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

愛的語言溝通



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

内容概括:

1.引言概括:

相信人是熱愛生命,彼此互助的。

在日常談話和傾聽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察覺有時候我們的語言是充滿暴力的,能夠給人帶來隐秘的傷害。

為了避免語言暴力,發現了能心意相通、彼此互助的溝通方式,即非暴力溝通方式。也稱愛的語言。

引言感悟:語言暴力最傷人,我們以後要注意語言的使用,讓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心理舒服,感受到彼此的真誠、友愛、我們不會彼此傷害。

2.人生抉擇概括:

非暴力溝通目的,是不斷提醒我們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願望,有意識使用愛的語言,誠實,清晰表達自己。

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關注彼此内心深處的感受和需求,發自肺腑的幫助彼此。

2.感悟

當你實現自己的同時也滿足了别人的需求,你會由衷感到開心、幸福、友愛。

會感受到原來人與人的談話,再也不是誰壓倒誰,誰有控制權,或低三下四,而是一種全新的交際關系。

我們要用這種這種方式,認真對待人生的每一次選擇,讓選擇充滿愛意,而不是被生活所迫。

3.要素概括: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精髓。

我們談話和傾聽的時候要刻意運用,讓他成為我們溝通的習慣。

4.運用範圍概括

非暴力溝通方式運用于學校、家庭、親子關系、商務談判、工作等等的。

第一章總括:

人天生熱愛生活、彼此互助,喜歡充滿愛意的環境。

但是不經意間我們會被語言這種暴力傷害。

為了避免傷害,我們發現了要注意用愛的語言談話和傾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我們既要誠實,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要尊重與傾聽對方,感知彼此内心深處最真誠的請求,彼此互助,解決雙方的需要。

我們會發現原來溝通如此簡單,如此友愛。讓我們對人際關系有了全新的認知。

第一章總悟:

原來非暴力溝通是用愛的語言說話,在平等、友愛、互助的基礎上,實現談話和傾聽的目的。

不是我們以為的誰掌握控制權、誰低三下四、誰遷就了誰等等這些,緊張、不平等的溝通方式。

第一章行動:

以領導再找我談話,要認真傾聽、觀察、感受對方真正的意思,幫助領導真正的排憂解難。

第二章是什麼蒙蔽了愛

1.1道德評判概括

道德評判會讓人們忽略感受和需要,隻關注好與不好、負責與不負責、正義與邪惡這些指責、批評的語言,容易發生沖突,以至于出現暴力。

這些不友愛的評判其實反映了我們内心的需要和感受。比如“你好冷漠啊!”,其實是想說“我想讓你關心我”

區别價值判斷和道德評判。比如看到暴力的事情,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說“暴力是不好的,殺人是邪惡的”;若用愛的語言,我們會直接說出我們的價值觀,而不是指責他人。比如“使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很擔心,我主張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沖突”。

1.2感悟

以前認為要多為正面的道德評判,這樣可以鼓勵對方,順着你的意願做事;可事情總有不足,就會有傷人的地方。

因而我們要用愛的語言關注他人感受和需要,什麼時候都不會傷人的。

2.1比較概括

與他人比較就會有差距,心情就會低落,沒辦法與人談話,感受他人。

2.2回避責任概括

我們要對自己的思想、情感、行動負責。

“不得不”、“你讓我”這些短語的廣泛使用,使我們淡化了自己的責任,偏向了負面表象的情感體驗。比如“不管你是否喜歡,這件事你不得不做”;“你讓我傷透了心”。

淡化責任往往表現為“領導的命令”、“大家都這樣”、“公司就是這麼規定的”等等,為自己找不得已而為之的理由。

所以我們要善于用負責人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比如“我選擇……,因為我想………”;“我選擇了這樣做,是因為這能提現我幹這份工作的價值”。這樣表達會從心裡想做。

2.2感悟

溝通中用負責任的語言表達感受和需要,才是正向積極的,才能達到談話和傾聽的母的。

3.1強人所難概括

有時候我們對他人的要求暗含着威脅。比如“如果你負責的這個模塊沒做完,到時候我們都得加班”。這就是強人所難,下次他會用其他事情再還給你。

我們都有理所應當的想法,比如一些行為值得獎勵,一些行為需要懲罰。“學生應該好好學習,沒有做好就要接受懲罰。”這種方式讓我們體會不到愛,隻有責備。

3.2感悟

不要總是認為别人的事都是應該、應當,做不好就是别人的錯。這種體會不到愛,不利于交流的話,不要說出來。

第二章總概括

異化的溝通方式蒙蔽了我們生活中的友愛,造成了交流的沖突。我們要換種說法,關心對方被隐藏的需要。

第二章總感悟

避免用異化的溝通方式與人談話、傾聽。

不要用道德評判的方式,評價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和事。

不要用回避責任的方式淡化我們對自己思想、行為、 情感的責任。

不要用強人所難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不要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破壞我們美好心情。

第二章行動

日常生活中避免使用異化溝通的語言與人交流,刻意練習用愛的語言溝通。

...

讀書生活

第三章第一要素觀察

我們提倡在特定時間和情境下的觀察,并清楚、正确的表達我們觀察到的事情。比如“歐文在過去5場比賽中沒有進一個球”。

我們要區分觀察和評論,不然人們隻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和指責,并反駁我們。比如“歐文是個很差的前鋒”就是評論。

而如何區分評論和觀察,比如不負責任的評論,把看到的“别人把吃飯的錢都給其他人了”就說,“這個人太大方了”。

把推測當做事實,比如“我完成這項工作有困難”,别人表達成“她無法完成工作”。

缺乏依據的亂說,比如“米奇上周花一千元買了書”,說成“米奇花錢大手大腳”。

感悟:要誠實,準确的表達我們觀察到的事情,不批評、不指責、不推測,以事實為依據。

這樣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讓談話發生沖突不愉快。

行動:

時刻提醒自己在居民來辦事的時候,比較客觀的觀察他的情況。

第四章體會表達感受

概括:

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傷心,我很高興。

表達感受的時候,适當的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把感受和想法區分開,比如“我覺得自己彈不好吉他”是想法,“彈不好吉他我很失落,難過”就是感受。

感悟:

直接說出感受能夠讓對方關注你的需要。比如“昨天孩子等你大半夜,因為你說要給他講故事。你食言了,我很傷心。”對方會解釋說“昨天陪個客戶晚了,明天沒事,我在家陪你和孩子。”

不要胡亂發洩情緒,傷人傷己。生氣的時候,直接說你因為這件事生氣,而不是沖着對方發脾氣,讓對方認為你不可理喻不理解他。

行動:

在生活中多體會自己的真實感受,并正确清晰的表達出來,讓對方明白你的情感需要,做出你想要的回饋。

第五章感受根源是需要

我們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的評論是感受的根源。

比如一個人指責說“你從不理解我”,其實她想得到理解。“你每天工作到很晚,你喜歡工作不喜歡我”他想要親密

關系。

社會文化不鼓勵我們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總感覺提出要求好像是我們做錯了似的。

感悟:

不能用批評、指責的話表達你的需要,否則會引起别人的反駁。而不是回應你的需要。

我們要善于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這樣别人就能容易理解,就會給予我們積極的回應。

行動:

在溝通中直接說你需要對方做什麼,而不是把對方數落一頓。

第六章請求

概括:

要提出具體的請求,讓他人清楚的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來滿足你的需要。比如“你能不能不要唠唠叨叨個沒完,我煩死了!”,這個就比較抽象,我們不知道要幹什麼。可以說成“你暫時不要說了,我想安靜一會兒”,别人就很明白你的需要了。

我們要明确提出請求的目地。比如,“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嗎?可以重複一下嗎?”;“你知道我很傷心嗎?我就是想傾訴一下!”隻是想讓你明白他的感受,體會他的心情。

提出請求需要得到對方的反饋,若是對方理解的意思和我們表達的不一樣,我們就有補充的機會。

還要注意不要把請求說成命令,引起對方反感,不利于溝通。

感悟:

請求對方做什麼,是用來滿足我們的需要。

在談話中我們要勇于向對方提出我們的請求,不要害怕得不到對方的回應。我們談話就是為了解決彼此的問題,所以都會往成功的方向靠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