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園】工作與人生觀

剛讀完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又是他的一本雜文集,既他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後這僅是我讀他的第二本書,還未曾翻開他的時代四部曲。作為他的新讀者,雖對他認識不深,但心裡越來越又一個感覺:小波的影子在我的意識裡多了起來。我覺得這是件好事,他說過寫作的意義在于與人交流,雖然寫作時孤身一人,作品是作者的個人獨白,但同時也是作者向世界發出的信。我讀到了他的信,給他回應,與我是件幸運的事,特别是他的作品。

高曉松說小波是神一樣的存在,我還有些羞愧暫時給不了這樣的評價。高曉松的作品我沒讀過,節目倒是看過幾期,總覺得他長發的樣子比高瘦的小波更有韻味,可能是小波長得并不算好看,也可能是高曉松比他胖許多,還愛搖扇子。我還愛讀連嶽老師每天8點多發的微信公衆文章,要強調的是這位老師也極受小波的影響,所以我愛看他每天寫的文章,也佩服他每日連續定時發文的工作态度。

這本書裡也有談工作,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他寫的關于一對父子和一頭驢的寓言故事新解讀,故事是這樣的:一對父子前者這隻驢走在路上,路過的第一夥人說他們太蠢有驢不騎後兒子就騎了上去;路過的第二夥人說兒子太不孝後換父親騎了上去;路過的第三夥人說父親這樣對自己兒子心太狠,兩父子都騎了上去;最後一夥人路過說父子倆這樣對待一頭驢就是為了吃驢肉,索性父子倆綁着驢用竹竿倒挂起扛在肩上。驢很傻也很本分,直到這時候才嘀咕道這父子倆欺驢太甚……小波試着去了解這頭驢的心理活動,有人可能會用科學的權威說驢怎麼會有心理活動,但這裡說的是寓言裡的一頭驢,不同凡響一些是自然。習慣了以人視角去解讀,如果大膽一些驢眼看人,新的寓意是:一閉上你的臭嘴,二别跟傻子一起耗着。第一條是小波說的,第二條是我模仿小波口吻說的,這麼說我不怕丢人。

小波愛反諷,文明是容許它存在的,說的人幽默不傷和氣,但有時聽的人若不能聽懂,就有點像毛澤東說的對牛彈琴,對彈琴者和聽琴人都是嘲諷。“反諷是解毒劑,防止人把事情做到沒滋沒味的程度”小波反諷别人也自嘲自己。“行而不得,皆反求諸己”羅素說不檢點的人生不值得過,所以人時常反躬自省才會活得明白一些。舉一個例子,農村人常說别把一張嘴天天放在别人身上,你看看自己怎樣,我覺得這裡說的就是寓言裡組團過來欺負人也欺負驢的那幾夥人,生活中更常見一些的是身邊三姑六婆或愛七嘴八舌嘴碎的閑人,我不愛聽他們說話,但也不敢拿話嘲諷他們,因為我不夠智慧,一沖動就成了髒話。反諷還是必要的,但别話裡陰陽怪氣,也别瞎貧,這都是内心匮乏的表現。總之,在說話上我還得下些功夫。

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題,小波把寫小說當做自己的事業,他還要求自己把小說寫好。小波愛自己的作家身份,希望以此取得些成就和美德讓人稱道。我認為這是最實際認真的生活态度,那些嘴裡愛說或早已心裡下了好幾遍決心要緻力于别人幸福才能更大幸福的人,如果不認同或是要撸起袖子辯論一番的話,暫時聽我接着往下說。小波說自己以前的人生觀也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活了半輩子才回過神想明白要真實一些。老實說,我也有這種看上去會高尚一些的人生觀,但懷疑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不太敢違背已有認知或逃避面對,所以渾渾噩噩的耗着。我現在有信心說自己受了小波影響,内心的懷疑得到的确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再去談意義。再說,如果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假如把自己過得貧窮了,看到自己讓利的人一個個日子過得燦爛,時間久了眼饞,抱怨牢騷要反悔,這“利”找誰讨,說“理”也無處去。

人在年輕時決定這輩子做什麼工作,小波也給不了建議,他說“幹什麼都行,但一定要幹出個樣子,這是人的尊嚴和價值所在。”人在工作中得到樂趣是一種巨大好處,但現在許多人似乎很難在工作中找到這種樂趣,覺得和自己本來的興趣不一緻的工作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還談什麼樂趣。“赤裸裸的談利害就接近與理智”工作時隻談興趣是幼稚不理智的狀态,何況隻有你的興趣在讓你經濟獨立過得好的情況下,堅持興趣能繼續體現你作為人的尊嚴價值,你的興趣才能成為你的人生主題。

人人平等,小波在書裡沒少反駁這句話:人與人在許多方面是存在差異的。少數幸運的人會剛進入社會就開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做着自己不滿意或讨厭的工作,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努力工作,不光體力,還得出腦力,在工作中改進、成長,要有耐心,讓時間去幫你積累能力,工作做好了,你獲得了更高收入會讓你更開心去發現工作的意義,這是良性循環。現在年輕人在腦力方面極為吝啬,出夠體力就認為自己仁至義盡——當然屍位素餐的就混蛋了一些,做着一份日日重複枯燥無新意、自己内心無波瀾的工作,當然對它的好感越來越低,為了維持基本生活而不得不繼續忍受。有一類人幹着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同時拿這份工資的一部分去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我認為這是讓人感動的地方。人生一世有趣的事很少,人總要為自己的興趣争鬥一番,試過了就行,不管結果。這就是街舞2中的石頭是幸運的,上節目出名後才知道他原來的還有另一個身份廚師,他出生河南新鄉,家境并不富裕,堅持跳舞的艱辛可想而知,但最開始還在小地方同他一起跳舞的兄弟都轉了業。堅持了自己興趣并且成功會讓不少人羨慕,堅持不了自己的興趣是件傷感的事,這是種動聽的說法,但為了能生活好而選擇去努力工作是人人都會尊敬的事。

讀小波的第三本書,我決定從他的時代四部曲入手,小說裡他的身影會更豐富更有細節,他精神的天地也會更寬廣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