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姥姥培養出“巧嘴”寶寶,幼兒語言訓練關鍵點,值得借鑒

大寶小的時候,同一個小區裡有一個女孩比她大1天,還不到兩歲就能背幾首唐詩,說話也很利索,語言表達非常清晰。而我家大寶則“笨”得隻會說幾句家常話。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小女孩一直是姥姥帶大的。當時,我心裡挺不平衡,畢竟我這一個大學生親媽帶的孩子,怎麼着,也不該比一個老人家帶的孩子差呀。

...

但兩個孩子在一塊,差距卻是那麼明顯。這不得不讓我去深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我就跟這位姥姥聊天,向她請教方法。

這位姥姥說,她也沒有特别得給孩子教過什麼,就是自己比較愛講話,看到什麼就不停地跟孩子唠叨,在家裡邊兒就打開收音機循環播放各種唐詩和兒歌。孩子聽得多了,自然就學會了。

方法似乎很簡單,但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就這麼兩條,我還真沒有做到。

也許那時是第1次做媽媽,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經驗,也沒有那個耐心跟孩子不停地唠叨。

後來,我也越來越注重對早期教育的關注,了解了更多的知識,我發現其實這位姥姥的做法,很符合幾個早期語言教育的特點。

...

1、簡單重複的“嬰兒語”

當初我所犯的錯誤是總覺得跟孩子說話用大人的語言就行。而那位姥姥卻不停地跟孩子用一些重複的簡單的疊詞交流。手手、肚肚、水水、餅餅,這些聽起來很幼稚,但卻具有句子短、單詞簡單、重複性強的特點。是幼兒學習語言容易入門的方式。

老人家雖然沒有經過高等教育,但是本能地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交流。看似有點唠唠叨叨,卻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後來,到生二寶時,我就特别注意在孩子出生後,用一些嬰兒語跟孩子交流,果然二寶的嘴皮子比大寶小時候就利索了很多。

...

2、1歲後要創造語言環境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為什麼咱們中國的小孩都會講中文呢?那是身邊有豐富的中文環境。孩子對語言的學習是在情境中進行的。

“寶寶,我們要起床喽。”

“媽媽累了,你自己玩一會兒。”

這些複雜的句子可能最開始孩子沒有能夠理解,但是在同一個情境當中重複多次之後,不用教孩子,他都明白這句話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從被動地聽,再引導孩子學會主動表達,孩子會越來越熟練地在情境中運用語言。

...

3、磨耳朵

最早知道磨耳朵這個詞,是想讓孩子學習英語時。磨耳朵的原理是:即使我們的孩子聽不懂英文,但是不停地在孩子的耳朵邊播放一些英文的歌曲,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就能夠培養孩子的語感。

這位姥姥給孩子聽唐詩和兒歌,也有磨耳朵的“功效”。詩歌也有韻律感,聽得多了,也會有詩的感覺。所以,不用特别地教,孩子就學會背幾首唐詩。

...

4、親子共讀

語言學習不僅需要在聽的環境下功夫,還要多配合一些親子的閱讀。孩子6個月前可以多看一些黑白卡和彩卡,6個月之後就可以讀一些布書和洞洞書。1歲之後可以配合多種多樣的繪本。

其中,洞洞書是特别推薦給大家的,因為洞洞書紙質偏厚,好玩又不容易壞。特别适合0~3歲的寶寶,有利于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立删)

​我是“豆媽逗娃”,一個樂于分享育兒幹貨的心理咨詢師媽媽,兩個女寶,嗅着煙火氣,快樂逗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