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信息架構》

一、為何需要信息架構

    技術革命促使的信息爆炸,現在社會所存在的信息量遠大于我們之前整個曆史的總和。人們急需要一種易查詢、易理解的信息獲取方式。

    多終端的出現,如今信息的載體更為豐富,手機、pc、報紙、雜志、書籍、手環、手表等,用戶通過五花八門的設備獲取信息,每一種都有獨特的優勢或局限,我們需要保證産品調性的整齊劃一,又要最大發揮不同介質的最大優勢。傳統處理方式已不适用,需要對設計有"系統化的思維"。

二、何為信息架構

    1)共享信息環境的結構化設計。

    2)數字、物理和跨渠道生态系統中組織,标簽,搜索和導航系統的合成。

    3)創建信息産品和體驗的藝術及科學以提供可用性、可尋性和可理解性。

    4)一種新興的實踐性學科群體,目的是把設計和建築學的原理導入數字領域中。

    我們無法用一句話概括信息架構為何物,或許正因如此優秀的信息産品如此難得的原因。

    但我們可以明确信息架構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用戶更易查詢與理解他希望獲取的信息。為此我們通過一切可見(文字、标簽、導航、搜索框等)與不可見(排序規則、搜索規則等)的元素,為用戶使用産品時,可以沉浸到我們所構建出的"理想"情景中。

    這很好理解,但理想的信息架構設計背後是需要嚴謹的科學方法與一定的從業經驗、敏銳的直覺與創造力。

三、設計原則

    在信息架構的設計中,始終要圍繞以下三點基礎。

    情景:我們需要明确項目背後的商業目标表、可提供的設計與能得到的資源。它影響着用戶對産品的認知與預期。

   内容:當前内容的性質與數量,一集今後可能的發展趨勢。這包括應用程序、圖片、服務、模式等人們需要在産品中使用或查找的元數據。

    用戶:主要受衆的需求與信息搜尋行為。我們需要走出象牙塔,深入用戶群體中才能掌握真是需求。

四、一切為了查找

    比起浏覽内容,用戶的搜索行為更為複雜。理想的用戶搜索行為類似于黑盒。

    這種搜索模型太理想簡單,将用戶行為省略的幾乎不剩,以此進行産品的設計難以保證體驗。因此我們需要引入四種用戶的基本"信息需求"來為我們指明設計的方向。

    1)已知條目搜索:這是我們最熟悉也是最為喜聞樂見的需求,用戶明确目的,我們僅需要提供答案的展示。

    2)探索式搜索:這類搜索往往沒有明确的目标,也無法确定何時會結束搜索,每一次搜索結果都可能是下一次搜索的跳闆,像是草莓園中采摘,忽左忽右難以預計。

        例如用戶随便翻閱去泰國的旅遊團,随後一路查詢到東南亞類似泰國便宜實惠的國家有哪些。

    3)無遺漏式研究:同樣沒有明确的答案卻有比較固定的方向,或者說用戶所搜索的問題無法提供一條面面俱到的解釋,隻能通過多個問題全面進行了解。類似擔心養老問題而全面的查詢養老金、養老利率、地方養老政策、健康保險等的中年産品經理。

    4)重新搜索:因記憶衰退或繁忙的工作,人們需要對查詢過的問題再次查詢。

        我們的産品适用于怎樣的搜索需求與搜索行為呢?這需要設計者對用戶數據、用戶使用情景進行分析,也可以通過焦點小組、問卷等方式進行調研。

五、信息架構的詳解

    信息架構分為兩大類,不可視信息架構與可視信息架構。其中不可視信息架構入搜索後展示結果、導航路徑等沒有以實物形式展示,但其本身的設計也 并不簡單。本文主要介紹可視化信息架構。

    可視化的信息架構有兩類設計思路,自上而下的信息架構與自下而上的信息架構。

自上而下的信息架構

    如今門戶網站的設計都十分臃腫,各類信息功能讓人眼花缭亂,如何讓用戶進入網站後快速懂得如何使用你的系統,再用戶感到厭煩失望前傳遞給用戶“我能幫你解決哪些問題”這一重要信息,需要在可視層面回答一下“自上而下”的問題。

自下而上的信息架構

    如今web端我們可以搜索引擎直接進入網站的某個頁面,略過這個網站的導航路徑,直接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用戶需要盡快得到很多“自下而上”的答案,讓用戶得以由一項子集尋到更豐富的内容。

組織系統

    組織系統的設計對應着用戶體驗要素的結構層設計,及信息架構設計。現實中設計一個好的組織架構十分困難。因為語言本身的模糊性、不同認知的沖突、同一事物的多面性以及環境的不同特性(政治文化曆史習俗)等。這些都是設計組織架構時的難點。

    究竟什麼時組織架構?我們可以理解為更方便的管理與傳遞數據的信息組合方式,比如圖書館的目錄、思維導圖、文章的一二級标題都是架構。

    組織架構的設計分為兩部分,組織方案與組織結構。

組織方案

    組織方案決定了結構内各個模塊間的共同特性,他們的顆粒度、類型、樣式等。

    精準的組織方案:按字母順序(字典)、按年代(史書)、按地理位置(地圖)

    模糊的組織方案:按主題、按任務、按受衆、隐喻驅動(回收站、文件夾)、組合式(提供多種類型組合查詢)

組織結構

    在确定組織方案後,組織結構決定了這些模塊間的組合邏輯。

    設計組織結構時需要牢記7±2法則,人的大腦最好狀态隻能一次性記住7(±2)項信息塊,基本5以上信息塊就會出錯,因此在設計結構時PC端導航不益多于9項,大段内容應分割成數個小塊,若導航與選項卡過多可以考慮使用層級結構展示。

    層級結構:自上而下的設計,一般情況下層級不宜太深,用戶進入3-4層後就會迷失,因此應在深度與寬度間尋找合适的平衡。

    數據庫模式:通過表格存儲、查詢數據,并根據關鍵數據實現跨表查詢。

    超文本:通過超鍊接實現模塊間的跳轉,最好作為層級結構的補充,合理使用超鍊接可以滿足誇模塊間信息查閱的條理性,但過度使用可能會讓用戶感到困擾。

    社會化分類:如推特的自定義标簽(推特的自發話題、任務的tag),由用戶自行創造信息架構,這些架構支持的層級往往比較淺,如推特的話題甚至是非結構的,但這彌補了運營人員無法囊括全部熱點話題,并且用戶自行發起的話題跟更引起共鳴

标簽系統

    所謂标簽系統便是向用戶傳遞信息,大到模塊的名稱,小到最邊角的字段,标簽系統無處不在。我們通過标簽可以向用戶輸出企業形象、産品特性、資訊信息與整體的結構。說到底就是用詞的藝術。标簽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情景式鍊接:頁面内指向其他模塊或内容的超鍊接。

    标題:描述其後内容的标簽。

    導航系統選項:導航系統中選項的标簽。

    索引詞:搜索或浏覽内容的關鍵詞

    圖标:手機端經常使用直接表意的圖标作為标簽。

标簽系統設計注意事項

1、開發一緻性的标簽系統,而非标簽本身

    在大型系統設計中,設計者需要把控标簽系統是一緻的,從風格、版面、語法、顆粒度、全面性、用戶語言幾方面都保持一套體系。不統一的标簽系統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增加系統不可預測性,這對用戶的使用體驗極不友好。

2、盡可能縮小範圍

    如果我們的系統用戶、内容與情景三方面都很單一,那标簽命名就簡單得多,可實際多數系統包含了太多内容,标簽太過寬泛便會指向不明。因此我們可以将标簽模塊化,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

标簽系統的來源

1、原有标簽系統

    接手新項目時,不妨通過excel先整理出原有的标簽系統,熟悉原本産品的調性,才好找到如何改進

2、競品的靈感

    可以借用相似産品的标簽表,當然要注意除非兩款産品受衆完全重合,否則直接照搬設計未必明智。

3、受控詞表

部分專業領域,在網上就能找到現成的受控詞表,我們可以直接借鑒。

創建新的标簽系統

    軟件提取:有一些自動提取應用可以将多頻詞、父問題等數據進行提取,或搜索日志,根據獲取的數據二次加工。

    貼标簽:通過人工方式手動進行标記,如發布文章時可以讓用戶手動添加推薦标簽。

    高級用戶或行業專家:了解用戶需求的人,如圖書館管理員、大夫、生物學家這類了解用戶使用情景,并與用戶有一定信息交流,對此類問題有一定接觸。

    用戶:直接和用戶溝通更為直接,我們可以通過卡片分類法、自由列舉法、搜索日志分析等方式了解用戶習慣。

導航系統

    通過導航系統我們向用戶指引方向,用戶在系統任何位置都可以通過語言創造場所感并提供探索網站的清晰路徑,是導航系統的重要作用之一。靈活的導航系統可以明顯提高系統的用戶體驗。

    在設計導航系統時,需要考慮到系統所在不同環境端特點,web端更加開放, 我們可以通過url随意進入某一頁面,大屏幕使得同一頁面可以有幾層導航,設計更為繁瑣。手機端屏幕較小,每個頁面基本職能進行一個操作,完成相同任務可能比pc端多幾個層級。

    要注意同款系統不同環境依然要保持統一調性,同時也要遵循不同系統(pc、ios 、Android)本身設計原則。

    我們可以對已有導航進行壓力測試,基本步驟如下:

    1)忽略首頁直接進入網站。

    2)随機進入一個頁面,是否能确定當前所在位置與網站其他部分的關系?當前在那個主要區域?上級頁面有哪些内容?

    3)是否知道這個頁面能引領到那個頁面?鍊接的說明能否清晰表達,每個鍊接是什麼?鍊接是否有足夠差異性,可根據需求進行選擇?

設計導航系統的風險:

    設計導航系統的決窮是平衡靈活性的優點和混亂的風險。在大而複雜的信息環境中,一個完全缺乏橫向和縱向導航的系統會受到很多限制。另一方面,太多導航輔助功能會把這個層次結構埋葬,并且會讓用戶無法承受。導航系統應該要謹慎設計,通過提供增強的内容和靈活性來彌補層級結構的不足。

導航系統的種類

    一般導航分為全站導航、局部導航與情景式導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助導航如站點地圖、索引和指南。

全局導航

    全局導航顧名思義,即網站内每一頁都顯示的導航,頭部導航、foot等。

局部導航

    許多網站的全劇導航就是由多個局部導航組成,

情景式導航

    一些不适合放在全局與局部導航重的内容,這時可以建立特定網頁的導航鍊接,比如文章内的超鍊接。

站點地圖

    對于層級過于複雜的網站,我們可以通過站點地圖給用戶提供查詢渠道,避免網站太過龐大的信息幹擾用戶查詢所需信息。尤其是目标明确的用戶,可以根據網站地圖直接訪問相應内容。

索引

    與目錄不同,索引結構相對平面。一般以關鍵詞或詞彙首字母排序組成。需要關注幾個問題,首先網站需要索引麼?索引應以怎樣的顆粒度展示?用戶需要搜索什麼詞?

指南

    指南類似于網站的教程,對外可以起到宣傳作用。設計指南時要注意内容簡短、随時支持退出、設計目的是回答疑難問題,并且對于複雜的指南可能需要自己的目錄。

    以上基本就是全部導航類型,對于導航系統的進一步優化可以新增自定義、可視化(淘寶圖片)與社會化導航(系統推薦、大家在讀等)。

搜索系統

    對于網站似乎搜索是作為标配功能,但若是遇到體驗差的搜索設計真的不如沒有,因此首先我們要确定我們的系統是否需要搜索功能。

    1)信息環境中的内容數量

    2)是否可以通過優化導航系統解決搜索問題

    3)明确添加搜索功能後,需要逐步叠代優化

    4)是否考慮三方搜索接口。

    确認需要搜索功能後,接下來我們可以開始着手設計了。

搜索的範圍

    系統應該為用戶排除不關心的内容,讓搜索結果更符合特定需求,而如何知道用戶希望得到那類結果呢?首先我們設計搜索區域時從物理層面将内容進行分割标記,常見的類型如:内容類型、用戶、角色、主題、地理位置、年表、作者、部門等。

搜索的設計

查全率與查準率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兩個名詞,查全率與查準率。顧名思義搜索結果查全率越高其準确率越低,反之同理。最終返回結果更偏向那一方需要根據我們的産品特性決定。也可以通過“高級搜索”這種方式,為用戶提供更準确結果。

查詢生成器

    除了搜索算法外,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影響最終結果,查詢生成器可以提高查詢性能對重要工具。

    1)拼寫檢查工具

    2)語音輸入工具

    3)自然語言處理工具

    4)詞幹提取工具

    5)受控詞表與叙詞表

    6)敏感詞表

顯示結果

    确定顯示組件:顯示評論數?顯示日期?顯示作者?若是手機端空間本就有限展示出對組件應對用戶确實有參考價值,否則可能出現用戶忽略掉有用信息,體驗大打折扣。

    顯示數量:搜索結果不可能一次加載全部,可以默認每次加載10條,下拉或點擊下一頁按鈕,再加載新數據。

    排序方式:字母排序、日期排序、相關性排序、熱度排序、用戶及專家評價排序、付費排序。

    結果分組:列入主題、用戶、語言和産品等分組。

設計搜索界面

    輸入框:最佳但設計是用戶輸入某個不精準的詞,系統依然能匹配到最優結果,因此輸入框本身顯示可以簡單,但可以添加提示文字、自動聯想、熱門推薦這類輔助功能。

    高級搜索:設計原則是操作們看越低越好,但依然會有專業用戶默認搜索無法滿足他們,因此需要增加更多緯度但搜索條件。

    支持修改:顯示搜索結果後,搜索框内依然展示關鍵詞,便于用戶在此基礎調整。保留搜索曆史,用戶往往會對某些内容反複查找。展示用戶做了什麼,顯示搜索關鍵詞、是否設置了過濾條件、搜索結果數量等。

    極端情況提示:若當前搜索結果為0,可以提示用戶暫無結果,或引導用戶查詢相似内容。若搜索結果過多,可以提供再次篩選等方式。

    現如今科技公司根據用戶曆史記錄、自媒體權重、廣告文章等多個緯度經過比較複雜的計算将内容推送給用戶,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根本無需如此高級,因此我們在這裡不具體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