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驅動的?——讀《培養孩子的自驅力》

自驅力,看到這三個字足足讓家有普娃的我興奮三秒。

從女兒小學四年級開始,孩子之間學習力的差别突顯,“别人家的孩子“對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欲,有很強的自律精神,當請教他們的父母時,得到的總是輕描淡寫的一句”我們沒有管他,全靠他自己“。表相之下是這些孩子自帶“馬達”,自我驅動。這些年,在找我家普娃”驅動器“的開關未果之時,看到這本書,期待能在找”驅動器開關”的路上,少走些彎路。帶着問題找答案,用足夠虔誠的态度,不敢聽書,擠時間看完了這本書。

一句話概括:幾乎是一本育兒百科,涉及面很廣,每個點都淺嘗辄止,以自己女兒為藍本,說服力不強。無論如何,時間花在哪裡,總是有收獲的。本書有兩個觀點值得分享一下:

一、閱讀為王

這是一個老話題,現在基本沒有家長不重視閱讀了。閱讀與自驅力的關系作者沒有明确描述,在她女兒受益于閱讀的方面花了大量的篇幅,閱讀讓孩子有思考力,而思考力是自軀力的關鍵。本書中的閱讀,僅限于紙制類圖書,内容方面看孩子,孩子願意讀就好。

閱讀這事兒,父母對孩子的閱讀習慣起多少作用,真的不要太迷信。我家兩個孩子,老大不會翻身就開始給她讀書,兩三歲時明顯感覺到她對圖書無感,因此,我天天攆着她講故事,買書、辦圖書借閱卡,讓她自主挑選,可是每次到書店,吸引她就總是門口的玩具和小零食,對于林林叢叢的圖書,如空氣般被無視。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校的閱讀任務,她也是做做樣子,分享讀後感之類的話題時,能逃則逃。專家們說的家庭氛圍的問題,我和孩子爸爸算不上嗜書如命,但每人每年不少于12本新書的閱讀絕對是自覺完成的。小學四年級開始,學校要求閱讀的圖書,我和孩子一起看,看完讨論,再一起寫讀書筆記,一直到六年級,孩子的閱讀量也僅限于學校布置的任務。

小寶比姐姐小七歲,兩三歲時天天拿着故事書求講,一本接一本,我需要想各種理由讓故事停下來。現在五歲的小寶,每周仍保持着十本書的閱讀量,為姐姐選購的圖書,成為他的寶貝。

雖然這隻是我家的情況,不具有普遍意義,但我仍想告訴那些對閱讀無感孩子的父母,不要為此焦慮,學習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有孩子喜歡閱讀,也有孩子擅長從遊戲互動中學習,需要父母的慧眼去放大、強化他們的優勢。

二、運動第一

這是本書最亮的點。孩子們的體育課一直被升學的壓力壓制着,一天一個小時的活動時間被壓縮得所剩無幾。從女兒進入初中,為了能讓她運動,我得幫她從作業堆裡掙脫,真可謂牽一線而動全身,過程非常複雜。本書中作者講了很多體育運動的好處:讓孩子自信、建立規則意識、擁有拼搏精神和團隊合作的品質等等。内容上顯得非常累贅,運動的重要性不用說教,父母、老師都懂,難的是如何平衡分數。孩子需要運動有一百個理由,而且是孩子們的天性,但不運動隻有一個原因:時間實在騰不出來。

作為普通人,在升學政策面前,隻能順勢而為。孩子在幼年及小學階段,一定盡可能多的參加各類運動,文化課及各類博雅教育可以為運動讓路,因為這時孩子更容易從具像中學習,在運動中建立規則、磨練意志養成習慣。

個人感受

時代洪流之下,我們有多重身份,職場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知識叠代;身為子女,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更多的了解父母才能愛的精準;作為父母,我們的終點就是孩子的起點,責任使我們不敢懈怠。我的兩個孩子相差七歲,自從參加小寶的家長會,發現了這屆父母育兒更科學、用心之後,我和孩子爸爸默默自檢了七年來積累的養老大時的方法和觀念。養兒育女的路上,沒有萬能鑰匙,一樣需要父母不斷的精進、探索。這本書内容和書名之間并不嚴密,是作者當媽媽的一些體會,正面的内容比較多,問題方面比較老套,很難激發新一屆父母的同感。

另一方面,如果你像我一樣,孩子需要他驅,或者目前尚未找到他們“驅動”的方法,請不要神化自驅力,妖魔化”他驅力“,人是環境的産物,如果有一個能激勵我們的環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我們上班發的獎金和獎牌,物質與精神全面覆蓋,為什麼不接受?難道不值得珍惜嗎?

總上所述,内驅力是出于内心需要,産生一種做事的動力。這種動力會使我們在沒有外界的要求或獎勵情況下,也會自發自主地想要變好,想要行動。自驅力是一種稀缺資源,無論成人還是孩子,能自我驅動才能走的更遠。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為孩子積累經驗,讓孩子對未知增加信心、減少恐懼,隻有這樣孩子才敢有夢想,才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培養一個樂觀、心靈自由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有原則的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