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寶藏,何為毒藥?

你可曾聽說過雪山懸崖
曾讓人魂繞夢牽
傳說中有寶藏在上面
也藏着萬丈深淵
多少人為了他就此長眠
卻不能閉上雙眼
        ——詞曲唱:李建《一念一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紛争,有幫派,有利益,也有善意,有溫情,“隐居”半年,在重新進入社會之前,作為一個隻會讀書卻讀的不大明白的人,依舊要先從書裡找些依托,利用僅剩的閑散時光,借着一點閑情,讀一些“閑書” ,畢竟,給生活留好白,才能保持更飽滿的狀态,不能知行合一,也希望不要照本宣科。說到江湖,沒有什麼比武俠小說更合适的了,曾經向我安利過武俠小說的人無數,而我使個大勁買了一本(二手的),竟連封面也不曾翻過,最近讀了,隻覺得相見恨晚,真是時機了,擋都擋不住。

...

最早一版的封面

        金庸的侄子查競傳說“你拿一本《連城訣》來看,你就發現自己過得很好。”沒想到,隻随手挑了一本,便是金庸筆下囊括了人性惡的,最黑暗的一部,書也不全避難所,這不,下了趟地獄剛回來。靜靜回味,感歎懸念叠起的精彩之餘,心靈也受到不小的震蕩,所以,就得找個方式排解,隻要我還沒為看完這部書而做些交代,它便一直揮之不去,時時萦繞,令你寝食難安,好像一個遊魂,心願未了便老是纏着你,不肯離去。

...

電影版狄雲,導演和我同姓

      《連城訣》原名為《素心劍》,是金庸創作于1963的長篇武俠小說, 主人公狄雲是個樸實純良的農家子弟,他和師妹随師父戚長發到師叔萬震山家祝壽,沒曾想,竟屢遭欺淩和冤枉,下了大獄,遇到恩人丁典才知道自己深陷巨大的陰謀之中,所有人皆為“連城決”暗藏的寶藏而來,在看遍了親友相殘,曆經了重重磨難之後,狄雲終于看穿人世險惡,奔向了無人煙的雪山。小時候看翻拍自金庸的武俠劇,一向都覺得其中充滿了英雄大俠,即便有惡人,也活不過幾集。但這部小說卻是全員惡人,像丁典、淩姑娘這樣的好人反倒慘死,這種一反常态的書寫到底包含着作者什麼用意呢?

...

金庸先生

        很顯然,從俠向人,作者開始關注人性,這就是金庸不同于一般武俠小說的高度和覺悟。同樣是一個以尋寶為主的故事,金庸挖掘得很深,一衆武林人物找尋寶藏,在此過程中沒産生什麼大俠,反而一個個人設崩塌,顯露出人性之惡,成了卑鄙小人,無論師徒父子(女),還是親友兄弟,他們互相殘害,奸詐已極,整個江湖像極了人間地獄,而主人公隻得單槍匹馬,被命運推到兇險中去,不斷承受,不斷面對,一路下來,情節懸念叠起,讓人喘不過氣,不忍卒讀,但又因為被吊足了胃口,欲罷不能,如偵探片一樣,想看又不敢看。

        雖然小說裡惡人居多,但卻把壞人塑造得很成功,性格鮮明,壞得花樣百出,比如血刀老祖,雖然穿着僧袍光着頭,一副和尚模樣,卻是奸淫擄掠,殺人如麻,每天都堅持做壞事,嘴裡說的全是不堪入耳之詞,俨然一個名副其實的壞人模樣,他搶得名門正派家的小姐——水笙,逃到川藏交界處的雪山,把前來救人号稱“落花流水”(各取名字中的姓)的四大高手打得落花流水。在經過了一番打鬥之後,他“借刀”殺了劉乘風,設計殺了陸天抒,在雪谷中斬斷了水岱的雙腿,最後利用心理脅迫,吓退了花鐵幹,讓人不知還有多少高招 ,而大俠之中排行老二花鐵幹,形象無疑要大打折扣,他看到三個結義兄弟全都慘死,一步步淪陷,最後竟跪地求饒,對血刀老祖這樣一個惡人滿嘴的阿谀奉承,跪舔至極,簡直喪失了作為人的尊嚴。名叫鐵杆,可惜姓花。金庸通過花鐵幹,撕開人最僞善的一面,一個幾十年沒做過壞事的大俠,幾個時辰竟變得這樣不堪,他把壓抑在心裡的卑鄙龌蹉念頭全都拿了出來,最後竟吃起了兄弟的肉。相比之下,血刀老祖反而壞的頂天立地,壞的赤裸裸,有一種真實的高大,不能否認,沉浸其中,我是希望血刀老祖占得上風的,因為這些大俠的人品實在值得懷疑,比真實的壞更可怕的是道貌岸然的僞善。

...

劇版水笙

        前文講小說有偵探片的味道,是因為其中還充斥着一種詭異的氛圍,令人不寒而栗,拿狄雲的師叔萬震山來說,他一生作惡太多,有道是攢一分惡就多一分毒,别看他白天一本正經,晚上便犯起“離魂症”來,在空中手舞足蹈,好似砌牆,這就是他炫耀做惡得手的方式,也是他排解心虛,害怕遭到報應的手段,他的這般行為真讓人背後發涼,越讀越驚心動魄,膽小單純的讀者恐怕不相信有如此人物,不忍心讀下去,但金庸在序裡就表示“每一個種族,每一門宗教,某一項職業中都有好人壞人,……有些讀者喜歡把人物一分為二,好壞分明,同時由個體推論到整個群體,這決非是作者的本意。”所以,作者要描寫的不是簡單的善惡對立,人的善惡是流動的,他可能此時此刻是好的,可能下一刻就變了。就像《撞車》裡的白人警察,他用極其龌龊的手段性侵了黑人,但随後,他又救那位黑人小姐于危難。《連城訣》就是這樣一種善惡既對立又能互相轉化的人性辯證法。記得我向朋友推薦《隐秘的角落》時曾說,這部劇為什麼使人害怕,恐怖片多了去了,論畫面血腥手段殘忍,它算老幾,但就是這細思極恐的人心,潛伏在這平凡如常的生活,他離你距離最近,往往最接近現實,也最吓人,畢竟,還沒在多少人現實生活中見過鬼。(都是裝神弄鬼罷了)

        其實,讓人由衷佩服金庸塑造“壞人”的表象之下,是歎服他對心理層次的洞刺。喜歡古龍小說的讀者大多喜歡《連城訣》,因為它包含了對人性惡的探讨,對人類自己在極端情況下的思考,如果處在緊急關頭,你會有什麼樣的選擇,花鐵杆選擇了對人格的放棄,大概,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再沒有人笑話他,便索性放棄了掩飾。

        總之 ,“人為财死,鳥為食亡”,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為了破解“連城決”,為了尋得寶藏,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最後,發現寺廟裡大佛就是金塑的财寶,全都拿出刀劍,對着大佛又砍又削,佛是能砍的嗎?自然,毒藥流出,“他們個個都發了瘋,紅了眼,亂打、亂咬、亂撕……在亂咬、亂搶,将珠寶塞到嘴裡。”終于,全員惡人自食惡果。

        何為寶藏?寶藏就是地獄,所有的人際關系,情感全都被它污染了,踐踏了。而毒藥呢,就是那欲壑難填的貪欲,這就是小說原來為什麼叫《素心劍》的原因了,“素心”本是佛家用語,意指幹幹淨淨的心。珍珠财寶本是好的,賺錢也是為了生存正當必備之行為,但為了追逐它而舍棄了人生中無價的親情友情愛情,金錢便是毒藥。

        狄雲是個樸實的鄉下孩子,他用孩子純真一般的眼睛看周圍的一切,他不明白:一個人,世上什麼親人都不要,不要師父、師兄弟、徒弟、連親生女兒也不顧,有了價值連城的大寶藏,又有什麼快活?讀者可能也不明白,這樣的事會真實發生嗎?接下我就要講一個朋友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誤入藕花深處
          ——以謊言開始,以謊言結束

        善良限制了我對人性的想象,他的故事讓我見識到了貪欲的“威力”。這是一個以謊言開始的故事,後續的一切自然也隻能是謊言!像電影《驢得水》,用無數個慌,去圓最初那一個謊,越撒越大,最後釀成人間慘劇。好在慘劇是影片裡的,和現實無關。朋友應朋友熱情相邀,帶着期待和信任,日夜兼程,奔赴目的地,他盤算着,對付自己一個人住在家裡,該給他做些什麼好吃的。果不其然,他的朋友又是早起接機,又是帶足早餐,兩個小時的車程,他們說說笑笑,已經駛離了最初約定的城市,悄悄地進入了一個“臭名遠揚”的b城,起初,朋友隻是奇怪,為什麼對方要撒謊隐瞞,但出于信任,也沒做其他猜想,但逐漸,一切無意都以刻意的走向呈現了出來,七天時間,好吃好玩,款待周到,就這樣,沒有一絲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他就這樣被騙,在他們的世界裡,帶給朋友錯漏百出的理論,金錢至上的銅臭,不能自已。(溫馨提示:這段可以唱出來)第二天,他的朋友美其名曰,帶他去見見一衆好友,可實則是有目的的“洗腦”,短短一周,六次一對一的“課程”,五次多對一的深談,從金融經濟,國家政策再到人生規劃,從自身經曆,性格分析再到職場pua,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像一衆武林人物尋找寶藏那樣,找出各色能說會道的“大佬”,使出全部看家的手段,一壺茶,一坐就是三個多小時,唾沫橫飛,眼睛放光,他們家裡擺着一排所謂的心理學書籍,可全是一堆标題黨式的明目,赤裸裸的功利言辭,感覺分分鐘要把你吃掉,骨頭都不剩。他們明裡說的是帶你飛的好機會(賺一千萬),暗裡想的都是你兜裡的辛苦錢(投資七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朋友隻能在他們面前裝作一隻螞蟻,不僅認真傾聽,還得浮誇地發出贊歎,這是他的策略:裝傻充弱,忍辱負重,不争辯,不表态。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誰讓他落入“賊窩”,還孤身一人呢,七天時間說長不短,如果不裝小白癡、小透明、小真誠,不出點“血”,配合下工作,結果可能不可想象。“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最後,朋友還了他們一個謊言,成功“逃脫”,雖然交了智商稅,但也算吃一塹長了好多智。有句話怎麼說,黑暗的城市沒有友誼,朋友表示,他雖為此憤怒、失望、感傷,但終有所獲,他們故作淡定的表達,不懂裝懂的自信,假模假式的周到,不知所謂的心态,都是他日後應該注意并規避的。這是很好的反面職業培訓,朋友的故事也給我敲了警鐘:即使有人願意為了貪欲放棄最質樸的情感,也不能鬼迷心竅,為了金錢犧牲理想及一切有價無價的東西。另外,路遙知馬力,不能光憑一時腦熱,感情用事,尤其在這種形單影隻的狀況下,更應該打探好對方的基本情況,做到知根知底。

        現在回想起來,朋友說,難怪他當初有事沒事就和自己深聊,那麼有耐心,那麼懂得傾聽,不止一次地問朋友假期安排,看似關心閑聊,實則有心打探,即使朋友的生活和他已無交集,這些主動确實不太正常。

        在b城意識到大事不妙的時候,朋友想起作家慕容雪村,他曾卧底這個組織23天,最近想借此機會閱讀一下網絡文學,就從他的小說讀起吧,《中國,少了一味藥》,這味藥便是常識,永遠記住!人隻有通過正當渠道才能勤勞緻富!

        回到《連城決》,在狄雲看來,鄉下的日子才是大寶藏,因為傻又不通世故,他被叫做空心菜,空心菜不就是素心。人往往經曆了痛苦,磨難,才知道寶藏所在。金庸悲憫狄雲的不幸, 所以最後的結局還算不錯。現在可以回答最開始的提問了,這種一反常态的書寫不是徹底否定人類文明,而是暗含了正路、出路:價值連城的名目,卻是是滅人心魂的墳墓。人應該懷着素心之劍,斬去心中的妖魔,去掉貪欲,方能暢享人間的樂趣。

        魯迅先生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人的”,不能忘了智者的話,但也不用一朝被蛇咬,對人性失望,書裡至善的狄雲和師妹戚芳,人淡如菊的大俠丁典和淩小姐,他們的故事愛情更加感人,他們的善良更加簡定,堅定到可以對抗全員惡人!

        剛剛看到一條微博熱搜,标題是這樣寫的:陌生人的善意是多麼暖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