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散文《莊子》的寓言特點

莊子,本名莊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他是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莊子的作品喜歡以引人入勝的方式闡述哲理,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代表作品是《莊子》。

《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隻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為莊子本人所作,外篇十五,雜篇十一,相傳是莊子的弟子或者再傳弟子所著。《莊子》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谲,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内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哲學思想。

外面這裡主要探讨的是《莊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點。

總結起來,《莊子》散文的語言特點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奇幻谲詭的想象

《莊子》異彩紛呈的故事,是建立在奇幻谲詭的想象之上的。《莊子》的想象,奇幻,誇張,出人意表,變化莫測。如《逍遙遊》寫鲲鵬南遷,鲲可以自由變幻體貌,由鳥而魚;鲲、鵬體形之巨大不可拟想;它的飛行,驚天動地,氣勢恢弘。這樣的想象,堪稱奇麗、誇張而壯觀。

第二.諧谑和諷刺的意味。

還是以《逍遙遊》為例:蜩與學鸠對大鵬南遷行為的不理解、惠子與莊子關于大瓠的争辯,都趣味盎然。《莊子》的諧趣、譏刺,往往連珠并玉,難分彼此。

第三.整齊合韻的四言體

《秋水》篇的開頭以寥寥幾筆就寫了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的雄奇景象: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四言為主,朗朗上口,音韻和諧。

第四.異彩紛呈的故事。

《莊子》以寓言說理,自然就講述了衆多的精彩故事。如《逍遙遊》,基本就是由鲲鵬恢弘的南遷,蜩、學鸠、斥鴳等的嗤笑,以及堯與許由、肩吾與連叔、惠子與莊子的對話故事構成全文的。

《莊子》中此類寓言故事比比皆是,如莊周夢蝶、庖丁解牛、螳臂當車、西施病心、妻死鼓盆、痀偻承蜩、梓慶削鐻、蠻觸之争、舐痔結驷……都廣為流傳。這些故事的情境和内涵,往往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故而神奇杳渺,引人入勝。《莊子》用衆多的寓言故事說明道理,行文中充滿了故事情節,使說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第五.明切犀利的說理

《莊子》的《逍遙遊》是講“無待”的,“待”者,恃也。我們常常依恃我們有限的知識與經驗,去狂妄自大地解釋這個世界的。用莊子的話說,就是 “以管窺天,以錐指地”。這裡莊子嘲笑的不是管與錐,而是如此自信自負地使用管與錐的人。也就是說,可笑的不是管與錐的“體”,而是管與錐的“用”。正如牙簽并不可笑,用牙簽剔牙也不可笑,但若拿着牙簽做武器去打仗,就可笑——其“用”不當。同樣,知識與經驗并不可笑,甚至還可貴,但知識與經驗都有局限,若憑借這些有限的知識與經驗就妄自尊大地去解釋無限的世界,那就可笑。《逍遙遊》中的斥、學鸠、蜩之可笑,都不是因為它們渺小與局限,而是因為它們用自己渺小與局限的經驗去解釋世界.它們在這樣做時的自信與自得,是難得的笑料。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