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人——對人類本質的趣味科學探索

       2000多年前,柏拉圖提出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對生命的本質發出追問。1943年,正值“二戰”戰火燒遍全球之際,薛定谔在都柏林的聖三一學院發表了題為《生命的意義》的演說,以物理學家的思維嘗試解讀生命的原理和人類的本質。哲學與科學于此彙聚,探究何以為人這一問題。而今,愛爾蘭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生物化學與免疫學學院教授盧克·奧尼爾(Luke O'Neill)在《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一書中加入了這一探讨。本書英文名為《人學:關于我們這一神奇物種的科學指南》(Humanology: A Scientist's Guide to Our Amazing Existence),書如其名,是以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來回答人的本質、人的形成和進化、人的存在和發展、人的現代圖景和未來等問題。中文名《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出自本書第一章中講述的概率論故事——讓猴子随機在打字機鍵盤上按鍵,遲早可以敲出莎士比亞全集。“無限猴子定理”看似荒誕,卻正是我們人類乃至地球上所有生命遠祖誕生的情形——數百萬年的時間長河裡,地球環境孕育出的各種生命要素随機自行裝配,最終誕生了第一個細胞,由此展開了地球生命的樂章。

...

讓猴子在打字機鍵盤上按鍵  

      本書在講述了地球生命起源後,接着講述了智人的出現與遷移,回答了“我從哪裡來”。接下來,作者講述了愛情與睾酮的關系、人類如何繁殖、基因的作用、性取向由何決定、科學與宗教的關系等等,這實際上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即我們人類為何有現在的種種行為模式。比如我們為什麼會愛上某人,也許不是由于玄而又玄的感覺,而是有其生物基礎,化學物質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睾酮和雌激素會激發性欲。一般而言,女性更鐘愛相容性複合體(MHC)基因異于自己的男人,因為這樣一來,他們的孩子将獲得更多的MHC,從而能更好地抵禦傳染疾病。換而言之,今天的科學得以使我們對自身的理解推進到微觀的生物學層面,讓我們這些萬物之靈認識到自身畢竟還是動物(雖然是高等動物),我們表現出的氣質、偏好,往往受到自身攜帶的基因的影響。看似浪漫的邂逅和Crush,也許很大程度上隻是化學物質的交融與碰撞。

...

      那麼我們人類未來将到哪裡去?這就涉及到基因改造、人與機器以及個體死亡和人類滅絕這樣的終極問題。帶着科學家固有的客觀冷靜,在作者冷峻的筆下,生命無非是“與熵的對抗”,一旦能量消耗殆盡,熱力學第二定律就發揮作用,開始熵增的過程——身體走向分解,“回歸到它當初起源的星塵中去了”。同樣,生命可能滅絕——這在地球曆史上已經發生了多次,即便人類沒有因為戰争、疾病或小行星撞擊而滅絕,那麼終有一天,太陽也會衰老,影響到地球,但也許,那時人類已經改變了生命形态,并移居其他星球了。總的來說,作者對人類的未來是樂觀的,他回顧人類曆史,指出在好奇心的指引下,人類探索世界,并在科學幫助下改善了生活,他不認為會出現《終結者》中的末世情景,而是相信,科技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科學家的探索将使人類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

電影《終結者》中的機器人  

      由于自身的科學家身份,盧克•奧尼爾在《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一書中對各種生物遺傳理論信手拈來,并引述了大量科學研究成果,讓讀者領略了生命的奇妙與多彩。作者行文活潑,但思維方式卻是“理工男”式的高度理智,似乎凡是按自然規律發生的就應當坦然接受。比如在寫到地球生命可能因太陽衰老而滅絕時,他描述了從42萬億年前的第一個細胞開始,進化出的包括人類在内的紛繁物種最終将回到原點——一個單細胞的厭氧原核生物,而這個原核生物也終将消失,對這一萬物歸于寂滅的結局,他的評論不是感到遺憾和怅惘,而是認為“這着實有趣,不是嗎?”這份超然倒使我感到有幾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意味。

      本書是一個科學家對地球42億年生命史的解讀,為我們展現了一代代科學家所累積的科學對生命的認識,理性而不乏趣味,正如盧克•奧尼爾富有信心地指出的:“科學最有可能幫助我們更多地理解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甚至是我們要到哪裡去”。如果你對人類這一地球上的神奇物種抱有興趣,想要領略生命的豐富多彩,那就打開這本《讓猴子敲出莎士比亞全集》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