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才能》

...

圖中畫出了兩個維度,一個是特有-普遍維度,另一個是恒定-發展維度,前者的分歧是隻有少數人具有傑出的才能,還是每個人都可能有傑出的才能,後者的分歧在于人的才能是固定的還是可以發展的,兩個維度交叉組合就構成了這張四象限圖。

一般來說智商高于140的人可稱為天才,而這樣的人在人群中占比隻有0.4%,同時傳統的智商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比較穩定的,不大容易改變,遺傳的作用就比較大,超出個人所能掌控的範圍,就不免讓人有些沮喪。

目前心理學家對人的智力的認識還不充分,智力測驗所測出的也僅僅是人全部智力的某個特定部分,所以智商分數并不能表完全表示一個人是否聰明,那些智商平平的多數人也許隻是在某個方面不夠出色而已,并不意味着他們在其他方面不優秀,也并不意味着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就一定不如智商得分高的人,因此如果完全相信智商的智概念以及測出的智商得分,反倒會限制自己,阻礙自己發展和培育更多的潛能。

從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即便他并不了解智商理論,也傾向于認為員工的才能是相對固定的,并且會區别對待有較高才能、不易替代的核心員工(通常在組織中不超過20%)和普通員工。這一方面,是因為高才能員工确實對企業的貢獻更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個人能力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而企業一般來講更看重短期收益,不願意擔負長期人才培養的成本,所以雖然特有-恒定的人才能觀看上去不近人情也不也不大合理,但它可能是現實中對每個人影響最大的人才觀點。

普遍-恒定的才能觀看上去則比特有-恒定的觀點積極很多,而且恰好一些積極心理學家更加傾向于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人的才能多種多樣,像萬花筒一樣五彩紛呈,它是多方面的因素,如智力、個性、動機,知識和經驗等相結合的産物,隻要積極主動去發現自己的才能,并且頻繁的使用它們,就能達到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克裡夫頓通過對大樣本人群的多年研究歸納出人可能具有的34種優勢,比如适應能力,分析能力,統籌能力、溝通能力,專注力,創意能力等,并設計出了一個才能發現工具優勢識别器,想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優勢,隻要填寫在線問卷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就可以得到答案。優勢識别測試與智商測試不同的是它的測試結果是自我比較式的,它會告訴你得分最高的前5位優勢是哪些,而不會像智商測試那樣,把你的測試得分去和人群總體做比較,這種做法是基于這樣一種觀念:人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沒有必要與人攀比,隻要找到所能、善用所能即可。

發現和識别自己的獨特優勢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它能幫助人更好地認識自己,揚長避短,也可以讓人關注到自己優勢的一面,更加自信,但是這種觀點又未免有點唯心主義,因為脫離社會環境,不去管自己的才能與别人的相對位置,在這個競争社會中是不現實的,與别人就比較這事兒在測驗中可以回避,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可避免。一種不幸的情形是你個人的最強優勢優,在周圍人的比較中也隻是處于低位,如果你的這種差距視而不見,陷入對自己優勢的自我陶醉中,反而不利于個人的長期發展。

關于才能還有一種重要的觀點,認為與其用"發現并使用"的靜态視角去看待,還不如用"培育并發展"的動态視角去看待,這就是普遍發展觀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心智理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德韋克發現有些人堅信隻要足夠努力自己就能變得更有能力,這樣的人就具有成長型心智的特征,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努力或不努力都不會産生什麼改變,這樣的人則具有僵固型心智。德韋克同時發現具有成長型心智的人,他們所取得的學業或事業成就明顯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也就是說,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的信念,通過努力換回了更好的現實。

...

一個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樣才能轉變為成長型心智呢?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把封閉性、絕對化的總結性評價改為開放性的啟發式提問,比如不要說:我不擅長做這件事,而是問:要做成這件事我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高,不要說: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問: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這件事搞定,不要說:這件事我已經完成的很好了,而是問:我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說:我肯定不會像他們那樣做事情,而是問:從他們身上我能否學到些什麼東西。

客觀來說人與人之間确實存在先天禀賦的差異,而這種差異的程度并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麼大,因為作為同一物種,人與人在生存層面的共性遠多于個性,這種共性就決定了人的智力水平的差異是很有限的,但是後天的努力就不一樣了,一個天天好吃懶做的人和一個10年如一日,勤學苦練的人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雲泥之别,再加上先前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具有相當大的可塑性,這就意味着後天努力對人的改造作用可以是驚人的,所以知乎有句名言,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我們與其把眼光放在自己與他人的天賦差異上,雖然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更有才能上,但是對于努力這件事,我們也要破除一些陳舊觀念及努力,不是一味的使力、使力這麼簡單,努力不是一種信念,不隻是意志力的較量,它更是一種具有策略性的活動,這種策略性體現在對個人資源的配調、行動方向上的,選擇執行進度的把控和調試多方面上,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斷學習和優化的。

從這個角度看努力這件事其實需要反反複複的審視和思考,也可以說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才能,在努力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勵外,我們更應該思考到底應該怎樣努力,應該采用什麼樣的策略來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怎麼樣有效的啟動維持和優化對一件事情的投入,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思考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