代被人性裹挾雙方共同走上另一條道路。

這本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是這樣的一個家庭正是由于太過普通,反而讓人格外在意。她是一個從小活潑開朗甚至擁有藝術特長(但因所處環境沒有得到良好引導和發展)的孩子。母親是一個能幹,擁有超前意識(藝術細胞),經常外出打工的女人。父親也曾在外闖蕩過,對于女兒疼愛多過無奈。

為什麼要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言傳身教嗎?确實包含了這層意味,但是在我看來,并不是留在孩子身邊,日日照顧的父母便可以用嘔心瀝血來形容自己。因為有時候思想上的指引和教授比身體上的照顧更重要。

放在現在,這樣的家庭非常常見。可以用留守兒童來形容,但隻有身體的照顧和一味的寵溺甚至比留守兒童的處境更為可怕,因為這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會有人幫他兜着,潛意識讓他沒有了束縛和懼怕,變得無所畏懼,而這跟寵愛和建立自信心是兩回事。

舉個我親眼見到的事件。坐輕軌時有兩個四五歲的小孩趴着窗戶大聲喊叫着,他們的媽媽小聲的讓他們不要叫了以免影響他人,當時在我看來媽媽的責備聲帶着敷衍,像是做戲給别人看的,畢竟對于這樣年齡的小孩的行為可能在她們看來是正常的表現,旁人應該去寬容,于是小孩再次大聲喊叫,甚至比前次更加大聲尖利,後來有位年輕男生出聲讓她們好好管教孩子,于是後面就衍生成了大人們的争吵。

在他們的對話中我聽到了其中一位媽媽說,為什麼别人都不出聲,就你說,如果不願聽,你就下車。當時我聽到這些話時覺得好笑,别人不出聲是因為禮貌,又或者覺得隻是乘坐一段路程,沒必要去計較。我就是後者,但是并不是認可這種行為,隻是不想惹麻煩,僅此而已。

可能在她們眼中,這是小孩的可愛,而不是大人的教育和教養問題。當然,原因還包括我所存在的社會及人們(甚至我自己)所造成的影響。

我想我似乎找到了TA們為何存在的一點點原因。教育從來不隻是學校或老師來傳授,而是需要父母和社會的正确指引。所以言傳身教,是需要大人們自身去成長,是需要大人們以身作則,是需要大人們主動過濾信息再教育,而不是讓未開智的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思考。

所以到後來看似是幹露露的任性妄為使得父母不得不被迫追随,不如說是父母潛意識中帶給她的轉變,甚至有可能是父母自願去造成了這種情況的發展。這是一件挺可怕卻倍感無奈的事,隻希望是我的錯誤猜測。

也是在思考中,當我發現了這些問題後,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内容如果放在以前我絕對想不到,但是為何現在卻能思考出來,不是因為我有多聰明,而是這将近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并建立在我過去的經曆、知識積累、對世界的理解中,而這也是為何教育如此重要的原因。

教育讓我們識字,卻并未教會我們思考,但是正是因為識字後,我們才懂得思考。

就像金星老師說道的,“什麼樣的教育很重要,但你如何看待教育也一樣重要”。自帶枷鎖的人永遠以為自己身在牢籠,卻不知生之幸運。而無知無畏的人永遠不懂敬畏,所以一生坎坷。

這篇就作為提前慶祝小孩們高考的禮物吧。

那麼,今天就寫到這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