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八十八|曆史學是什麼【2】

...

我們再來看本書的第2部分内容,曆史的類型,在作者這裡将曆史的類型細分為時間系列,空間系列,内容系列,人物系列,另類曆史5個維度,那麼我們接下來,就對這5個維度的内容簡單的讨論分析一下。

第1個維度,時間系列。時間系列的這種曆史呢,大體上指中國通史或者說中國斷代史或者說中國階段史。但是需要注意的有這麼幾點,第1點,就是對于中國通史的研究,它是有時間上的上限的,比方說你研究中國道教史,那麼你是得從道教的這個産生之後,或者說他留下記錄之後,那麼就是你從這個地方可以作為研究的起點,那麼更古老的追溯,可以追溯,但是研究的真正的起點,應該就是中國道教産生的時候。

第2點,就是用固定的時間段去切分曆史,這個作者看來可能沒有去遵循曆史本身發展的邏輯,比方說,作者舉的這個例子,就是從世紀之交來看曆史發生的巨變,但是作者研究發現27個世紀之交,發生曆史巨變的僅有六次,那麼應當采取的方法,可能就是說根據曆史本身發展的運動軌迹來劃分,比方說鴉片戰争。

但是這種階段式的劃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如果你曆史研究對象不同,那麼你這個階段的劃分也是不同的,比方說作者舉的這個例子,你如果研究這個近代的人口曆史這個課題的話,那麼你如果把鴉片戰争作為一個階段劃分的話,那就是一個誤區。

因為根據曆史本身的事實來看的話,在太平天國時候,中國的人口達到了一個巅峰值4.1億,然後呢這種戰亂的爆發,就使得這種人口稠密的地方,像長三角等等這些地方合計起來,又死掉了1億。那麼所以說這種考察,那麼就應該去把太平天國時候當成一個研究的一個節點。

...

第3點,中國斷代史這個比較流行,那是因為一方面是政治的原因,還有一方面史料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這種史料的記錄,更多的是以朝代為一個系統去整理記錄的,所以說就選擇這種斷代的方式。

第2個維度,空間系列。 空間系列的這種曆史,就比方說某一地區的曆史,或者說某一地方的地方志等等這些東西。對于這方面的曆史,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就是我們現在的這種省區制度,從明清時候确定,那麼,當時把這一區域劃分為這個某一個省,他是有他的道理的,就是這個區域,它内部有一定的共同性的東西在。

然後呢,當它變成一個省之後呢,它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也會有某種趨同的這種方式,但是這種趨同并不代表就是說它完全是一樣的,需要注意到這種不同空間地域之間的差異,但同時也得去關注到不同區域之間它所表現出來的共性。

第3個維度,内容系列。這個内容系列它不單指就是曆史事實,它還包括就是像這些風俗,制度,數字這些具體的以及那些抽象的那些物質精神方面等等。具體而言的話,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呢,第一個方面的内容,就是綜合史與專門史,綜合史他就是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各個領域的這種曆史。

那麼這個專門史呢,比方說中國政治史這樣的專門史,但是這種綜合和專門,它是相對的,因為專門裡面還可以細分,比方說中國政治史,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中國的文官制度的曆史,那麼這種綜合史和專門史的交叉研究,在時間和空間序列上就可以劃分很多這種曆史的具體學科。

...

第2個方面,資料彙編和工具書,這個資料彙編呢,它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說它是按照一定的體例把一些相關的曆史文獻資料彙編到一塊,還有一類就是在這個彙編的基礎之上,還加以編者的考定和評述。那麼,在作者看來,後者才在嚴格意義上是屬于這種曆史研究。

那麼這個工具書呢,又包含了很多門類,第1類就是這個年表,這個年表呢,廣義上而言的話有很多,比方說這個職官表,人物表等等,使用這個年表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中國的這個紀年的方法呢,它是用這個10天幹12地支組成60甲子一循環,這樣的一種紀年的方式。

那麼在研究這個古代皇帝的年表時候呢,還得注意的就是說皇帝的年号的問題,就是說這個從漢武帝元鼎元年開始,就有了這個皇帝的年号,那麼據作者的研究呢,就是在明清之前啊,就是有的皇帝就這個年号就特别多,比如唐高宗李治,其在位的時候呢,有14個年号。

那麼在明清的時候呢,一般是用一個年号來稱呼皇帝,比方說這個康熙皇帝,但是就說這個,也并不是沒有例外,像這個明英宗朱祁鎮,他就用過正統和天順兩個年号。那麼對于皇帝的這個年号也需要注意的是,就是皇帝的生前可能有尊号,但是他死後,才有這個廟号和谥号。比如太宗皇帝這個稱呼,隻有他死後了才能這樣稱呼,如果你看到有一些曆史書,唐太宗那些臣子對着李世民稱呼為唐太宗的話,那麼就是基本的史實謬誤。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這種農曆和陰曆,那麼古代紀年用的陰曆和今天的這個陰曆還是不一樣的,古代的陰曆它是一種陰陽合力,也就是說它根據月亮的這種運行軌迹,還有太陽的運行軌迹綜合起來去排列,這個時間序列的,而且就是說他還會按照年來對每個月就是添加閏來排列。

那麼,這裡有一個可能會把這種史實具體日期搞混的問題,比如:這個清朝覆滅的曆史事實,那麼一般認為就是他是1911年清朝就滅亡了,但這個史實實際上是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根據古代的陰曆換算下來,就是清朝真正滅亡的時間是1912年2月12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按這種方式來表達,你可以稱呼為宣統三年,或者說辛亥年這種方式。

...

第二類,就是曆史地圖。曆史地圖,就是可以把某一階段的曆史放在整個特定的空間地貌當中去直觀呈現曆史。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曆史地圖你不能把不同時期的這個曆史放到一塊,不然的話就會混淆,不過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你也可以放在一塊,然後動态的發展呈現出來也是可以的。

第四個維度,人物系列。曆史上的人物系列,大體上可以分為這麼兩類,一類就是個人的曆史,像傳記之類的一類就是家族族譜。在這一塊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個方面,就是這個古代人講這個丁,這個丁在作者研究看來就是跟人口數關系并不是那麼緊密,他隻是一種納稅的單位,跟具體實際的這個人口數它是誤差挺大的,那麼這個方面具體深究的内容呢,去看這個何炳棣先生的《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

第二個方面,家族族譜,固然可以成為曆史研究的文獻材料,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這個有很多這種家族族譜啊,就是要麼就是為了誇耀自己祖上多麼牛逼偉大,那麼就會去杜撰一些内容,第二,可能會去牽強附會一些内容,比方說認為自己祖先是杜甫,第三,有些時候皇帝為了籠絡臣子,他會賜予這個臣子國姓,那麼賜予這個國姓之後呢,他們這一家子也就基本上跟着皇帝姓了,這個也需要去注意的。

第5個維度,另類曆史。所謂的另類,意思就是說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曆史,而是說他可能能夠反映某一部分的曆史信息,從而間接的表現某一部分的曆史。比方說,像一些志怪小說,或者說像一些元雜劇這些。

那麼對于曆史學家而言的話,雖然不能把這些當成曆史,但是他可以把這些小說或者說傳奇故事背後所反映的社會背景提煉出來,作為自己曆史研究材料的一種對照,也可以去理解這部小說背後所呈現的社會時代心态。現如今,現在這種影像技術的發展,那麼這也可以給曆史學家提供某一部分具體曆史場景的研究與考察。

...

我們再來看本書的第3部分,為什麼讀曆史?說實話,這一部分我看完之後,我還是不太能夠明白為什麼要曆史,因為作者似乎并不是在讨論,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曆史,但是對于我而言的話,我不用去過多的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現在已經在讀曆史了,而且我也挺喜歡的,我喜歡的理由就是我希望了解過去那些很有意思的人事的變遷,也不僅限于此,在這裡就不展開過多的讨論了,我們直接來看這部分的一些内容,這一部分的内容還是按作者他細分的維度,我們簡單的展開讨論與思考。

第1個維度,董狐的力量。關于這個董狐故事呢,網上已經有很多呢,我就不展開表述了,需要提到的就是說,古代的統治者,具體做的一些事情,就會被以董狐為代表這些史官記錄在冊,而且這些記錄在冊的東西,一般統治者是改變不了的,那麼這就構成了約束統治者行為的一種道德力量,這種道德力量,在曆史上長期存在。

第2個維度,春秋筆法。所謂的春秋筆法呢,就是在記錄這些尊者,親者,賢者的事情時候,那些不利于他們的事情,需要以隐惡揚善的筆法,隐晦的記錄。更具體而言的話,就是要抱着明善惡,寓褒貶這樣的一種目的,對于同樣的曆史事件,用不同的字來表現自己的态度,不發表議論而将這種意味兒呢,蘊含在叙事之中。

但實際上在作者看來,這種筆法意味着學者本身,他無法自由的忠實于自己的價值理念,而被迫以這種隐晦的方式去傳達自己的思想,這一方面,可能就是表達了中國知識分子忠貞自己價值理念的這麼一種方式,但是它所産生的流弊,也就是說罔顧曆史事實,随意的褒貶,以及篡改曆史,這種風氣的興起,也是與這種筆法的出現所相關。

第3個維度,史記。史記的故事以及司馬遷本身的故事,網上也有很多,我就不多表述了,那麼值得一提的是,在作者看來,史記無疑是一部偉大的曆史著作,但是它也有它的流弊,它的流弊體現在哪呢?就是跟前面講的這個春秋筆法相關,春秋筆法裡面,就包含着就是作者的這種明善惡,預包點價值判斷,那麼司馬遷呢,就更進一步,他以比較文學化的方式摻雜了自己諸多的個人情感色彩在這個曆史事實裡面,那麼這種方式就影響了曆史事實本身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另外一方面漢末已降,骈文大興,講求對偶,注重辭藻,也就是說你在寫文章的時候,這個造詞兒的時候成對,句子要均衡等等這些,那這個也影響到了司馬遷史記的記錄,有可能他明明知道這個時間,但是他為了這個寫出的文章,符合這個骈文的題材,那麼它可能就省去了,或者用一個詞來代替。

...

第4個維度,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的故事,還有司馬光的故事,網上也很多,這個就不加以表述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資治通鑒它引發了中國史學泛政治化的這樣的一種傾向,所謂的泛政治化,具體而言的話,就是說自此以後,所有的曆史都是圍繞着以資治為核心,也就是說根據政治統治者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史料和取舍材料,按照統治者的價值标準來确定和撰寫曆史,曆史就成為了為政治統治者總結曆史上成敗得失經驗和教訓的事情,曆史就成了封建皇權的附庸。

第5個維度,古為今用。在這裡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曆史研究者和我們一般去了解曆史的讀者,那麼這個對于曆史的态度和方法它是要有區分的。對于我們一般去了解曆史的讀者,你可以古為今用,但是對于曆史研究者而言,你不能夠古為今用,因為用,它是一種價值判斷标準,可能對這個人有用,可能對那個人沒有用。

但是曆史研究者,沒有這個什麼有用的區别的,你比方說去研究或者考證某個人的生卒年平,你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但是他确實在訓練一個曆史研究者,他考據分析挖掘史料的方法,或者說可以視為一套考據功夫的邏輯思維訓練。

第6個維度,影射史學與遺風。所謂的影射史學,就是根據自己現在的所設定的一些現實樣貌,然後去找尋曆史材料來試圖重新解讀,從而來反映當下的現實。但是在這裡面有很多問題,第一,當下的現實絕不是過去曆史的循環往複,那個時代的曆史有它的現實時空條件,那麼當下的現實有當下的現實時空條件,二者絕不可以等同。第二,影射史學意味着你在當前這個環境之下,你言論無法自由。第三,我們總是透過曆史來寄希望于抽象的個人道德,而不是根據現實情況來實現制度創新,這個就是好比我們喜歡用曆史上的清官來昭示現實。

提起這個清官啊,作者重點表述了海瑞的一些事情,那麼具體的,我就不展開表達了,其中有一點,就說海瑞有個年僅5歲的女兒,有一次從她家裡面那個男仆手中搶來一塊餅幹吃,然後就被這個海瑞認為,觸犯了男女授受不親這麼一個原則,所以說,海瑞就把他的這個5歲的女兒就給逼死了。在學者張中行先生看來歌頌古代清官,本質是乞憐,形式是磕頭。

其實在我們今天這種民主法治社會裡面,如果真是一個貪官,那我們人民就應該是有力量運用法律的武器,将他關進牢房,不是需要一個清官來為民做主。

...

第7個維度, 走出廬山。也就是說,研究曆史的眼光,縱向來看的話,要有曆史發展的這樣的一種思維觀念,很想來看的話,就是要把中國置身于世界史的這種進程當中去看待,而不是像古代一樣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個地球的中心,其他的國家都是自己的附庸。

第8個維度,曆史的智慧。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的話,我們生活的現實空間所經曆的事情所接觸的人是極其有限的,那麼曆史呢,就可以幫助我們超越這種有限性,在一個漫長的曆史長河當中,我們可以去感受到幾千年的興衰成敗,從中去獲得某些經驗教訓,或者說獲得某些智慧啟迪。但需要注意的是,曆史并不能夠為我們當下的現實去提供一個現成的解決方案。

第9個維度,從曆史看未來。也就是說過去的曆史可以為我們未來的選擇提供某種參考,比方說現在天文氣象的預測,那麼以前有豐富的曆史材料,也可以來作為今天天文研究的一種參考的材料,但是參考也隻是參考,并不能夠去替代,他可能會反映出某種趨勢,但是我們還是得根據自己當下的現實去研究去探索,而不是把曆史的那一套在當下直接去兌現,然後生搬硬套的去解釋未來。

我們再來看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怎樣學習和研究曆史,對于這一部分内容,作者也細分出了幾個維度,我們來簡單的讨論一下,第1個維度,有沒有真實的曆史?

作者在這個篇章裡面就是具體的讨論,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發起玄武門之變的這樣的一個事情,那麼作者旁征博引了諸多的曆史材料像舊唐書,高祖太宗實錄等等這些,這表明我們想去探尋一個曆史事實,或者說一個曆史真相的時候,需要采取的方式是多方位去證明的,不能單單從一個曆史文本當中去得出某種曆史結論,那麼這樣的方式是盡可能的,能夠去還原真實的曆史,不能夠說絕對真實,但至少它更貼近于真實。

...

第2個維度,要不要真實的曆史?對于這方面,在作者看來,曆史研究就是在盡可能複原曆史的基礎上去總結曆史規律,那麼它的前提性就是,是基于真實的曆史事實,而不是歪曲編造的曆史事實。

第3個維度,能不能獲得真實的曆史?獲得真實的曆史,它需要多方面的曆史文獻材料,做細緻的比對分析,也需要去實地考察遺址遺物,這些來以做證明,反正就是各種方式手段都隻是盡可能的去獲得真實的曆史,但前提是我們是要去獲得真實的曆史,而不是說反正找不見一個絕對真實的曆史,那我就不要真實的曆史,我随便編造歪曲都可以,這種思維是謬誤。

第四個維度,複原曆史。其實對于複原曆史,這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而且也不見得就是你能夠去把前面說的這個絕對真實的曆史給服務員出來,但曆史研究這一塊是免不了的,而且這是一項基礎性的前提性的研究工作,可以結合現在的各種方式手段去做這件事情。

第5個維度,把握和研究曆史的三個層面。第1個層面,就是研究階段,第2個層面,就是運用階段,第3個層面,就是哲學階段。研究和運用層面比較好理解,但是在研究,運用層面也有一個區分,比方說,那些史學大師和一般學術研究者的區别,在作者看來這個區别呢,就是在于史學大師,他有對一段曆史的一種整體性的判斷,有他的基本曆史觀念,也有他的基本曆史研究方法。

而對于曆史哲學而言的話,那就是對一段曆史進行這種高度抽象式的規律概括,這種能力一般人是達不到的,他不僅需要一個人先天的天賦,而且還需要後天努力,不僅要把曆史這一門學科研究得比較通透,還得對其他學科的知識系統有一定的了解,然後綜合起來,才能夠去高度抽象的概括出來曆史規律。

行文至此,已近尾聲。對于這樣的一部著作,個人以為是可以自己花時間好好去閱讀原本細緻琢磨的,而且在這個細緻琢磨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很多我們腦海裡固有的曆史常識,可能在真正的曆史事實面前是謬誤,還有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對曆史的理解也會因透過去閱讀這本書會更加的清晰具體,對于想理解曆史學科,我個人以為閱讀這部著作,是很好的入門路徑。

導讀八十八|曆史學是什麼【1】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