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交談的時刻》:樊小純的文字比人更生動,它預留了對人的想象

文/石墨楊(shimoyang11)

《不必交談的時刻》這本書,由《最強大腦》的主持人蔣昌建老師作序,蔣昌建說樊小純家族與林風眠有着密切的關系,一個才女如何用犀利筆觸,把碎片化的體驗串聯起來,讀其中的文字讓人驚歎。文字如飛鳥從空中掠過,你沒有獲得新知識,但是你等到了什麼,融入了你的血液。

...

一、誰是樊小純?

知道樊小純的人,一部分是通過2009年她出版的第一本随筆集《純》認識她 ,這本書在豆瓣有8.2分的高分;一部分人,是因為曾經風靡網絡的“三行情書”聽說她,她因為兩個月連續在微博更新手寫版“三行情書”被網友注意。

更多的人,是因為其所創作的紀念木心的詩《借我》知道她。

《借我》是樊小純寫來紀念木心的一首小詩,流傳後被網友争相轉載傳閱,這首詩因風格很木心,在網上一度被訛傳為木心所作。

《借我》的廣為傳布,使得樊小純在文藝青年中頗受推崇。還有一部分人了解樊小純,是通過她的博客和微博。她的微博聚集了一批長期固定的讀者,他們喜歡看她分享的生活随筆、思辨的文字、攝影,以及一些影評、讀書筆記等。

...

樊小純演話劇、唱歌、拍紀錄片,她都經曆過。

她生于1987年,同濟大學哲學系在讀博士,柏林洪堡大學訪問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圖像理論。在上海、紐約兩地從事紀錄片工作,本科畢業于複旦大學,碩士畢業于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二、平庸的人

樊小純說:“勸人奮進的警句,有些時候,隻會讓一個平庸的人變成一個很努力的平庸的人”。

墨楊認為人的一生應該通過行萬裡路,閱人無數,看到世界的明亮,去拓展邊界、探索未知、去僞存真、求知發問,打破平庸人設。

生命的極緻,在于突破、改變;青春的極緻,在于不服輸、不認命、但無論是鳳凰涅槃還是破繭成蝶,本質都是生命的重生,那種痛苦是鑽心的。

樊小純支離破碎的思想,就是透過這本書與我們相遇。我們都有朋友,在一起小聚,不是低頭玩手機,不是默默地吸煙,而是交談,我們都已經忘記了交談的内容,但是我們很默契,因為不必交談,此時無聲勝有聲。

...

三、特别的随筆集

《不必交談的時刻》是一本特别的随筆集,它并不時髦,但它龐雜、耐讀,是樊小純觀察記錄生活的随感和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思考。它其實主題明确:一個人如何逐漸完成自己。

熱愛,冷淡,堅 韌,自 覺,全然投入,置身事 外。對于生活秩序與内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純沉着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 總是先人一步地準确。

樊小純在解讀新書書名時說:“在确認一些真正的交談以後,餘下的就是不必交談的時刻了。我們都不要害怕沉寂。”

龍丹妮感言:小純的文字,總是讀起來讓人稍微覺得費解。可是,每次都有一種召喚讓你跟随下去。我想,也許是她足夠冷才足夠讓人着迷,但冷的盡頭又何嘗不是熱情的一體兩面呢。我們切換着不同的年齡性别來看一個28歲的生命進行中的思考,并常有對話感,這就很好很好了。

...

墨楊世無雙,贈君一枝梅!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