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的斷舍離

...

孩子要長大,要離開父母去創建自己的人生,這種分離不是等到真的離開那天才開始明白,也許已經晚了,可能離得很痛、很糾結,以至于造成一些遺憾。

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成熟的父母就要知道他隻是借助你們的力量來長大成人的,他不屬于任何人,他隻屬于他自己。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助力下健康成長并具有獨立承擔的能力,就要在養育時做好斷舍離的準備。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作主、學會勇于承擔,當父母與孩子真的面臨分離時,就能夠相信“他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飛得高遠而平穩。”

懂孩子的父母在養育孩子時就要有非常明晰的邊界意識,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孩子該做的,千萬别越俎代庖。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代替孩子生活,代替孩子經受挫折,而是在這個教養的過程中,使孩子掌握生存技能,既身體健康也要心理健康地去面對家庭以外的挑戰,而不是僅僅成為一個學習機器考試達人。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當家庭建立就要形成穩定的家風家規,夫妻雙方共同遵守,有了小孩子時也不會發生改變,反而要根據年齡的增長和家庭中遇見的新事務來形成新的規矩和界線。

懂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知道不能事事滿足孩子的要求,過度地照顧和保護孩子都是一種溺愛,會教壞孩子。要适度地拒絕孩子,讓他失望甚至失敗,隻有經曆了這樣的體驗才會有更深刻地成長。

現在社會上那麼多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沉迷網瘾、厭學厭世、暴力沖突、自殺輕生等等,其主要成因就是來自父母(或祖父母)曾經的溺愛,造就了一顆玻璃心,異常脆弱,受不得一點點委屈和挫折。

“斷舍離”的本意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舍棄,并切斷對它們的眷戀。引用到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父母與孩子的給予和獲得的親子關系中要始終把握好斷舍離的邊界意識。

斷了不必需的照顧和保護、舍了不合适的給予和要求、切斷不該有的依賴和糾纏。

各自在自己的範圍内做好自己的事,孩子會慢慢學會照顧自己,為自己作主,變得越來越堅強,抗挫折能力提升,越來越能夠抵禦風雨。最終父母和孩子間也會形成一種因“斷舍離”後帶來的簡潔輕松地相處方式。

而那種事事操心的父母不僅養壞了孩子的個性,而且生活地非常辛苦勞累。

總是陪着孩子做各種隻屬于孩子自己的事:吃飯要靠喂、穿衣要靠幫、寫作業靠催等等,孩子不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大人也不能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常常為孩子的事分心焦慮,甚而控制不住情緒,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懂孩子的父母需要做好與孩子的斷舍離,才能夠為孩子打造一雙隐形的翅膀,讓真正的分離來時,縱然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和祝福,可以安心而充滿希冀地看着孩子堅定地飛走飛遠。

原創文字侵權必究

網絡圖片侵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