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陪伴,但不需要這樣的陪伴

《情商》第十二章:家庭熔爐 闡述了成長經曆對一個人的情緒智力有巨大的影響。

一對年輕夫婦陪5歲的的女兒一起玩遊戲。爸爸讓女兒向右,媽媽讓女兒停止,女兒無所适從,緊張地哭起來。父母無暇顧及女兒互相争執起來,他們還繼續命令女兒如何操作。女兒哭着,内心充滿了痛苦。

孩子會在這種時候得到深刻的教訓,這種痛苦經曆會讓孩子記住:這種事情不會有人顧及她的感受,包括父母。如果類似事件反複出現,有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三種錯誤的陪伴方式:

1 忽視孩子的感受。像上面的例子,父母陷入情緒中完全看不見女兒的緊張和恐懼;又或者自己手上有工作,覺得孩子的一直鬧着要一起玩很麻煩,想着“過一會兒它自己就好了”不理孩子。

2 過于放任自由。父母會注意到孩子的情緒,但認為孩子怎樣做都可以,為了表示自己不開心,甚至摔東西,打人都無所謂。

3 表示輕蔑,不尊重孩子的感受。我有很多朋友都在抱怨,“真的快被孩子煩死了,沒完沒了!耐心都磨沒了。。。”對孩子沒有耐心、過于專橫、憤怒。這種父母在孩子為自己申辯時會更生氣:“你居然敢回嘴!”然後懲罰孩子。

這樣的陪伴,還不如不陪。

情緒智力塑造的先機,是在人生的最早幾年。父母如果善于處理情緒,能夠很好的識别自身情緒,對孩子的幫助非常大。這會使孩子更加放松,身體更加健康;能夠很受夥伴們的歡迎;而且對認知能力也有積極影響。

一個心智健康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1.自信心。孩子覺得自己做的事情能成功,而且會尋求大人幫助。

2.好奇心。對未知充滿好奇。

3.意向性。有競争意識,做事能夠持之以恒。

4.自控性。與年齡匹配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5.同理心。與别人相互理解的能力。

6.溝通能力。用語言能夠愉快與他人交流想法的能力。

7.合作性。在群體中會相互配合。

這不容易,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夠做到,所以我們總能聽到“這個人真不成熟”這種話,心理年齡不符合生理年齡。

如何建立情緒基礎?

一個兩個月大的孩子,淩晨三點餓醒啼哭:

1.媽媽過來抱起寶寶喂奶,過程中深情地看着寶寶,還告訴寶寶,媽媽愛他,之後寶寶滿意睡去。

2.媽媽剛和爸爸吵完架,才睡着被寶寶吵醒,過來抱起寶寶,跟他說:“你能安靜點麼,我快受不了了,折騰這一次就完了吧!”喂奶的時候,不看寶寶,想着和丈夫吵架的事情,越想越氣。寶寶感受到媽媽的緊張停止吃奶。媽媽說:“行了,那就别吃了!”直接把寶寶放進嬰兒床,寶寶還在一直哭,知道哭累睡着。

如果父母長期以一種方式對待孩子,基本的情緒就會灌輸到孩子身上。他們會感覺到世界是否安全,别人是否可靠。父母的言行常見累月的影響孩子。孩子在玩益智遊戲向父母尋求幫的時候,你是非常樂意提供幫助;還是推開孩子“别煩我,我正忙着呢。”

你的回應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情緒智力。

1.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沒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之前,别說話,别做任何行動,孩子不是撒氣筒。深吸口氣,數10個數,等你平靜了,再跟孩子聊。

2.别命令,别指責。成年人都反感的表達方式更何況是孩子,别以為他小,剛生下來就明白了,隻是他不會說。

3.詢問感受。開心或者難過,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4.詢問需求。引導孩子學會表達他們想要什麼。太多成年人都隻會埋怨指責别人,或者不想要什麼,卻始終不會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想要别人給予什麼具體的幫助,孩子更需要引導。

孩子就是你的影子,你什麼樣兒,孩子就什麼樣兒。要陪伴就用點心,免得将來後悔。

...

父母一起陪你玩,好麼?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