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罕第九》13:聖人也說玩笑話

《論語·子罕第九》13:聖人也說玩笑話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魯迅筆下有個人物叫——九斤老太,她老人家慣常的台詞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個老太太,搗着拐棍,反複說這樣的話,的确是件值得琢磨的事兒。

市井人家,總有些長期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或者是病魔本身的折磨,或者是對子女的歉疚,或者是對正常生活的絕望,總會喊出“還不如讓我早點死了算了”的話來。究竟他這話是哪種意味,隻有當事人自己的親人才能真正揣摩和體會的出來。

其實,不獨九斤老太,市井老人,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也會說這種讓人笑不出來的玩笑話。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之地去住,這種事兒,要是放到蒙古,或者是國外,也不是沒有可能。放在中國,是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的。中華民族本質上是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有個特性,所有的文化制度都是仿照種植業來的。統治者對人的統治和管理,是按照植物的樣态來設計的,恨不得把人栽種在土地上,哪裡能容你随便流動。這種制度設計一下子延續了兩千多年,到現在,戶籍制度仍然是這一理念的具體設計。

九夷在哪裡?九夷是一個相對概念,是古代對東方沿海一帶夷人的總稱,因居東方,又稱東夷。因種類衆多,故稱九夷。據考證有玄菟、樂浪、高麗、滿飾、扶馀、索家、東屠、倭人、無鄙。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夷是蠻夷的簡稱,是中原人對于邊遠族群的蔑稱。非但中原人瞧不起這些族群,即便是這些族群之間,也是相互瞧不起的。所謂夜郎自大,每個族群都自以為了不起,都不願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像坐井觀天一般,隻覺得天不過井口那麼大。

一看孔子有這種不靠譜的想法,馬上就有人上來勸說:“陋,如之何?”

九夷閉塞孤陋,怎麼住的下去呀?

孔子回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外面君子去住,怎麼還會算是閉塞孤陋呢?

抛開九夷不談,君子所居,是無所謂陋與不陋的。孔子自己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即便是吃粗飯,喝冷水,曲臂當做枕頭來睡覺,也可以是趣味無窮的。這才是君子的狀态。他老人家誇自己的得意弟子顔回,“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正因為如下,後來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引用孔子的這句“何陋之有”來印證君子之居。

即便是不談内聖——内在修養,能夠吸引外來君子去居住的地方,怎麼算是閉塞孤陋之地呢?

放眼今天的北上廣深,杭州、成都、鄭州,都是人才集聚的地方。一旦一個地方能夠吸引有才能的人前往居住,便算不上是閉塞孤陋之地了。

勸說的人啞口無言了,孔子真的搬到九夷去居住了嗎?

當然沒有,他老人家就是說句玩笑話。而且,這樣的玩笑話,他實際上不止說過一次。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當時,孔子說完這話,可把子路高興壞了。

孔子願意在自己的道行不通的時候,乘坐木筏,漂浮到海外去,這個時候,能夠同行的大概就是子路同學了。

你想啊,在這不好混,老師要到海外去開拓海外市場,去時隻帶一個弟子便是自己,子路能不高興嗎?

看到子路當真了,老先生又補了一句:“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意思是說:子路你呀,比我還勇于行動,可惜找不到好木材呀!

後來,不少人學孔子,在現實世界難以施展理想抱負時,便動不動起隐居南山的念頭來,三國時也有個功成身退的範蠡,據說跑到抱得美人歸後躲到丹江水庫去了。

相比較而言,還得數孔子的格局最大,人家要麼“乘桴浮于海”,要麼“欲居九夷”,哪裡是南山和丹江水庫可比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