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葉嘉瑩細講李商隐》第二講

        夢中得句,借詩補詩。葉先生夢中得句:“獨陪明月看荷花”,然後借李商隐三句詩,三詩加夢境,彙得一首詩!“一春夢雨常飄瓦,萬古貞魂倚暮霞。昨夜西池涼露滿,獨陪明月看荷花。”仿佛一人所作,接洽無縫,天作之合。

        孤獨的影響與轉變。三句分别來自李商隐的三首詩,“一春夢雨常飄瓦”出自《重過聖女祠》,春天,雨絲飄動在瓦上,迷迷蒙蒙的,就像那仙女的夢一樣迷離,在瓦上飄飛。那仙女也許是萼綠華,也許是杜蘭香!“萬古貞魂倚暮霞”出自《青陵台》,宋王殺韓憑奪其妻,韓憑妻将衣搗爛,從高樓跳下而亡,求合葬未成,二人墓中長出大樹,枝葉相連,黃昏時分美麗的晚霞中,仿佛現出這美麗貞潔女子的倩影!“昨夜西池涼露滿”出自《昨夜》,昨天晚上,我在西池的水邊,天上灑下了滿天的寒涼的露水。葉先生說:李商隐是孤獨的,這種孤獨影響了她,但她又是積極轉變的,她有明月與荷花陪伴,她獨陪明月看荷花!

        同頻方知影響深。葉李二人有過相通的苦難經曆,李商隐三世孤寒,孤兒寡母,都是父親早死。他十歲左右就傭書販舂,擔負起長子之責。一生苦讀詩書,才華橫溢,卻終生不遇,可歎他生不逢時呀!如果生在今日,微信朋友圈一點發送,舉世皆知!葉先生說她初到台灣時,經濟困難,她隻好抱着吃奶的孩子,到丈夫姐姐家的走廊裡去打地鋪。我想這種貧苦的滋味,隻有貧苦過的人,才能真正地感知到,何況李商隐隻是一個年方十歲的少年!即使他與李唐是本家,又有何用呢?他的詩才就像凡高的畫作,價值千金,卻為後世所得,當世之人卻空談其才,無人用之。

        葉先生一生夙願。從她的《絕句二首》可以看到她的轉變。“一任流年似水東,蓮華凋處孕蓮蓬。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風。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葉先生從傷感中跳出來,是要将詩進行傳承,她說,隻要有一人因她的講解而真的喜歡詩了,能夠繼續傳承詩,她将盡其力,再勞苦也無所畏懼!我不知自己有無能力,但我真的喜歡葉先生的講解,真心願意将其所講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與他人!

        我想:人生無論經曆多少苦難,隻要能夠把真正想做的事做下去,就是有價值的,不枉到人間走一趟。葉先生借李商隐的"春蠶到死絲方盡"之韻,盡情抒自己的情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隻要她吐出來的絲有人能夠把它織成錦,她就無憾了。“要見天孫織錦成”,葉先生說這是她老年說的狂言。我卻覺得這狂言好,這是一位國學大師對祖國國學詩詞普及推廣的信心與期盼!是一種至死方休的決心和意志力!我在心中默念:“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不禁為之動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