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百零四|惡意

...

花了一點時間,讀了東野圭吾的這一部赫赫有名的作品,其實對于這本書,很早之前就聽說了這本著作,但是當時一直沒有去拜讀,而且對于東野圭吾先生的書,之前我也隻讀過他的這個《解憂雜貨店》,其他的著作雖然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時機,再去閱讀他的相關系列作品,這一次是因為一位朋友推薦,所以就花了點時間,讀完了這部著作。

其實對于我而言的話,我一直是覺得就是像這種比較火爆的書籍,我個人一般不會有意識的去閱讀,是因為我始終覺得這麼多人都去讀,那就意味着對他的解讀也好,或者說對他的讨論也好,已經足夠了,也就是說他已經獲得了足夠的關注度,相比較那些比較冷冷清清的書籍,他太幸運了。

其次,像這種書籍作為一個普通讀者而言,他也不難去閱讀,至少自己看完之後,能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兒,不像有些這種社科類的書籍比較晦澀難懂,大家就比較的抗拒,不會去有意識的花時間花精力去琢磨。

那麼對于我而言的話,從這兩個角度出發,我更傾向于去閱讀那些可能比較冷冷清清無人關注的那些優質的社科書籍,還有就是這種人文社科類,就是那種思想性特别強,稍微比較枯燥的一些書籍。

再有就是個人,不懂那種文學的鑒賞,所以說讀這種文學作品也無法去做到,像這種所謂的文學形象分析,思想主旨分析,這種情節設計分析等等這些,而且我相信一部這種比較火爆的文學作品,它必然有很多自媒體對其從各個角度進行闡述和分析,也就是他已經不知道被闡述過多少次了,我再來闡述,我個人覺得也沒什麼好闡述的。

...

不過,這也絲毫不妨礙自己去閱讀這樣的作品,反正花的時間也隻有那麼一點兒,然後雖然不懂那種文學形象分析,我也可以去談談,我那所謂的那種讀後感似的這種評論或者說思考,有人就認為這種方式很low,達不到某種水準,那我也無所謂了,反正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在思考,而不是在聽你扯東扯西就OK了。

這算得上是我第1次嚴格意義上讀完的偵探懸疑類的小說,像原來這個也接觸過這個福爾摩斯探案集什麼之類的,但這個當時也沒怎麼去讀,因為我是覺得這種偵探懸疑類小說的作者,那種情節設計和那種信息的誘導啊,實在太強大了,就是你不管怎麼防備,不管怎麼去警惕,還是會很容易被帶到溝裡面去,所以在這種被作者“戲弄”之下,個人會很容易會産生一種自我認知,那就是愚拙。

不過後來想想,反正也不止我一個人愚拙,那也無所謂了。所以,即便我對這個小說文本重要的信息細節,始終保持警惕,始終高度懷疑的情況下,我還是被這本書的作者給帶進溝裡去了,雖然我在開篇的時候已經預測到了這個受害者可能是日高,但怎麼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加害者,居然是引領我們讀者進入這個小說文本的這個野野口修。

一般按道理來說,這個理清楚加害者與受害者之後,這個故事脈絡應該是比較清晰了,但是沒想到這個故事才剛剛展開頭緒,圍繞着這個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這種過往展開了真實信息與虛假信息的這種來回交織,這個野野口修就是作者筆下把讀者帶溝裡面去的關鍵人物,他給這個讀者編織了一套看起來十分合理的現實劇情。

比方說這個跟日高的前女友是什麼情人關系,這個自己跟日高又是什麼好朋友,又發生這種代寫的事情,自己是日高的影子寫手等等,要是沒有這個辦案人員加賀,根據這個加害者的表述以及其他證人的表述,還有就是提到的一些關鍵證據,他們所撰寫的小說文本當中的一些細節認證等等這些,再到最後揭示出這個事實的所謂的真相,我估計我自己到最後還會蒙在鼓裡。

...

那麼關于這本書,其他的我就不想多談,我僅從我個人很有感觸的三個角度來簡單的聊一聊這本書,第1個角度就是這個虛假信息。在這個小說文本當中這個野野口修他就是給我們讀者制造了很多的看起來很合理的虛假信息,那麼雖然這個小說文本本身也是虛構的,這個好像沒什麼好談的,但是我覺得這一點是如果落在現實生活當中,我覺得很有必要去讨論的。

比如: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這些所謂的這種加害者,實際上也會去編織各種各樣的這種看起來合理的信息,去誤導那些探案的人,但比起這個更加重要的,我覺得是人的這種虛構杜撰信息的這種能力。

我們可能會憑借着一點點的這種所謂的證據,然後去構建出很多完全不切實際的這種虛假信息,然後去傳導給其他人,而其他的人會透過那些所謂的證據被誤導,認為他所表達的信息就是完全正确的。這個在這種忽悠大師手中最為突出,我前不久就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視頻短片,就是在講這樣的一件事情,某個這種培訓忽悠大師,有時為了佐證自己某個觀點,舉自己曾經的工作經驗例子的時候,出入很大。

在這個課上可能講自己在這個時間段是幹化工廠的,在那個課講又講自己在這個時間段是幹這個影視行業的,在另外一個課上又講自己在這種時間段,又是幹什麼培訓行業的,你看這個這些所謂的經驗個案,很多都有可能是杜撰虛構出來的。底下的人還覺得這個人經驗豐富,很具有這種實操實戰的能力,實際上别人哪幹過這些事情,就給你虛構出來這樣的一些故事,讓你信以為真。

第2個角度是校園寶力。這個實際上雖然在書中篇幅不多,但是個人覺得也是蠻重要的一個事情,一個就是這個辦案人員,他原來做老師的時候遇到的這種校園寶力的這種事件,這個本來一直被欺負的這個人,有一天鼓起勇氣就把這個曾經欺負他的那個人給捅了,還有就是小說裡這個人野野口修他在校園的時候,不斷被别人欺負,成為别人的這種錢袋,也就别人始終在他拿錢,但是他卻還甘心成别人的這種跑腿的小喽啰,而且他還夥同這個欺負他的人去欺負這個日照。

...

我前面導讀過一本書就是《我們為什麼被霸淩》,其實談的就是這種校園暴力的事情,裡面有很多真實的故事案例,在這種校園暴力的過程當中,我是覺得人性是被扭曲的,那種殘忍的尺度和那種暴虐的手段,實際上你很難想象從一個小孩子身上會表現出來,但是它就是這樣發生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欺負的人,有的就跟這個小說中的這個人物一樣。

還有的人呢,就是自己欺負不過比自己強大的人,那麼自己就去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還有的人呢,就是在這種環境當中不敢反抗,一直被欺負也不屈服,但是在這種過程當中,釀成了這種怯懦卑微的性格等等,可以說就是在這種校園環境當中,同學之間的這種寶力,這種欺壓,給人帶來的傷害,我個人覺得是影響深遠的,有可能伴随着他的一生。

第3個角度是人格卑劣。直到這個小說快到末尾的時候,由這個辦案人員為我們把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尤其是把這個人野野口修,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的動機給梳理得清楚,很簡單的一點就是貶低對方的人格,并凸顯自己的高大人格。

在他們過去的這個經曆當中,這個日照,他的這種表現比方說曾經在受到校園欺淩的時候,堅決對抗不屈服,又比方說這個,彼此都有這種寫作的夢想,但是對方卻好像運氣很好,平步青雲獲得獎,自己卻糟糕的一塌糊塗,那心中的這種怨恨嫉妒與日俱增,更何況又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也活不了多久了,那麼就開始精心策劃這樣的一起事件,要毀掉他的這種形象,他的這種人格,并順便把别人所獲得的那些榮譽給攫取過來。

令人感慨的是這個受害者可能到被幹掉時,還被蒙在鼓裡,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就是這個所謂的朋友,自己對他很不錯,很好,自己施加恩惠,對他有恩的這樣的一個人,居然笑裡藏刀,居然内心對自己充滿着這種怨恨和嫉妒,甚至最後把自己給幹掉了。

...

我個人是覺得在日常生活當中這種人還是存在的,或者說還是可以經常遇見的,那麼這種人呢,個人是覺得可能在這個小的時候,這種家暴或者說這個校園暴力的時候,那種性格發生的這種扭曲,也就是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或者說對于那些人的看法就是非常極化的,即便你對其很好,也無法去感化他那顆冷酷的内心。

因為對于他而言,他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被抛棄者,而像這種獲得了很多的社會資源的人,還對他好,他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善意的表達,反倒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一種羞辱,他也會覺得,這些東西本來是應該他具備的,但是是被你搶走了,那麼内心的這種惡意的念頭,像所謂的嫉妒呀,怨恨啊,慢慢的就會累積累積疊加,最後忍無可忍釋放出來。

行文至此,已近尾聲。對于這本偵探懸疑類的小說,個人比較感興趣的還是跟這個書的标題相關的就是惡意,就是人的這種惡意怎麼形成的,它會怎麼樣的去慢慢的醞釀,它又會怎麼樣的去釋放出來,我們應該怎樣去識别這種具備惡意的人,又該怎樣去采取一些策略去規避,或者說與這種惡意的人保持距離,這個我覺得很有意思,可以進一步深入的讨論和研究。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