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景》:九件藝術作品裡的歐洲千年文化風景

...

西洋景——歐洲的9個文化表情,易丹 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6月

講述歐洲文化史不是一件輕松的任務。這不僅因為歐洲大陸上國家衆多、曆史上疆域變更頻繁,還因為兩千多年的歐洲文明裡各類文化現象豐富而悠久。盡數搜羅,沒有一部煌煌巨著的篇幅是沒法實現的。自洋務運動以來,全面探究歐洲文化曆史,逐漸引起國人的重視,迄今著作可謂汗牛充棟。除了《伯羅奔尼撒戰争史》等聚焦于某一時期的專著以外,在較為全面梳理歐洲文化史的作品當中,最為常見有兩類。一類是學院派的正史,如大學裡的教科書,權威、全面,而且枯燥;一類是通俗讀物,如當下流行的“極簡史”“一書讀懂”等,通俗、好讀,甚至娛樂化。

在衆多介紹西方曆史文化的作品裡,《西洋景——歐洲的9個文化表情》可算是一本驚喜之作。不同于一般的西方文化史書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易丹教授的這本新作,沒有采取教科書編年體式的編排結構,也沒有采用暢銷書慣用的戲說手法。該書以權威研究專著為依托,結合作者個人的感悟,解讀經典的同時不忘關照現實,兼備了學術性和可讀性。

作者無意寫作一本歐洲文化通史,而是選取了9個不同曆史時期的代表性藝術作品,通過實地走訪和文本解讀,介紹了歐洲曆史上不同時期裡部分最優秀的經典作品。9件作品大體上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始于古希臘的著名悲劇《美狄亞》,終于充滿争議的烏克蘭民謠《1944》。在時間跨度上,從古希臘一直延伸兩千多年至當下,作品形式上包括了神話、建築、遊記、哲學、繪畫、電影、歌曲等。同時,作者将每一件作品當作一個文化樣本,把它們都放到了更豐富複雜的曆史文化語境當中,由一件作品導向更多作品,進而導向文化現實,像滾雪球一樣,讓這些孤立的個案串起千年歐洲文化圖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作者心目中的豐富多彩的歐洲文化曆史風景。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正如同晚清的普羅大衆,透過街頭小巷的西洋鏡,不用出國,就能管窺那暗箱之中新奇的歐美風物。該書以《西洋景》為名,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管窺歐洲文化曆史的寫作意圖。

...

1869年北京街頭的西洋景

以《無憂宮》一章為例。無憂宮是腓特烈大帝1745年下旨在柏林郊區波茨坦建造的行宮。作者參觀了“給人一種軍營式的硬朗和簡樸之感”的無憂宮後,從“文明”一詞的演化開始,着重探讨這座王室宮殿背後的啟蒙色彩。作為一種文明進步觀念,出現于18世紀歐洲的文明一詞,包含了伏爾泰等啟蒙時代知識分子以理性和科學治理國家的崇高理想。接着,作者圍繞無憂宮,講述了腓特烈大帝與哲學家伏爾泰從惺惺相惜到分道揚镳的故事。在無憂宮,伏爾泰受到了他的粉絲,熱衷于法國文藝、浸潤着啟蒙思想的普魯士開明國王腓特烈的高規格禮遇,哲學家與哲學王結成了最親密的聯盟。然而好景不長,在幾年的“合作”以後,伏爾泰終究還是和腓特烈徹底鬧翻了。作者随後又緊跟伏爾泰的步履,介紹了啟蒙思想家們《路易十四的時代》(伏爾泰)、《百科全書》(狄德羅和達朗貝爾主編)等鼓吹變革的作品。至于腓特烈,盡管他贊同伏爾泰關于人類大愛的理念,但仍然将普魯士打造成強大的戰争機器,對奧地利、法國等歐洲列強大打出手,令作者不由得感慨啟蒙時代權力和知識之間的鴻溝無法跨越。

在解讀經典的同時,作者還經常不忘關照現實,讓讀者時而沉浸于古代歐洲的遐想,時而又将目光拉回今日歐洲的種種現象,随着思路穿梭古今,時常有豁然開朗的驚喜。

...

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介紹歐洲文化的時候,有意識地避開歐洲中心主義的窠臼,對這種傳統西方曆史叙事多有警醒。作者引用美國學者貝納爾的觀點指出,随着19世紀歐洲殖民主義在全球範圍内的擴張,歐洲知識界推動了對古希臘傳統的重構,強行把古希臘劃入歐洲文明的源頭,而歐洲的先進,就是因為它繼承了古希臘優秀的文化血脈,從而在文明與野蠻、西方與東方的二元劃分中渲染出歐洲文明的優越性。而到了1900年前後,中國知識精英階層為了救亡圖存,開始以先進歐洲為榜樣,推行“洋為中用”的知識建構,全盤接受歐洲中心主義曆史和文化叙事,“言必稱希臘”成了一代乃至幾代知識分子揮之不去的話語場景。

當然,啟蒙時期伏爾泰、孟德斯鸠等人研究中國大多建立在耶稣會士的報告基礎上,沒有第一手的中國經曆,他們的中國認知注定隻能是一種想象中的中國。作者結合自己在歐洲訪學、遊曆的切身觀察體會,寫下了這本《西洋景》,一定程度上更加接近歐洲文化曆史的真實,這是該書的又一可取之處。但基于同樣的道理,想全面了解真實的歐洲文化曆史,還需要讀者在文獻和實踐上多下一番功夫。

(本文首發于公衆号“雲海書評”,歡迎訂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