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維特的煩惱

維特是一個渾渾噩噩的存在體,正如目前的我們,明明知道這個社會有很多我們不認同的地方,還要去拼命的适應它。當然,在18世紀的德國,維特采用的是以自殺的方式對抗這種社會體制,雖然他的自殺毫無意義,但是經過歌德的叙述,在那個時代引起了一場維特熱。

一.維特與綠蒂的故事其實是主人公的幻想

...

以小說的思路來說,維特這個人是存在的,可以設想前面發生的故事也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止于維特邀請綠蒂跳了一場舞。

從那以後,維特愛上了綠蒂。就幻想着他們之間發生的所有事情。因為從那個時候開始,生活的壓迫已經開始讓她發瘋。他幻想着綠蒂愛上了自己,他幻想着自己被綠蒂抛棄,他幻想着自己因為綠蒂而自殺。一切都是一場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綠蒂确實是他的一根稻草。

這個愛情故事同樣也是歌德前半生的寫照,他愛上了一個叫綠蒂的姑娘,并被他抛棄,正逢此時,傷心的歌德聽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為愛自殺,于是他寫下了這個故事。

二.維特的死到底是什麼導緻的

...

維特的生活用一個最傳統的詞來形容:命途多舛。早年喪父,在他最關鍵的童年階段又被一個老婆婆虐待,所以這也很容易解釋的通面對一些不公與困擾時,他采用的是向内攻擊。

另外維特少年時,和他關系特别好的女性朋友得病去世。這給維特特别大的打擊,是他人生的重創。從這個時候,他就隻有些自殘的傾向,為以後的自殺埋下伏筆。

再說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吧,他是導緻維特死亡的直接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維特長期形成的性格。少年維特是十八世紀德國社會的先進代表的一類人,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哪怕她是有夫之婦。

他同情雇工與寡婦的事,然而這個社會已經成這樣了,他無力改變,所以隻能自殺來結束自己。

三.維特隻是個孩子

...

縱觀全書,維特的行為就像一個孩子。他對綠蒂的固執,讓我想到了那些孩子,他們喜歡一個玩具,哭着鬧着讓父母去買,從來隻顧自己,這樣的維特,隻能是被抛棄的人。綠蒂對維特,是可憐,是同情。也有惺惺相惜的愛吧!可是橫亘在他們之間的東西太多了。

從維特對待孩子的态度上來看,他自己也是個孩子。可以對比《飄》中男主人公對待孩子的态度,維特對待孩子似乎更像對待同伴。

自殺的人很多,可能引起一陣熱潮的人卻不多,而維特就是其中一個。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