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

最近感覺對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越來越不能控制自己。又把這本《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翻出來讀第二遍。

雖然對于育兒方面的書籍十幾年來一直沒間斷的讀,但這就如同一劑慢病良藥一樣,不能長時間的不吃,你懂得的道理也會随時間的流逝讓你淡忘,所以總要時不時的讀一讀,拎一拎自己。

越讀書越感到自身的不足,在育兒書籍十幾年的閱讀經曆中,總感到自己還有太多沒有做到的地方,自己孩子存在的問題,說白了就是自己教育的失敗,也一直努力尋找最恰當的育兒方法。

我們之所以成為父母,并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的改變自己。隻有我們能夠明白這一點,才有機會進步、成長、成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美國的賽西.高夫、戴維.托馬斯、梅麗莎.切瓦特桑合著的一本書。這本書并不是教會我們如何去教育孩子,而是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何去摸索、去探尋;讓我們在體會迷惘、經曆心痛之後,如何重拾希望,為人生增添無限可能;如何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為寬廣。要想成為好父母,前提是做一名好學生,虛心學習,争取做個成熟的大人。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我們的兒女,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我們和孩子都是一樣的,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

孩子需要我們能承擔起責任,對他們更用心,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每一個決定,都需要深思熟慮。

我們很多人都是在做着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孩子,這樣做真的對嗎?我們所謂的教育子女,其實更多的是在滿足我們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真實需要。

有時我們感到沮喪,真是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嗎?還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比較心煩呢,我們常常把這兩種情緒搞混淆,孩子無形中成為替罪羊。試想一下,我們是否因為工作中的不順利,抑或是因為與愛人與公婆關系的處理不當,把所有的氣都撒在孩子身上?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深呼吸,專心傾聽,給孩子留點餘地,不可妄下結論,有幽默感,多考慮孩子的能力,把時間安排得更為寬松,給自己時間緩口氣,提前15分鐘行動,認識到養兒育女是對耐心的考驗。這些都可以在書中找到更詳細的論述,需要的直接找書來讀。

練耐心:照顧好自己,凡事别往心裡去,凡事往好處想,了解自己的期望,為失敗做好心理準備,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多回想自己的童年,了解自己的底線,摸清自己的脾氣。

同時我們教會孩子多勞動,有責任感。我們要說到做到,不要與孩子争吵。經常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凡事堅持原則,給孩子創造一種安全感,讓他們感覺生活有依靠、不動搖,不會有虛無缥缈的感覺。

這本書的觀念就是我們要用愛教育孩子,而不是用害怕來教育孩子。

我們要有自己的生活,保持好心情。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

我們大人認為小事一樁,可孩子看來可能就是很要緊的大事,孩子希望父母重視,我們一定要注意傾聽,并理解他們。

養兒育女無所謂對錯,做到與孩子一起成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