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還原西周的分封制

在一幅很有名的畫名為《養正圖》,内容描述的是姬叔虞是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與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葉剪成一個似玉圭的玩具,對叔虞說:“我将拿着玉圭封賜你。”

周公旦聽說這件事,提醒周成王應當言出必行,君子無戲言。于是周成王把唐作為封地封賜給叔虞。唐在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一百裡;後人稱呼封地主人為唐叔虞。

上面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以禮制為命脈的宗法社會中分封制的一個例子了。

...

所謂“禮制”,不僅指禮儀典式,更指貫穿在這些禮儀典式中得以确立和維護的重要典章制度。當中華民族的曆史演進到青銅文明鼎盛的西周王朝時,其政治組織已相當嚴密,文明教化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故孔子盛贊“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在周的立國典制之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宗周的兩大柱石。西周王朝通過分封把宗親貴戚分出去建國,以藩屏周;又通過宗法血緣來維系各級“大宗”的地位,形成一個開放型的穩定格局。

據《左傳》記載,周公在平定三監之亂後,鑒于管叔、蔡叔的忤逆作亂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開創了西周的分封制,而“封建親戚”也就成為分封制的核心。

...

封土建國的封建制度實始于陶唐、虞夏之際,夏、商兩朝亦有分封,但周代的分封與夏、商的分封有着顯著的區别。周代的分封是建立在“親親”的原則之上,将宗親貴戚按照血緣關系的遠近而分封在離周朝王畿遠近不同的地方上,這種分封以宗法制為保障,自上而下,層層分封:周王室的嫡長子繼承王位為周天子,庶子分封出去為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位為諸侯,庶子分封出去為大夫;大夫的嫡長子繼位為大夫,庶子則分封出去為士。周朝的分封在融合了其特有的宗法精神之後,形成了一個完全不同于夏、商社會的“等衰”社會。而夏、商兩朝時期的分封不過是一種方國部落聯盟的松散形式,并沒有形成像周天子與諸侯那樣嚴密的君臣關系。

周朝的這種分封制度在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開始形成,經成康之際的大量分封得以确立,成為定制。在此之前,文王和武王也進行過分封,如武王克商之後,“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于焦,黃帝之後于祝,帝堯之後于薊,帝舜之後于陳,大禹之後于杞”,并封商纣王的兒子武庚于殷,以繼殷祀。但是這些分封都不是周公之後真正意義的分封,仍屬于傳統的鞏固部落聯盟的分封。

...

據古書記載,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很多,《呂氏春秋》說周天子分封的國家有400多個,臣服的方國部落有八百之衆。在這些封國之中,以周王室的宗親為主,《荀子·儒效》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這些姬姓的貴族,又集中在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後裔當中。

據《左傳》記載,先後受封的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等國是文王的後裔;邘、晉、應、韓等國是武王的後裔;蔣、邢、茅、胙、祭等國是周公的後裔。這些封國多在今關中地區和黃河中下遊經濟發達的地區,屬于周王朝統治的核心區域。此外,姬姓之國還有芮、息、随、賈、沈、密、鄭、虢、滑、樊等國。

...

在這些姬姓諸侯國當中,周公之子伯禽所建的魯國,武王同母弟康叔封所建的衛國,召公奭之子旨所建的北方大國燕國以及成王叔虞所建的唐(即後來的晉國),成為周宗室的主要屏障。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