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媽媽,我也是自己

...

我是媽媽,我也是自己

寫下這一行字時,心中五味雜陳。

3年前,也是夏天,我正徜徉在辭職後悠然自在的時空裡,一邊陪伴着3歲的女兒,一邊自由地探索着人生和職業發展的新可能,學習驅動力被極大地激發,每天看書,聽課,參加體驗式學習,自己也在不斷地輸出文字和分享課程,現在想來都覺得充滿生機。曾經寫過一篇《陪伴,才是媽媽的長情告白》,字裡行間,寫滿了對孩子的疼愛和對生活的自得自足感。

此時此刻,我卻因為席卷全球的疫情,幼兒園不能複課,和孩子終日粘在一起半年多,原本期待的充滿歡樂的幼兒園畢業季,成了老母親背負孩子幼小銜接的日複一日,每天拼音、識字、數量關系運算、古詩、兒歌樣樣不落,督促小娃兒學習,無法抽身,無法放下,心裡感到不甘又無奈。


...

小日常裡的小惬意

彼時的親密無間,此時的兩相生厭,大眼瞪小眼,無趣的很。

當我看見曾經對孩子充滿接納和疼愛的那個自己,有時會變成,失去耐心、充滿焦慮、患得患失的媽媽。

心裡就感到微微心痛,心疼孩子,也心疼自己。

怎麼我的生活就成了每天圍着孩子轉了呢?

那個曾經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而然想要自我實現的自己,想要陪伴年幼孩子成長的自己,那個向往新教育,不斷嘗試新可能的自己,怎麼成了大部分時間料理一日三餐和家務,督促孩子學習、練琴、寫字的中年老母親呢?

心中一悸,如果孩子上學後,我的生活依舊是這樣,那指定不是我想要的。可是,有更好地選擇麼?


在群裡,和Nancy說笑間,不禁得感歎:如果放下葉子的學習這件事,我得多輕松啊。

Nancy問我:這裡面你看重的是什麼呢?如果你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孩子未必會朝你想象的方向發展,你可以接受嗎?

我看重什麼呢?

當然是她能健康快樂成長喽,為她提供健康營養一日三餐,養成生活好習慣,每天在小夥伴自由玩耍,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學習感興趣,這樣就很好啦。

那我是希望她向什麼方向發展麼?

我以為,我并沒有對她的發展有什麼期待。我一直在意識層面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會自然地成長,我隻需要為孩子提供适合的環境就好。小時候,她說長大以後想去種菜,我心想,如果你是真的喜歡,那我也會支持。現在,她喜歡畫畫,說以後想當畫家,我依然支持。

我回答:我對她以後的發展沒有啥想象,她想當畫家,我也支持,她去種菜,我也支持。隻是,我不想因為自己沒有盡力,而讓她在起步的時候跟不上,所有我挺有壓力的。她六歲前我啥也沒教,隻是給她讀了五年的故事。

Nancy: 如果你接受她做什麼都可以,那你的壓力是什麼呢?

是啊,我的壓力來自哪裡?

想到一年多前,我還未曾放下帶她去内地嘗試新教育學校的可能,總覺着童年能讓她成長在身心全面發展的環境最為理想,何必在燦爛的童年就開始題海和做卷子的生活,一直到成年呢? 無奈離家太遠,考慮到現實因素,隻能慢慢放下這個念想,決定留在新疆,選擇公立學校。緊接着幼小銜接的課題就在眼前,我們所處的環境裡,每個學齡前的孩子都在上幼小銜接,線上或線下,甚至提前一年就在學習小學的課本内容。我擔心,如果我隻顧自己的意願,忽視了現實的環境影響,不給她做銜接,她上了小學可能會很吃力,萬一跟不上,會怎麼樣?我在意她的感受。同時,想到那時要在學校教育的節奏裡陪她去趕功課,我就更焦慮了。還有一部分壓力來自家庭,爸爸和爺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不給孩子早一些、多增加一些學習和書寫的任務,會擔心孩子學的太少。也許,這是我眼下能為她做得最好的學前準備了,不想讓她太早浸潤在填鴨式的學習環境裡,出于平衡的選擇,隻能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由我這個半路出家、心懷新教育理想的媽媽,來嘗試啟蒙教育了。

這時,小仙插問一句:你盡力和她跟得上是什麼關系呢?

我想,如果我已經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接下來就是她自己的努力和适應了。我隻想為她從幼兒邁向少兒期的成長,給予有力的支持。盡力,就不後悔。

想到這裡,我都覺得自己身上挑了千斤重擔啊。

也許,這擔子不需要挑的這麼重?


我在控制什麼?我要放下什麼?

當時,我們正在讨論一心教練新一周的金句:The person most in control is the person who can give up.最能控制的人是能夠放棄控制的人。

...


我嘗試問自己:我身上的千斤重擔,莫非都來自于我想要控制孩子的發展走向麼?

好像是的。我意識到,我對孩子的發展方向其實是有很高期待的,我希望她能不受體制内教育的限制,從小在自己的興趣領域裡浸潤發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保護和激發,充滿學習内驅力,所以,我不想過早給她灌輸知識,想尋找适合的資源,探索适合的教育路徑,培養她的興趣愛好,讓她能在我希望的平坦大道上,順利地成為自己。而且,這個自己,貌似是我心目中的,不一定是她想成為的。

那我這麼想要控制,心裡在擔心或者害怕什麼呢?

是的,我害怕她經曆和我一樣的,在漫長的教育周期裡失去對學習本身的喜愛,小的時候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高考的時候選擇符合家長和社會期待(自己卻無感的)專業,畢業找一份穩定卻無法全身心熱愛的職業。浪費了青春時光,直到中年,才探索和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方向。我希望她能早一些找到自己的熱愛,早一些獲得内在的滋養和驅動。

由此,聯想到這一周的叮提問:

想象一下,把你試圖控制的一切捧在你的手心托住,然後再試着慢慢地放下雙手,同時體會你心裡的感受。你有想到或感受到什麼呢?

在捧在手心的那一刻,我感到心中沉悶,仿佛千斤重擔壓在心裡。

不由得心想:這些真的都是我能控制的嗎?

不是啊,我能控制自己做什麼,盡力提供她成長中需要的,可是她喜歡什麼,熱愛什麼,成為什麼樣的自己,真的不是我能掌控的。

手放下的那一刻,心裡會有害怕:不控制,難道不會失控麼?

那我要控制什麼?又要放下什麼呢?

我了解到一年級的教材,知道目前市面上的幼小銜接真的是超前學習了,目前我們做得努力,完全可以讓女兒輕松走入一年級。暑假前的兩個月,我做好自己能做的一日三餐,讓她吃好睡好,接下來就是盡情享受和小夥伴自由玩耍的時光,同時發展她的小興趣就好啦。

嘗試了兩天的輕松自在,我開始有餘力投入到一對一教練的實踐和課程準備中,她自己練琴、寫字、出去玩耍,偶爾趴在地上畫畫塗鴉。

她自在,我也重獲自由。

...


看見自己,做自己

心中隐隐不安,似乎不太習慣這樣的放下。

似乎已經操心(掌控)了太久的老幹部,突然退休,有點不知所措。我好像已經操心很久啦。

感歎我們這屆父母非常不易,尤其是身為媽媽。自媒體的盛行有時渲染着過多的育兒知識和标準,從哺乳嘗試到奶粉尿不濕的選擇,從對孩子需求的響應到各個敏感發展期的關照,從家庭教育方式的叠代到整體家庭關系和氛圍的營造。再加上一輩老人的對孫輩的關心和噓寒問暖,無形中就對父母的養育生出了很多的要求。

想起自己從備孕、懷孕、到生産和養育孩子的這幾年,全身心地投入和沉浸在媽媽的角色裡,這裡有我極大的幸福和成就感,卻也有心酸與無奈,很多時候,習慣性地忽視了自己很多。甚至,連生病都有點不舍得。

雖然辭職時是憧憬着:

既滿足孩子的陪伴,也要讓自己重新獲得自主發展的機會。然而,每當現實中,因為老人生病、伴侶工作的原因,不能讓孩子獲得一些成長所需時,我就成為了那個力挺孩子,鼎力支持,創造一切條件滿足她的媽媽,以至于把自己的需要永遠放在後面。

那種想要努力投入工作,背後卻總有孩子牽繞的内心,有時充滿着撕扯。

因為對工作的全然投入,造成對孩子的關注和照顧減少,瘦了或者病了,不等家人的埋怨,那種内疚感就已經讓人無法再安心地繼續專注于工作。

曾經看見一段話:“超人媽媽是種完美的假象:媽媽會感覺内疚,是因為她們總是在有挑戰性、有時甚至不可能實現的選擇。她們時常被要求将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的需求之下......"

想到這裡,好想抱一抱自己。


我不要做超人媽媽,隻想要做自己。

如果母女之間的緣分就像兩條開始時會交織重疊重合,後來漸漸會有分叉的小路:

年幼時給予孩子陪伴,也給自己重新選擇的機會,

成長時漸漸學着放手,也為自己留下發展的空間,

長大後支持她獨立探索,也讓自己不被年齡束縛依然能懷着對生活的希冀和熱愛。

我想,這是我最想做得。

當我能漸漸放下媽媽這個角色的重要性,我才能漸漸地回回歸到自己,從自我的需要去思索:

站在中年路上,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聯結是我的核心價值之一,此刻,我想要更多的獨處,我需要更多和自我聯結的時光,也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和家人朋友享受關系聯結的美好。

自由是我的第二核心價值。自主的發展、自由的選擇、自在的生活是我辭職以後就不願放棄的狀态。

健康,是我的基本需要。我想要做營養美食、做瑜伽、偶爾去遊泳,讓曾經忽視多年的身體越來越健康。

成長,我想要看書、看電影、冥想、畫畫、練習小U、偶爾歌唱,身心獲得由内而外的滋養。

美好,我想要四處旅行,走走看看,看見美妙的風景,聽見美麗的故事,經曆美妙的風土人情。

我想要陪伴女兒的成長,陪伴她看見生活的美好,也支持她突破生活的挑戰,成為她想成為的自己。

最最重要的是,我有一個長期的目标:

我想要成為一名人生教練,支持更多人、更多孩子探索自我、探索世界,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

三年前的初心回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