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引發的沉思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園裡能安安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和生活,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辱傷害。

可現實是,雖然在各部門及學校和老師的努力下,這些現象有所減少,但畢竟還是有管理的盲區,還是有極個别家長的教育問題,校園欺淩或多或少還是存在。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的傷害,成了很多父母心裡深深思考和憂患的問題,既要讓孩子不被校園暴力案例吓到,又要讓孩子相信生活的美好,這是個多麼難的問題。

一直都覺得,不能灌輸給孩子太多負面的東西,以免讓孩子生活在對善良的質疑中。

但現在各種傷害的案件讓我覺得還是要讓日漸長大的孩子适當的了解一些不管是發生在校園還是社會上的傷害案,讓孩子多一些警醒和防範,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不惹事,不怕事,有事找老師或者告訴家長妥善解決。

這恐怕是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共識吧。我覺得這基本上是最正确的處理校園欺淩的方式方法。

不惹事,首先就排除了自己是欺淩者的角色;不怕事,不給欺淩者以機會。大多數欺淩者都是欺軟怕硬的,他們有一個共性,威脅受辱者不許告訴别人。

但是,你不告訴老師家長和同學,你一再忍讓他們,他們更會變本加厲的來欺負你。

所以,不怕他們,不要忍,哪怕自己頭破血流,至少威懾了他們,這樣,事情就會得到解決。

校園裡發生的事,告訴老師是最好的解決之道。一開始就要告訴老師,别拖幾次才去。如果覺得和老師不好溝通,就告訴家長,讓家長和老師溝通,使問題盡快得到處理。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有人欺負你,你就打回去,我認為這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我要說的是打了之後還是要告訴老師或家長,然後做一個終結處理,不然沒完沒了就不好了。

極個别的家長采取的是自己動手處置欺淩者,這就有些過了,因為本身的不對稱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後續事很大可能是不可掌控的,還是不用此方式最好。

一定要有夥伴,落單就容易被欺負

培養孩子的交友能力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我們會發現,現實生活中,一些常常被别人欺負的孩子,都是欺淩者覺得打得過他的時候,才采取的行為。

而如果孩子不被落單,欺淩者看看這陣勢,都得衡量衡量,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打赢這幾人。

鼓勵孩子交朋友,在進入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鼓勵孩子推銷自己、介紹自己,讓别人更快的接納自己。

同時在交友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學會接納别人的不完美、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付出等等,都是為孩子交下知心朋友打好基礎的。

給孩子适當的鍛煉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經多次提到:孩子總是被欺負,或者是出現膽小、怯懦的情況,原因都是缺乏體育鍛煉。孩子在4歲左右,就應該開始進行适當的體育運動,如果父母隻是讓孩子學習而不讓孩子動一動,那就是一種失職。

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孩子,身體會變得結實,肌肉也會更有力量,會有更好的爆發力,在面對一些不利局面時,就能充滿自信,不會畏懼沖突。不鍛煉的孩子,不但四肢不靈活,而且身體控制能力也比較差,或者個子矮小,很容易成為霸淩的對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