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工作需要儀式感

這是一本有儀式感的書。

有質感的銀灰色封面,用姜黃色的英文和黑體中文寫出書的名稱,配上三個白色圓形的小畫,讓封面整體看起來有趣又簡潔。

儀式到底是什麼呢?

書中是這樣定義的:一個人或一個集體遵照某種類似的模式或程式重複進行的動作。在進行儀式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象征符号,并為這個儀式賦予某種含義。

因為有了這個含義,使得儀式的意義與衆不同,這就把平凡變成了特别。

《工作需要儀式感》本書由赫斯特·歐森博士和瑪格麗特·哈根博士著作,由李心怡翻譯。

正如書封面内側的簡介中所說,書中展示了多種類型的儀式,有的得到了成熟公司的驗證,它們有完整的團隊從事文化和社區建設,也有很多從設計工作坊或研究過程中誕生的實驗性的儀式。

本書的一個特别之處是它的目錄,分為了三個部分。其中和之前大部分書籍一樣有一個較為常見的目錄,從目錄裡我們可以看到書的整體框架,從第一部分儀式的力量開始介紹,到第三部分設計由團隊所想、所建的儀式一共分為了八章,由淺入深地講解工作中不同儀式感的方法和建立。

除此以外,目錄部分還做了一個儀式索引,直接在目錄裡顯示針對某種儀式的建立,個人、團隊和組織可以訓練的内容梗概,再配上俏皮的小畫在标題欄目下,可以讓讀者輕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同時為了更好地展示書中内容,甚至直接提煉了50個提升工作績效的儀式在目錄的第三部分。

作為工具類的書籍,若是長篇大論地給快餐閱讀者講述生澀的專業用語,一大段一大段文字講述各種案例,分析不同情況該怎麼去改變或面對,這樣密密麻麻的文字容易讓人看的腦袋暈暈,昏昏欲睡。

《工作需要儀式感》比較适合繼續找到答案,快速閱讀的人,書中文字内容和插畫有着合适的比例,文字部分根據不能的内容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文字+配圖的方式,讓每一章内容立體地出現在讀者腦海中,甚至可以模拟出書中描述的某些場景。

除了作者以外,為本書出力的專家們也擁有他們的可愛畫像,你可以看到在第二章裡對儀式從心理學和精神科學角度研究的尼克·霍布森原來是一個有個大胡子的男人,堅持清晨繪畫儀式的設計師愛塞·伯賽兒是個臉頰上有兩個痣、愛笑、有着波浪短發女人……書中提到的人名不僅僅是一個符号,一個個陌生的外國名翻譯而來的漢字,而是鮮活立體的人出現在眼前,他們提到的那些方法和經驗,是真實發生且可以複制的。

要說書設計本身的有什麼個人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便是經曆一系列可可愛愛又有特别的開篇後,正式開始閱讀時,一頁加粗的黑體字突然地出現在眼前,顯得格格不入。

或許這種設計,也是一種儀式感,而恰好地它不在我的審美裡。

市面上現有的書籍,對于生活中的儀式、儀式感描寫已有了較多的數量,專門垂直于職場、工作的儀式感卻是不多,對于職場而言,似乎高效、快速成長更符合表面的期待,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在學業結束後,生活裡大半的時間都會被工作占有,擁有工作的儀式感,亦是對生活中儀式感的補充。

所以,去閱讀吧,工作也是可以擁有儀式感的,它本身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存在。

一些讀後感:

如果一本書裡,你可以學到一個全新的知識點,那這本書是值得去閱讀的。而這本書帶給了我幾個點:

作為制造業的從業人員,儀式感一般沒有社區工作、新媒體工作,或者其他企業中多。在大部分的時間裡,每個人都着着統一的藍色工作服(換了2家單位,衣服除了名稱不同,其他的相似度達到99%),忙忙碌碌地在生産的現場奔波。所以很難得體會書中的一些方法和實際的落地。

但因為去年的一些生活體驗,曾經切身體會了書中兩個儀式感的點:

一個是禮物交換,另一個是胸章禮。這感覺的确不錯,當你再一次看到禮物和熊掌時,你會發現那時的感覺你都記得,這就是儀式感帶來的歸屬感。

書中第五章化解争執與調節情緒的儀式裡提到的失敗手冊和第七章裡提到的紀念新離職員工,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感受更加完整。

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讓自己在生活裡、工作中多一點儀式感,誰不是一邊完善一邊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呢?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