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瑞士

阿爾卑斯山、德國、瑞士、日内瓦、慕尼黑、萊茵河……這些地名,原來隻是地理課本上的名詞,記在需要背誦的内容裡。但到了歐洲,一切真真實實呈現在自己眼前時,瞬間就被美景震撼了。

...

初見阿爾卑斯山,是在德國境内。我們乘坐高速列車從柏林到慕尼黑,透過車窗,阿爾卑斯山就真實地矗立在我們的眼前。太美了!夥伴們驚呼。是呀,阿爾卑斯山就在那裡,美得那麼純粹、美得那麼自然,沁人心脾,讓人心醉。在國内也有登過不少山,黃山、廬山、太行山等,但都沒有像阿爾卑斯山般給我帶來的驚豔,它穿越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這麼多國家,但無論在哪個國家,它的美都是如童話般夢幻。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青翠欲滴,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閃着金光,直擊人的心田。這種綠是那種滿屏滿目的綠,一大片碧綠又層次分明,不同的綠色植物漫山遍野,深深淺淺,絲毫沒有單調枯燥之感。

...

等到我們乘坐瑞士金色山口列車從盧塞恩到因特拉肯,一路上近距離地欣賞湖光山色,對阿爾卑斯山區的感歎就更強烈了,猶如行走在一條無盡的畫廊裡,人在車上坐,車在畫中遊。瑞士境内,阿爾卑斯山就像個美麗的女神,時而婉約秀麗像小家碧玉,時而端莊大方如大家閨秀,時而又若仙女,如夢似幻,飄逸無比。碧綠的草原上瑞士人精緻的小屋、潺潺的流水、悠閑的牛羊,一切是那麼自然、那麼和諧,處處顯示出瑞士人的安逸和富足。山間湖泊清澈見底,水波蕩漾,粼光閃閃,天上藍天白雲,山麓綠意無邊…多希望時間就定格在此刻,沒有塵世的喧嚣,沒有生活的煩惱,就這樣天荒地老。

當我們看呆了的時候,山那邊飄來一群彩色滑翔傘,翺翔在山水之間,潇潇灑灑,飄飄悠悠。忽而另一邊又飛進來一夥滑草的人們,從高處優雅地滑下,完美落地。車上的人們一路欣賞,一路感歎,一路驚呼。絕美的阿爾卑斯山區讓我們目不暇接,忘記了拍照,就這樣專注地烙于心坎上了。

...

到了瑞士境内,我們計劃登上阿爾卑斯山的山峰之一鐵力士峰,近距離地感受阿爾卑斯山的魅力。那天早晨起來,天氣微寒,有雲霧缭繞,我們擔心着天氣灰蒙如何是好,來到山腳下時,隻見陽光亮堂起來,阿爾卑斯山如同羞澀的少女,撩起了面紗,露出明媚的面容。山間空氣清澄,我們欣喜若狂,一路狂拍一路往上沖。由于沒有攀登裝備,也來不及準備,我們就全程纜車快速上山了。

...

上鐵力士峰的纜車分四段,纜車裡面面積很大,能承載80人,上面有海拔高度計。四周全是大的玻璃窗,随着纜車的上升,移步易景,外面景色不斷變換,先是蔥綠一片,慢慢綠意加深跌宕起伏,雲朵飄移,到海拔2700米開始白雪點點,越往上升,雲霧茫茫,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天地間茫茫一片,好一個純淨的世界!在炎炎夏日裡見到皚皚白雪,那種感覺簡直是美妙極了。每坐一段纜車,我們都會下來觀景、休息,每一段都有觀景平台,是歇息進食的場所,非常方便。印象最深的是坐過三段纜車後,我們走出來觀景,從玻璃平台往上看,有些雲霧茫茫,而往下看卻一望見底,白茫茫中層次分明,絕美無比。有些畏高的夥伴摟在一起,又怕錯過這美景,隻好牽着手趴在玻璃平台上往下看,這也成了我們歡笑的記憶。

...

最後一段600米的纜車是世界首創的360度旋轉纜車,讓遊客360度全方位飽覽阿爾卑斯山的美景。等到了山頂,大約4800米,我們從纜車上下來,盡情飽覽阿爾卑斯山的秀色。大家歡呼雀躍,有人打起了雪仗,有人忙着拍照,有人靜靜欣賞美景。連綿的雪山純淨而秀美,蕩滌着人們心底的塵埃,天地人融為一體,我好想對着群山呼喊:讓時光停住吧!留住美好的時光!

...

回到山腳下,歇在路邊喝着咖啡的時候,看見一群群登山者陸續進山攀登。望着雄偉險峻的雪山,同行的夥伴們感歎到:他們歐洲人怎麼這麼喜愛挑戰高山、攀爬雪山啊?

是呀,為什麼他們不辭辛勞地重裝前行,背負信念和補給,一步一步攀登?為什麼他們冒着危險專注在各個微小細節裡一個個腳印地量度?為什麼一次次打鎬、踢冰,打下一個個冰錐保護自己的安全後,一意向上呢?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有戀山情節嗎?

其實,說到對高山的認識,中國人要比西方早得多。在劍橋大學院士兼登山家麥克法倫《心事如山》中也說:“在浪漫主義給西方對于高山和荒野的認識發動革命的七百年之前,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家們已經在歌頌野外景觀的精神特點了。”他進而引用北宋著名畫家郭熙在《林泉高緻集》中的一段話——“塵嚣缰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來說明中國人心目中山川景物對人的性情涵養的重要性。不過,遠溯兩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名言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以及李白的名句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更能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學會了欣賞山水,形成了我們特有的山水觀—雄偉的高山能讓仁厚之人甯靜平和,也能讓人遠離塵俗,忘卻煩憂,變得心胸開闊。

...

■對于不懼險阻熱愛高山的人們來說,也許那句血脈贲張的名言就是永恒的回答:

—Why do you want to climb the Mount Everest?

—Because it is there.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