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守望那些最珍貴的美好事物

二戰結束後的美國經濟發達,但籠罩在冷戰氛圍中。國際上與蘇聯對抗,國内極力煽動公衆反對共産主義,掀起了反共浪潮。颠倒黑白的政治騙子麥卡錫如魚得水,混淆視聽的行徑讓整個社會噤若寒蟬。在這種“紅色恐怖”之下生活的美國人,處于人人自危的境地,“言論自由”不複存在。

這種情況也滲透到教育界,甚至連俠盜羅賓漢的故事,在當時的美國教科書評審委員會的眼中,也成了共産黨用來宣傳劫富濟貧的精神,是一種玷污法律和秩序的路線。

《光榮與夢想》中道:“20世紀50年代初期,懷疑淩駕于一切事物之上,在一些行業中,懷疑就等同于有罪。”

哪怕這些懷疑純屬子虛烏有,無任何根據,但為當時麥卡錫主義的大行其道,給予适宜的培育土壤。

人們為了自保,而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虛僞是生存使然。在這樣壓抑的社會環境下,有的人選擇了苟且,沉溺于庸俗的電視文化倡導出來的享樂主義中,有的人面對市儈、僞善的社會,陷入苦悶與彷徨中。


...

圖片來自網絡

正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更是撕裂的社會文化的受害者。單純的他們眼裡揉不得一點沙子,敏感又脆弱,既渴望融入周圍的團體,又擔心不被接納。孤獨、郁郁寡歡下,對一切都持懷疑态度,甚至對自己基于直接的判斷也給予否定。

這種矛盾心理,在《麥田的守望者中》的16歲霍爾頓身上表現的淋漓盡緻。出生于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産階級家庭的霍爾頓,家長和老師強迫他好好讀書,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出入有凱迪拉克和美女相陪。在學校裡,男同學們談論的全部是女人、性和酒,追求精神生活勝于物質生活的霍爾頓,和周圍格格不入。讨厭虛僞,無心用功讀書的他,功課一落千丈。

《麥田裡的守望者》從霍爾頓退學寫起,不敢回家的他隻得在紐約城遊蕩兩天兩夜。住在小旅館的他,不甘寂寞去逛夜總會,冒充成年人買酒喝,搭讪成年女性,正式開始接觸醜惡、勢利的社會。

充滿陳腐氣息的學校和堕落的同齡人讓霍爾頓感到失望,成人世界的虛僞、欺詐給霍爾頓帶來更多沮喪。心懷夢想,對未來有無限憧憬的一個花季少年,為什麼會與頹廢劃上等号呢?


...

圖片來自網絡

我的這篇文章,力圖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解析這部作品,并分析J•D•塞林格的作品帶給當時社會的影響與進步。

01.社會主流的反民主自由和金錢至上價值觀

《光榮與夢想中》寫到:“20世紀30年代,一部分人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或為和平罷課。”

但這種情況在二戰勝利,冷戰開始後被完全改變。

1950年,美國當時的著名新聞記者莫裡.羅斯道:“極少數年輕人能與積極奉獻的人共同努力,并與他們為實現人類的最高目标而共同奮鬥。”

大多數人選擇了以追求物質至上為奮鬥目标。

原因就在于,40年代末的美國反對共産主義的浪潮席卷全國,大肆鎮壓導緻的結果,讓一些緻力于人類和平,關心弱者的進步人士為了自身安危,選擇沉默或離開美國。


...

圖片來自網絡

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威廉•奧尼爾認為:“美國中産階級緻力于個人安全,從而造就了具有強烈中年人價值觀的一代年輕人。”

簡而言之,針對麥卡錫反對自由主義的新暴行,為了安全,大多數人受父母安分守己的影響,選擇從學生時期做“沉默的一代”。他們對理想主義和争論退避三舍,避免承擔任何義務,沒有理想,對物質的追求,對金錢的推崇,成為他們學習和奮鬥的目标。

享樂是唯一目的,導緻整個社會雖然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精神世界卻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在《麥田的守望者》中,曾經是17歲少年霍爾頓眼中最好的老師安多裡尼,後到大學任教。當時的美國政府當局經常到大學對自由思想進行清查,學校校董會要求學生宣誓效忠,年輕的大學生隻能選擇集體沉默。

所以,這位老師對憤世妒俗的霍爾東不無擔心:“我想象你這樣騎馬瞎跑,将來要是摔下來,可不是玩兒的--那是很特殊的,很可怕的一跤。這整個安排是為哪種人作出的呢?隻是為某一類人,他們在一生中這一時期或那時期,想要尋找某種他們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或者尋找隻是他們認為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于是他們停止尋找,他們甚至在還未真正開始尋找之前就已停止尋找。”

陷于迷茫中的霍爾頓期待老師能給他一些方向上的指引,老師卻要他循規蹈矩,在随波逐流中與現實握手言和。做個“沉默的一代”。


...

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

老師引用一位精神分析醫生的話,揭示出當時美國的現實:大多數人都選擇平凡地活着,而并非期望去做轟轟烈烈的英雄,如美麗流星劃過天際去照耀曆史的天空。

于是講究消費,把追求物質享受作為精神寄托,用感官刺激來麻痹精神訴求,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著名學者菲利普.雅各布認為學生的享樂主義和反智主義已經抛棄了清教徒的傳統,對沉默的一代他給予這樣評價:“也許是主要文化和道德革命的先驅,但在本質上卻是世俗的(名義上是宗教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卻是融入集體的)社會的引路人。”

“沉默的一代”本質上的世俗化,是麥卡錫主義的橫行泛濫和信奉金錢至上價值觀結合的産物,由此帶來整個社會道德的滑坡和淪喪。


...

圖片來自網絡

02.市儈文化下的道德淪喪

就算卑微地活着,如《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霍爾頓一樣的普通人,也還是希望有目标,有意義的活着。霍爾頓的願望是:

“面對一大群在麥田裡做遊戲的孩子,霍爾頓的願望是:“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隻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霍爾頓在即将墜落的懸崖邊守望着,一有孩子跑過來把他們捉住,防止他們墜落山崖。讓他們可以安全開心地玩耍,保護着他們愛玩的天性。他不僅守護孩子的童年,還守護他們的純真,以及“麥田”所象征的友誼,愛情,親情,善良等,一切值得人們用心去守護的美好事物。

這位滿口髒話,桀骜不馴的少年,在追求個性自由中,是有自己道德堅守的。

反觀他的那些精英學校裡的校友及同學們,卻大多是道德敗壞,道貌岸然的金錢、欲望的奴隸。

被校方推崇備至的前畢業生,靠殡儀生意發了橫财,粗俗不堪的這位校友,卻可以在學校的禮堂裡發表10個鐘頭的講話,他實則就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奸商。


...

圖片來自網絡

在20世紀的美國中葉,在金錢至上,消費至上的價值觀導向下,學校也無形中成了這一價值觀的捍衛者,孩子在這樣的價值觀指引下,也難怪培養精英的貴族學校偷盜成習。

“潘西有的是賊,不少學生都是家裡極有錢的,可學校照樣全是賊。學校越貴族化,裡面的賊也越多--我不開玩笑。”

由此可見,當時的美國社會充斥着大量有錢卻品格低下的人,越有錢道德越是淪喪。

霍爾頓的逃離,由此也表現出作者塞林格對拜金主義的反感和反叛。

在當時,男性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出人頭地,能夠買得起凱迪拉克;女性更是在物質的誘惑,虛榮心的驅使下,早早成為世俗社會的犧牲品。

少男少女在被利欲熏染的社會裡,早早地褪去天真,代之以世故、虛僞、享樂與這個社會遙相呼應。

薩麗是霍爾頓的女朋友,是個愛慕虛榮,緊追潮流的漂亮女孩。對她來講,擁有名牌大學的追求者是值得炫耀的事,年輕美麗是她釣金龜婿的資本。才十幾歲的她一頭紮入世俗名利的“懸崖”,沉醉不知歸路。


...

圖片來自網絡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自傳體小說,借主人公霍爾頓的特立獨行,道出塞林格對主流文化的反叛,對非功利文化漫遊的向往。

03.打破沉默,追求個性自由,逆向文化的先驅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渴望從世俗生活,功利文化中抽離,在返璞歸真中回歸自然,這是他想要的生活。

流浪的霍爾頓對自然界有生命的馬,湖裡的鴨子都心懷惦念,因為它們是有生命的,充滿靈性的自然之子。不是如工業時代被大批量生産出來的汽車,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用來彰顯成功的,是物化的東西。

霍爾頓這種看淡名利,遠離城市的喧嚣,去過簡樸的隐居生活,實質表現出塞林格對過于看重物質生活的不屑,及對美國主流文化的厭倦,讓人耳目一新之餘,也帶給後繼者們一種啟示。


...

圖片來自網絡

在當時的“紅色恐怖”之下生活的美國人心情壓抑,加上當時身居高位的聯邦政府官員,出現了不少“以權謀私者”和“五厘捐客",虛僞的嘴臉又令人作嘔。他們利用權力瘋狂打擊和迫害社會民主進步的力量,限制公民的個性自由,縱容種族主義泛濫,導緻滋生更多社會不公平現象的發生。面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這些黑暗,不可能人人都選擇視而不見。

在大衆不得已的明哲保身的生活方式下,塞林格借少年霍爾頓的反叛,率先打破沉默的堅冰,追求個性自由,向正統的價值觀,正統文化的虛僞和勢利發難,在文學領域和文化界掀起了反正統文化的運動,成為後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領袖。

《麥田的守望者》中霍爾頓被親情俘虜,無法成行的漫遊他鄉的願望,在“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得到實現。


...

圖片來自網絡

塞林格對戰争的厭惡,對社會針對人性壓抑等現象,不光給予無情抨擊;對人性中自由的渴望和探求精神,對自我的尋求,也被留在他的後繼者的詩篇裡。不承認自己是“垮掉的一代”塞林格,無疑是這場逆向文化運動中的先驅者。

同時,他也是青少年和大學生中被放逐的領袖。《麥田裡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成為彷徨的美國青少年心中永恒的象征人物。在他們深陷頹廢,沮喪時,幸而還有霍爾頓的相陪和守望。

成名後的塞林格過起隐居生活,實現少年霍爾頓回歸自然的生活。

2010年1月27日,90多歲的塞林格病逝。家人帶他發表遺言:“塞林格指出,他在這個世界裡,但不屬于這個世界。他的身體已經離開,但他的親人希望他仍然與他所愛的那些人在一起,不論這些人是宗教上的還是曆史上的人物,是個人的朋友還是小說中的人物。”

斯人已逝,作品長存!


...

圖片來自網絡

寫在最後:

在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裡,孕育着希望和喜悅,幫你沖淡沮喪和惆怅;在即将失足的懸崖邊上,有人願意用善良和光明守護你的迷茫和彷徨。願你也能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守望那些值得我們守望到地老天荒的一切美好事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