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田中直之

幸福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的回答應該是擁有大房子,擁有豪車,擁有奢侈品牌的各種服飾,擁有在企業的高新職位......而當擁有了這些東西後,是否就真的會一直覺得幸福?可符合擁有以上全部的人,又隻是極少數的人,把極少數人的标準,作為普羅大衆的标準去追求,最後能如願成功的人也是鳳毛麟角,而大部分人似乎都樂此不疲。在那風風火火繁華熱鬧之下,是無人可說的深深的不幸福。

我疑惑追求幸福是否就是奮力去追求物質的滿足,奮力追求俗世的成功,幸福真的隻有這一種方式嗎?我從《少即是多》這本書中,找到了不一樣的看法。

這本書的作者田中直之,特意前往幸福指數排行榜前列的北歐國家,采訪當地二十多名各行各業人士,關于幸福的問題。而在北歐民衆的回答中,他找不到任何關于“車”、“房子”等相關的具象物品。而更多是“想要家人健康。”、“朋友和我認識的人都能取得成功。”、“希望孩子們能有個安定、美好的未來。”之類的回答。與物質相比,他們更珍視那些精神和體驗帶來的幸福感。

而書中,作者的某些觀念想法同時也很挑戰固有的思維,如果爸爸媽媽們聽到類似的說法,必定會大罵一通,或者苦口婆心的勸說,以期望他回歸“正途”。但對我而言,卻仿佛是打開了一扇窗,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覺。

例如書中的這幾點:
與其追求地位的提升,在一流企業就職,不如從事自由職業。
比起金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
生活在多元化時代,不必被他人的價值所左右。
放棄高檔住宅,享受雙城生活。
在許可的範圍内,積極尋找複業。
......

現在當代許多年輕一輩的想法裡,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享受主義的思維,喜歡和享受買買買帶來的快樂。雖然還買不起房子、車子這些大件商品,可像什麼網紅打卡點、秋天的第n杯奶茶,雙十一打折活動......各式各樣的新品标簽在吸引我們去消費,甚至還會害怕不知道這些熱點,沒有參與這些熱點而被人認為是落伍的。但這些快消品類提供的快樂,又能持續多久呢?剛開始還能持續久一點的時間,但随着各式新品的快速更新換代,這樣的快樂開始變得越來越短暫,我們内在那個喜新厭舊的怪獸,也逐漸從幼兒期向成年期成長,直到某天我們再也控制不住它。

“我們并不是在購買商品,而是在通過購買商品來購買幸福。”

而在工作上,随着工作的時間增加,為了福利,為了薪資,為了升職而努力工作,卻讓我越發找不到價值感。而被工作長時間占據的生活,也開始呈現混亂的狀态。疫情的來到,讓我終于可以稍微停下,卻又深刻的意識到,就算努力地工作,也無法獲得内心期望的金錢這個狀況或許正在到來。

最近看了一個紀錄片,裡面提到的一個現象讓我感到震驚,而更讓我失落的是,我似乎也是這個現象裡面的一員。

...

紀錄片1.jpg

...

紀錄片2.jpg

我們用時間交換金錢,用時間為企業創造價值,得到的工資卻又為企業消費,如果最後消費的東西都是快消品、不會在未來增值的東西,那麼我們完全就是在做一份無報酬的工作。

吊詭的是,我們并不覺得我們正在做這樣的工作。

“瞬時欲望的過度滿足,幹擾了人們對未來的長遠規劃和打算。”

或許我們都該停下來思考下,我們不停的買買買,追求潮流熱點,以及努力工作、追求成功到底是為了什麼?

苦思了一下午,我内心給自己的答案是,想要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已。那麼為何結果卻是更不快樂了呢?

祝願每個問自己這個問題的人,可以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并為那個答案而努力,而不是為其他人所認為的而努力。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