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志 | 後趙篇(八)誤國與救世

石勒借助亂世崛起一方,有人認為當時晉廷缺乏人才,所以才讓劉淵、王彌、石勒等人肆意縱橫。

縱觀晉廷當時的人物,善用兵者如石勒,已亡于石勒;北方頗有勢力的如王浚(字彭祖),不能聯合劉琨一同對付石勒,之後更是起了不臣之心,終于也為石勒所殺。朝中大臣,如王衍(字夷甫)則清談誤國。

...

王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東海王·司馬越死,石勒大破晉兵,生擒王衍及諸位晉廷大臣。石勒問以晉故,王衍“具陳禍敗之由,雲計不在己;且自言少無宦情,不豫世事;因勸勒稱尊号,冀以自免。”石勒曰:“君少壯登朝,名蓋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無宦情邪!破壞天下,非君而誰!”(《資治通鑒·晉紀九》)

王衍善于清談,口若懸河。但他這方面的才能對于國政來說是絲毫沒有幫助的。遭到生擒後,王衍隻是一味的推卸責任。為圖自保甚至于勸石勒稱帝。試問,國家傾覆,罪不在當國的天子和輔國的大臣,那又将歸罪于何人呢?這道理石勒是明白的,所以他當着王衍的面一語誅心的說道:“破壞天下,非君而誰!”

然而每個時代都不缺乏英雄人物的存在。國難當頭,必有心系國家的義士。像祖逖、劉琨便是如此。可惜,他們最終都未能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

劉琨的事迹在上一節中已大略簡述過了:孤軍奮戰于北,聯合鮮卑人以擊胡、羯。祖逖則是一位嶽飛式的人物(若按曆史先後順序,應該說嶽飛是一位祖逖式的人物),當時“社稷傾覆”,祖逖“常懷振複之志”。對于時局,祖逖也是相當了然的。他曾指出“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籓王争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晉書·祖逖傳》)

祖逖立志北伐,隻惜司馬睿初到江東,沒有北伐之意。雖然官方授予了祖逖将軍、刺史之号,但沒有提供給他作戰用的兵器和铠甲等物。這些軍用物品祖逖隻好自己準備。

之後祖逖帶領本部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慷慨言誓,于江陰冶鑄兵器,招募得到二千餘人後,便開始了他的北伐之旅。

...

中流擊楫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