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

昨日下午朋友出嫁,餐桌上碰到一個小孩,大概五六歲,待餐期間,上來一盤水果和一盤糖果拼盤。糖果拼盤裡有各種糖果和果凍,以及花生與核桃。

盤子還未落桌,那孩子一見便眼睛一亮,立即五爪大張着去搶果凍,沒錯,是“搶”,不是“抓”,也不是“拿”。他三下五除二便将拼盤裡的果凍一掃而空,端盤子的阿姨急得直說“你少拿點,桌子上還有這麼多人!”主人家看着也覺得不好意思,開口說叫他給大家留點。

結果那孩子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更是令大家瞠目結舌。他說:“沒事,這桌子上就我一個小孩。”還一邊說一邊在盤子裡翻找,看還有沒有藏匿的果凍。

直到他拿完,盤子才落桌,裡面已經一片狼藉。而他則把果凍在身前的桌子上堆成一小堆。

一桌人坐在那裡,個個呆若木雞。大家你不言我不語,心裡想着什麼,卻是一目了然的。

而同一天早上,我在另一個孩子滿歲的家庭裡,碰到了另外四個孩子,卻是另一種情形。

那四個孩子都是兄妹,分别是兩個哥哥和各自的妹妹,他們的母親是倆親姐妹,住在我家樓下。兩個哥哥都上初中,兩個妹妹一個三歲,一個五歲。

開餐後,我們這一桌所有人都上桌了,兩個妹妹才分别被自己的哥哥牽着走過來,把自己的妹妹安頓好後,兩個哥哥才上桌。吃飯期間,兩個男孩一直都在細心照顧妹妹,先問妹妹要什麼,妹妹指了或者說了,哥哥才站起來給妹妹夾一點。四個孩子面前的所有的殘渣,都在碟子裡,桌子上幹幹淨淨,整整齊齊。

這兩對兄妹,簡直羨慕死了整桌人。滿屋子的熱鬧景象,陡然間黯然失色。雖然他們并沒有開口和大家說話,隻是專心地各自吃着各自的飯,但大家的目光都像被吸在了他們四個身上,挪不開眼。養眼的不僅僅是他們好看的面容,更是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氣質,以及他們之間相處的氛圍。

我想起回來的第二天,在樓下碰到那兩姐妹迎面走來,妹妹走到我面前時,仰頭叫了一聲“阿姨”,姐姐也跟着叫了一聲。我笑着應了。

我才與他們擦身而過,身後突然傳來妹妹的聲音:“不對,不應該叫阿姨,應該叫姐姐。”我一回頭,她便朝着我叫了一聲“姐姐”,她姐姐也跟着叫了一聲“姐姐”。兩個水靈靈的小娃娃,都生得美,眼睛又大又黑又亮,還頂着一頭洋娃娃一樣的卷發,紮着小揪揪,兩個人手牽着手,叫完就扭頭走了。那一刻,我真羨慕她們的母親。

一個人生得漂亮是天賜的,活得漂亮,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響的,而生得漂亮又活得漂亮的人,大概就天下無敵了吧。這樣的人,走到哪裡不會自帶主角光環金光閃閃呢?

後來有一天,我買水果和面包回來,從樓下經過時,又碰到她們兩個,想給她們一點小面包,結果她們卻不要,還很禮貌地跟我說了謝謝。另一個兩三歲的花臉貓似的小男孩站在一旁盯着我手中的面包,眼睛一眨不眨,我便把面包遞給了他。可誰知,兩天後我再次買面包回來時,他老遠一見便向我跑來,一來就開始扒拉我手中的袋子。我吃了一驚,瞬間有種一不小心招惹了餓犬的感覺,心裡很不舒服,趕緊将袋子一抽就揚長而去。

回到家,我将此事告訴母親,“他要是叫我一聲,哪怕不叫,隻要他不來搶,我多少會給他一點,畢竟是小孩子。可他來搶,那性質就不一樣了,就算我再想給他,也不會給他了。簡直沒有教養。”

母親說,那孩子的爸爸在外面打工,媽媽天天在樓下打麻将,一打一整天,也不管孩子,她以前也碰到過,後來知道了就不願意搭理他。他媽都不願意管他,又不讨人喜歡,誰還願意管他?

當一個孩子表現得“劣質”一些,人們從來不會說這孩子本性壞,而會說這孩子的父母沒教好。反之,當一個孩子表現得“優質”,人們不僅會誇贊這孩子有教養,更會誇贊這孩子的父母把孩子教得好。

事實也正是如此,這幾乎是所有人都可以一眼看穿的,可養育孩子的人卻當局者迷,尤其是那些表現得“劣質”一些的孩子,幾乎問題都出在父母。

這就是教養。

所謂“教養”,“教”在“養”之前,把孩子教好比給他優渥的生活更加重要。既然生了孩子,做了父母,孩子就是你的責任,你光生他,卻連普通人的家教都不給他,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都不教給他,甚至慣着他,任由他身上的“劣”像野草一樣生長,古語有之:“有爹生,沒娘養”。

一個有教養的人,才可能能有涵養。

一個有涵養的人,才可能擁有大格局的人生。

一個格局大一些的人,才會生活得更幸福。

擁有幸福的生活,這不正是每個為人父母的人所期盼的嗎?可那些期盼,又是被誰毀掉的呢?

實際上,命運在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分軌了,你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這個家庭能給你什麼樣的教養,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人生或喜或悲,大抵不過如此。

這對于剛剛做了母親的我來說,任重道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