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刀鋒》: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文/田心


 01

一個喜歡塑造“瘋子”的作家

提到毛姆,自然會想到他的一部久負盛名卻也頗具争議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

在這部小說裡,毛姆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打破世俗價值觀念、甚至是挑戰道德底線的人物——斯特裡克蘭德。

人到中年的斯特裡克蘭德,本是有名的證券經紀人,他有着别人豔羨的、甚至是一生都無法企及的地位、财富及幸福的婚姻。

可是,某天,他毅然決然地丢棄這一切,躲到一個破舊的屋子裡開始他的繪畫夢想,讓人無法理解。

...

此後,他的生活幾乎是一團糟。他霸占了朋友的住處,還和朋友的妻子布蘭奇發生不正當關系,最後導緻布蘭奇自殺身亡。

斯特裡克蘭德極其冷酷地抛妻棄子,又極端執拗地紮入旁人無法理解的生活狀态,讓人覺得他就是一個自私冷漠、狂放不羁、令人生厭的“瘋子”。

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一個“瘋子”式的人物。在小說《刀鋒》裡,毛姆塑造的主人公拉裡陷入另外一種“瘋狂”的狀态。

一戰期間,拉裡去當飛行員,當他看到戰争的殘酷、親曆朋友的離去,他突然不知道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他陷入一種困頓迷茫的狀态。

...

與斯特裡克蘭德用繪畫夢想指引生活不同的是,拉裡并不知道支撐自己生活下去的到底是什麼。

但是,他唯一确信的是,庸常的婚姻、虛無的物質,并不能給他帶來寬慰。

于是,他帶着對于人生的疑惑,試圖在精神領域找尋答案。

在這種主動找尋的過程中,拉裡和斯特裡克蘭德有着相似的地方——拉裡也抛棄了在他看來無用的東西。他放棄了和伊莎貝爾的婚約,放棄了人們崇尚的物質财富。

此外,拉裡還主動隔絕了别人對他的評價——他不在意在别人眼中,他看起來就是一個失魂落魄的流浪漢,他也不介意别人因為無法認同他的追求而對他進行無端指責。

他完全擺脫對于人生的恐懼和掙紮,隻為尋找活着的意義。

他先是試圖在哲學著作中找到答案;後來,他又到煤礦、農場;最終,在印度經典《奧義書》中探尋到了人生的真谛——即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他帶着自我完善的崇高人生理想,以無私、博愛的方式生活下去。

他竭盡全力地幫助身邊的弱者;最終選擇散盡家産,成為一個普通出租車司機度過餘生。

可以說,無論是斯特裡克蘭德還是拉裡,他們身上都有着某種我們無法超越的執念。

即便斯特裡克蘭德的偏激、自私被人诟病,但他身上那種為了自我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猛,不免讓那些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唯唯諾諾之人極盡崇拜。

而拉裡的選擇更是成為很多身陷世俗桎梏、被精神困境恒繞之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化的生活方式。


 02 

“瘋子”就一定與大衆背道而馳嗎?

不得不說,斯特裡克蘭德就像是一隻渾身帶刺的刺猬,他放棄世俗生活、追逐夢想,卻也傷害了身邊的人。相比之下,拉裡的“瘋狂”是基于對他人的寬容,是一種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圓融的生活态度。

在《刀鋒》裡,毛姆告訴我們,叛逆并不是個貶義詞,至少在拉裡身上,毛姆一直毫不吝啬地用各種詞彙贊美他的叛逆。

雖然拉裡選擇離開伊莎貝爾,但那是因為他知道伊莎貝爾想要的生活自己給不了,而能讓伊莎貝爾幸福的隻有格雷。所以,拉裡主動退出,以成全伊莎貝爾對幸福的追逐。

...

甚至,拉裡所有的叛逆,所有不合世俗的做法,都完全是無我而利他的。

無論是對于強者還是弱者,對于相識的還是陌生人,拉裡都帶着源自同情和善意的博愛。他的叛逆的終極是做一個無私的解救者,去解救他生命中遇見的每個人。

當他遇到以做模特和情人為生的蘇珊,看到蘇珊因為重病而無法工作、無法生存時,拉裡把蘇珊及蘇珊的私生女帶到一個甯靜的小鎮上,等蘇珊恢複健康,才離開他們的生活,還給他們留下一筆錢。

...

拉裡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去幫助失去丈夫和孩子後自甘堕落的索菲。

拉裡知道童年的索菲擁有浪漫、美麗的靈魂,他相信索菲隻是被生活逼迫成堕落的樣子。

所以,即便周圍所有人都反對,但是拉裡還是要和索菲結婚,隻是為了讓一個無所依附的靈魂找到寄托。

而對于情敵,拉裡也一樣是無私的。當得知伊莎貝爾的丈夫格雷因為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而精神崩潰、被頭痛困擾時,拉裡再次施展自己的恩惠,他用在印度學習的催眠術,治好了格雷的頭疼。

拉裡隻是把每個人看成是生命的載體,解救身體或者精神陷入痛苦中的每個人。

...

而這種解救他人的過程,也讓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找到了生活下去的意義,這對于他來說才是最不可磨滅的生命印記。

拉裡一直追求的自我與他人的相對平衡,在成全自我的同時也在顧全他人。無疑,拉裡能在年輕時代就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沖破一切阻力,保持善良和圓融,這是在浮躁、攀比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缺少的理性與沉着。


 03 

我們能痛快地做一回“瘋子”嗎?

不可否認,拉裡的選擇即便放到今天,依然動搖了我們的普世價值觀。

我們大多數人向往的是婚姻、物質、權利、地位,而拉裡能夠赫然抛棄這些,追逐完全背離大衆世俗的東西,是一種何其珍貴的勇氣和嘗試。

有人說:“瘋子不是病人,而是被主流排擠的異類。”

我覺得準确來說,在不同價值觀的人眼裡,對方都是瘋子,就像聽不見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

在追求物質的人眼中,精神至上的人是瘋子。在博愛的人眼中,自私的人是瘋子;在虛僞的人眼中,真誠的人是瘋子。

...

而毛姆的偉大之處便在于,他塑造的各式各樣的人物帶給我們對于人生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而唯一确定的是,每個人的選擇都注定背負着别人無法理解的東西,也隻能默默忍受選擇帶來的好與不好。

就像拉裡的未婚妻伊莎貝爾,雖然最終選擇嫁給能帶給她優渥生活的格雷,這未嘗不是一個忠于自我的選擇。然而,她放棄了愛情,接受物質的召喚,也要承受物質失落的悲傷。

...

伊莎貝爾的丈夫格雷,按着父輩的規劃成就事業,就像生活中每個追求事業有成、婚姻幸福的中年男人一樣,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他也必須承受因為經濟危機影響而對金錢求而不得的痛苦。

還有,伊莎貝爾的舅舅艾略特,他仰慕上流社會,依靠權謀、手腕讨得上流社會體面人士的歡心而活着。縱然夾雜着虛僞和虛榮,但這也是他的生活選擇。當然,他也承受着不被别人仰視而帶來的自卑與苦楚。

所以,我們看到,每個人都以自己喜歡的或者是向往的方式生活着,也都承受着生命賭注帶來的得與失。

...

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内心都有太多的不舍與牽絆,我們内心的“瘋子”也一直被壓制着。如果不被某種看似約定成俗的标準所定義,如果可以義無反顧地傾聽自己内心的呼喚,或許我們都可以痛快地做一回“瘋子”。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在我們不得不做出取舍時,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我們都不該被非黑即白的正确或錯誤、高尚或無私來定義。

- END -

* 作者:田心,多平台簽約作者,書評影評人,一生兩個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聊生活、聊電影,我就是我,會發光發亮!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