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曆史

              被歪曲的名将:蘇定方

在許多通俗小說、評書和戲劇歪曲中蘇定方被歪曲成反派。特别是清朝年間,隋唐曆史演義類小說的集大成作品《說唐演義全傳》刊行以後,蘇定方和其子孫的形象随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小說主要的反面人物。

但實際上蘇定方不但為人正直,而且堪稱唐前期的傳奇将領。

王文度殺降謀财時,“唯定方一無所取”;在滅亡西突厥後,蘇定方讓“諸部各歸所居,通道路,置郵驿,掩骸骨,問疾苦,畫疆場,複生業,凡為沙缽羅所掠者,悉括還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時,蘇定方曾答應饒他性命,為信守諾言,他頓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義。

蘇定方少年成名,“骁悍多力,膽氣絕倫”,他年少時便随父蘇邕讨伐州縣盜賊,多次沖鋒陷陣,連敗張金稱、楊公卿等部叛軍,使鄉裡得以保全。

後跟随唐太宗,屢獲戰功,率二百騎兵直搗牙帳,迫使颉利可汗竄逃。跟随随程咬金征讨西突厥,在次年的鷹娑川之戰時,他率五百騎兵直搗西突厥軍營,追斬一千五百多人。公元657年,蘇定方再次出讨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以一萬餘人同十萬西突厥軍展開戰鬥,斬突厥人馬數萬,殺其大酋都搭達幹等二百人。随後踏雪兼程,掩襲金牙山,再敗賀魯。息兵後,蘇定方安撫西突厥諸部,開路設驿、慰問疾苦、恢複生産,使十姓部落安堵如故。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颉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裡,“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唐朝立國二百八十九年,其廣袤疆域至高宗朝達到了巅峰,唐朝的聲威随之播及西北邊隅和東方遐邦,既為中原的穩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現今中國版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何僧姓是和尚的後代,尼姓卻不是尼姑的後代?

  衆所周知,僧人是和尚的代名詞。僧姓的起源,還真的與僧人有直接關系。

  佛教于兩漢之際傳入我國。最初,來中國傳教的大多是外來僧人,人們按照習慣給他們起一個音譯的漢姓,來自安息國的僧人,一般取安為姓;來自康居國的僧人,一般取康為姓……

  兩晉時期,人們對佛教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有僧人開始以“佛、僧、昙”三字為姓,比如在兩晉之際的著名“神僧”佛圖澄、南北朝時期翻譯《阿含經》的僧伽提婆、晉武帝時赴西域求法的昙無竭等。

  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出現了“号取寺名,诏用佛語,人以僧名,幾若無事可以離佛”的現象。而這一時期,僧人以佛、僧為姓者居多。中國本土僧人驟增,他們大多以師門為姓。據《高僧傳》記載,當時的高僧道安覺得出家人姓氏太過混亂,不适宜佛教的統一和發展,就倡言“佛以釋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從佛之氏,即姓釋”。

如今,僧人普遍姓釋,且有嚴格的“字輩”,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師兄弟裡,佛名前兩個字也大多是“釋永”。

尼姓起源

尼姓人可能是孔子後裔,不過,如今的尼姓與佛教并無關系。

如今的一部分尼姓人與倪姓同源。戰國時期,位于山東境内的小邾國(郳國)被攻滅,小邾國王族大部分逃亡并以國為氏,稱“倪”氏,也有人稱“尼”氏,後來發展成為尼姓。此外,孔子字仲尼,他的後代中也有人以其字為氏,稱“仲”氏或“尼”氏。

不過,如今大多數尼姓人都可能是滿族後裔。《簡明滿族姓氏全錄》中記載,尼姓是從滿族姓氏尼馬察氏、尼奇哩氏、尼錫哩氏、尼珠珲氏等漢化而來的。據記載,清軍入關後,尼姓人散居于如今的河北、河南等地,多以人數不多的村莊形式存在。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