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随筆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講述了1979——1981年間西部黃原地區的改革初期,從人們的思想意識,到大刀闊斧的改革實踐,從農村的農業生産到城市的工業發展,從生産關系的變革,到社會矛盾的改變,農民的生活悄悄的變化,在解決溫飽問題是全國主要任務時期的年代裡,典型的任務代表:孫少安自辦燒磚廠,帶着媳婦賀秀蓮一起為新的生活奮鬥,也給村民樹起了榜樣;孫少平也高中畢業走出家門,獨立自主的攬工勞動,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也在讀書的氣質裡感動了田曉霞;孩提時代那些夥伴同學,金波沒有了遠方的姑娘,在苦痛中勞動着,最後成了工人,田潤生愛上了寡婦郝紅梅,田潤葉那顆冷卻的心終于在李向前失去了雙腿後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關系和家庭責任。……顧養民、侯玉英都有了各自的生活……

...

感動一:父愛如山

平凡的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身為男人,承擔着家與國的重擔。小家裡的重任都是父親這樣一個角色,默默的承擔着養家糊口,對兒女的教育影響。

孫玉厚,這個有着四個兒女的父親,他樸實憨厚,有開闊的胸襟和吃苦的精神。他理解大兒子少安生活的艱辛,支持他分家自立門戶,安頓好自己的新家,也承擔起男人的責任,贊同他創辦磚廠,也在擔憂中感受社會的變化。他堅持讓二兒子少平讀完高中,讓小女兒蘭香考大學,他同意少平走出家門,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撫摸着即将闖蕩社會的兒子濃密的頭發,那一瞬間,父愛柔情感動了我,在家照顧着老媽媽和妻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西的農田裡摸爬,見到老書記田福堂的困難,善良的孫玉厚走上前幫忙,這就是樸實的農民形象,你還想着某個過往的心結,他卻用勞動幫忙化解成了平常。

父愛成了我們長大的臂膀,乘着父愛長大的我們何嘗不是深深的感恩那個男人,為我們的家築巢銜糧,為我們遮風避熱涼,健康快樂的成長。

再大的官也是父親,也有情長。當李向前因車禍住進醫院,父親李登雲心慌快馬到了醫院,當得知兒子雙腿要截肢,哪個父親能夠顧及什麼面子形象和官員身份,痛徹心扉,對兒子的無助和疼愛已經讓人不忍多看一眼。這是父愛,在任何權力地位面前都不及對孩子的愛來的那麼重要。

感動二:愛的味道

第二部裡的年輕人愛情也是讓讀者感觸頗多。潤葉在内心堅持着自己對少安的那份愛,婚後的幾年裡從不去關注自己的婚姻,隻是任由自己在愛的堅守中折磨着自己,也苦熬着向前。李向前何嘗不是潤葉一樣的對愛執着,此生隻愛你一人,他們的婚姻是一道枷鎖。隻是開啟這道枷鎖的代價是向前的雙腿,此生再無可戀,不能用自己的殘疾身軀阻攔着潤葉的幸福,當他想要以離婚方式結束他們之間無愛的婚姻時,潤葉卻承擔起一個妻子的責任。在愛情的世界裡,也許那份情有獨鐘和相互愛戀是一種精神的契合,那種怦然心動,那種牽腸挂肚,那種不能成全的痛,潤葉和向前之間隻是一個痛。婚姻,卻承載着彼此的責任,身為妻子,潤葉勇于擔當,那成熟的少婦形象已經在文字裡讓我們讀懂她的一份理智與成熟。我們都期許着好的愛情收獲好的婚姻,然而平凡的世界裡,如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樣的相遇太難,封閉落後的年代裡,太多的人無法體會到愛情的滋味,卻在婚姻裡找到了愛的味道。

少平與田曉霞在新的社會變革下,以書成友、成知己、成愛人,他們都思想也許在《簡·愛》的愛情裡懂得那份不因家庭背景、經濟地位、職業條件等束縛,隻是在上帝面前你我之間那份平等。他們用那個時代新青年的愛情刷新了人們的思想,有愛要表達,有愛要追求,這也算是一種時代進步的表現。

郝紅梅沒有如願與顧養民走到一起,但是她在真相裡走出了自己的輕松坦誠。如果掩蓋了那一次偷拿東西的事情,也許未來掩蓋的就是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這段愛情不算遺憾,體諒與坦誠才能長長久久,靠着你潇灑我漂亮,你有顯赫家庭我要擺脫貧窮,你虛榮我也裝假來維系感情終有分開的那一天。郝紅梅的命運說悲催也幸運,地主家庭成分她無法選擇,幸而她先遇到一樣貧困卻相互支撐的孫少平,後遇到班長顧養民,嫁給一個教師職業的丈夫,不幸遭遇車禍守寡開始艱難的生活,她又幸運的遇到了田潤生,重新獲得一份愛和支撐。幾番經曆,恰恰這平凡的世界裡就會有諸多小人物命運的坎坷波折,但是他們依然平凡的活着,愛着。隻要我們保有對生活的一種不放棄,相信好運還會降臨。

年輕的人啊,都是在這個歲月裡經受着愛情的折磨與心靈的治愈,用理智戰勝情感,也用苦痛承擔着責任,他們沒有任由自己的情感忽視了家庭與對方的感受,他們都愛情是建立在一份責任之上,每一份愛情都沒有海誓山盟的承諾終生,沒有以死相拼的無知抵抗,也沒有濃情蜜意的纏綿,那種内心深處的深愛和相處時的淺傳,是想要成全卻怕失去完美的平凡。愛情在這裡也是那麼平凡,卻又那麼慢那麼美,不可言傳。

感動三:匹夫之責

1979-1981這三年的改革最初期,需要有高瞻遠矚的領導視野,有勇擔改革重任的先鋒魄力,有任人唯賢的博大胸襟,這裡的省委書記喬伯年,黃原地區書記田福軍,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黨的幹部、人民的公仆。

他們從全省、全地區大局出發,在西部黃土高原地區的農業到工業,從農村到城市,從選用人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以科學的理念發展經濟,從那時開始,國家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日益發揮所長,為一方百姓造福的幹部紛紛湧現。我國的經濟社會分三步走的第一步從1981-1990實現國民生産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從這一規劃看起,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孫少平攬工的那段艱難歲月,那種身負家庭重任的艱辛,孫少安的創業為艱,還有農民出身的蘭香考取重點大學,令全家喜出望外,終于有了大學生,從物質到精神,正是這段曆史告訴我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結束了這段曆史,才有我們現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定時期内的平衡不協調是難免的,建黨一百年,讓億萬中國人民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建國一百年實現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富裕生活,這些夢想就是在一代又一代肩有匹夫責任的領導者、改革者、實踐者手中變成現實。

這部厚重的記錄真實曆史的經典作品,感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奮勇當先,那一份家國情懷如今已經讓我們在青年、中年的不同時期日漸加強,也在老去的年華裡不因虛度年華而遺憾,因為我們依然熱愛,依然奮鬥。

          英子原創  2020.9.8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